APP下载

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与探讨

2020-01-09董志杰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院校技能

董志杰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一、研究目的

(一)本文提出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也就随之产生,而且很快融入到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因此企业的职工急需加强对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能够适应新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因此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各种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市民对职业发展的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该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的情况。走访调研多家企业,了解不同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特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证职业技能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让职业院校能够为当地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质量。加强培训体系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管理,形成一套健全、完善、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程序化、规范化、整体化,促使培训质量全面提升。

3.规范培训教材,丰富培训手段。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对各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规范的、合理的系列培训教材,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同时不断尝试多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让学员能够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切实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树立职业院校品牌,彰显职业院校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各种资源优势及内在潜力,努力拓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拓宽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努力创建我校的品牌效应,从职业体验、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增强广大市民的职业认知力,加强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提高企业员工和再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职业技能的竞争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项目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关于同类项目的研究分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向发达国家迈进,经济不断增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整个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等职业院校,怎样能更好的、有效的、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各种不同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及企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职业院校面向下岗人员、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还不是特别顺利的,其主要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

1.培训意识淡薄。目前很多社会人员安于现状,缺乏时代的紧迫感和职业危机意识,不愿意抽出时间去学习,去认识工作中的问题与缺点,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东西,固化在自身的状态中,认为只要能够应付当前工作岗位,无须进行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没有必要参加技能培训。

2.培训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欠缺。无论是体验式的职业技能的体验还是知识型、技能型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不足。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不够清晰,培训标准不够明确,培训形式固化,培训思路老套。

3.培训过程流于形式。职业院校在对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培训方和接受培训的人员往往只满足于一纸证书,接受培训的社会人员只为了拿到培训证书,而培训方只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当中,受训人员没有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这就出现了培训后仍不能就业,或就业后能力不够等现象。

4.培训得内容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去不一致。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时,所教授的内容比较陈旧,将生产中落后的或者已经淘汰掉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培训人员,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地方化,不能反映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技能;此外,学员自身培训目标不明确,经常盲目选择项目,未考虑自身的文化基础、技能水平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

(二)国外关于同类项目的研究分析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实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新技能、新知识的传播更加迅速,同时也推动着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职业技能培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各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为了加强社会人员在入职后的职业教育,大面积开办“社会大学”,既提高了青年人的职业竞争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因结构调整而下岗的失业者要想重新就业,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大学”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在日本,一种 “专修学校”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职业教育。这种短期性质教育机构很适合日本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了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专修学校”的特点以及特殊地位也逐渐显露出来。日本还有高专和短期大学,这些机构是专门用来培养技术骨干和技术研究人才。所以说日本的职业教育就是通过专修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以及短期大学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的,从而满足多层次、多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本文研究内容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院校的职能,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凸显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智能化、信息化不断加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企业职工及下岗再就业人员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的要求。而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为面向企业在职人员及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具有特色的、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利用职业院校的地理资源、设备资源及师资资源等优势,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劳动力、面向普通教育的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职业院校为中心,辐射周边,服务社会、服务市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社会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

1.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提高职业院校的宣传力度和广度,积极走访调研周边企业、普通教育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社会团体及人群,不断开拓职业技能培训的服务群体。主要途径为: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走访调研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对企业员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开展普通教育学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普教学生的职业体验活动;深入居民社区,进行职业技能常识宣讲等。宣讲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让学员更好理解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含金量。

2.形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机制、新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这既是高度赞扬了职业院校开展对外培训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职业院校给予了更多的期望。要想建立起以职业院校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的大工程。因此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形成健全、完善、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对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形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新内容、新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培训人群,归纳总结知识和技能要点,深挖教学设备的潜质,不断进行设备的二次开发及功能的拓展,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各种资源优势,从受众的目标位置出发,研究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于一体的项目内容,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合,形成初、中、高三个层级的系列培训教材。并借鉴国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和教学方法,在培训过程当中可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培训内容,并且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

4.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就业的问题,同时提高企业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所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目标应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及提升的需求。

(1)重视人才市场调研、预测工作,了解不同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需求,使得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要深入企业、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及网络调研等方法,认真分析当地支柱产业的现状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要考虑不同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加强对培训师资力量、教材及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第一,要提升培训师资力量的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让培训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为学员讲授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等。第二,应该加强不同层次培训人员相应的培训教材的开发,做到因材施教。编写出适合学员需求的培训教材。第三,在培训设施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员的实际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员能够亲自操作,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增强学员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学员职业素质的养成。

(3)开展定岗培训。《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提出“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得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考核计划,最后企业根据最终考核的结果择进行选择录用。通过这种订单模式的培训可以实现培训后即可就业的目标,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结论

通过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设备、地理位置等各方面资源优势,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人员开展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企业职工及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推动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这样既提高了学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及改革,同时对职业院校也是一种肯定,实现了三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职业院校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