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思想在初中班主任教育中的应用

2020-01-08李德文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陶行知因材施教班级

李德文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广东中山 528400)

陶行知先生觉得,教人做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是教育的宗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个班主任往往会经历对班级管理不甚了解、力不从心的阶段,对班级的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会因人而异,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陶行知思想能够为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提供良好的示范效果,可以给初中班主任一些策略上的启示,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学习陶行知思想。

一、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人才和种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到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再给以施肥、浇水和教育。”这就包含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通常班级中的学生根据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学生做事比较欠缺思考,无法正确约束自己。在面对这类学生时班主任应当做到“以身作则”[2],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收敛,将不利于自身发展和集体的想法收回自己心中。第二种学生,也是占比最大部分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上能够老实推进,行事风格比较谨慎,待人待事也比较诚实真诚。面对这部分学生时,班主任应该在大部分情况下给予肯定,不用吝啬自己的表扬,这类学生在获得鼓励后会感到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正向、积极的反馈,从而更加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第三类学生非常聪明。这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人处世比较活泼,但是有时会显得过于顽皮,即使是这样,他们在面对困难时都会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这类学生不能简单地采用褒奖或是惩罚的方针,应该综合实际情况,可以严慈并济。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安排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一方面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一方面可以消耗其多余的经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一定会这样遇到比较难管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这样的孩子,他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法:难管的学生多半品行并不坏。这个时候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与立场要非常坚定。如果班主任主观上直接断定他是“劣童”,一切便都变得错误了,学生也会变得难以管理,但是在这类学生面前,班主任一定要坚持原则,违反班规时班主任一定要贯彻原本的奖惩措施,不偏袒任何人,这样才能在班级建立起良好的班风。

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方式”,班主任对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在大的政策上才是对学生真正的“一视同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方面能够避免同学之间不团结的情况,另一方面,降低学生因为教师管理因素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于学生而言,是真正的公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素质层面上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二、感恩教育,带动积极的班级氛围

教育是离不开爱的,老师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学生便会有所感知,并将这份情感反馈在老师和周围其他人身上。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学生才能做到尊重他人,在行为上为学生的未来生活素质与态度打好基础。

要做到感恩教育,首先要意识到班主任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怀着宽容的心教育学生。教育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人,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叙事成为教育叙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1]。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这样写道:“教师应该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陶行知先生的态度可以引起班主任对教育的更多思考。现如今道德叙事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以改变过去道德教育的简单说教,并且初步探索出一些道德叙事的实施途径与基本策略。

感恩是一个存在于抽象层次的概念[3],但是它可以被表现成具体的实践活动。在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想达到感恩教育的成功,应该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策划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会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校外的如敬老院这样的公共机构,鼓励引导学生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如帮助老人整理房间,准备一些自己擅长的才艺活动为老人展示,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一份温暖,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一种感恩的氛围。这种氛围并不能立竿见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时不停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更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班主任可以在父亲节时为父亲买一件衣服,并将类似的事例带到班级与学生们分享,使学生模仿自己的言行,再对班级中学生反馈的感恩事例进行表扬,这样良好的感恩氛围便被营造出来了,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生命也将更有厚度。

三、班级管理:学生自治与奖惩监督

班级的学生朝夕相处,难免会遇到各种摩擦和问题,班级内的日常事务也比较繁杂,这些问题仅靠班主任与班干部去解决,在工作量上是比较繁重的。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班级可以经过与学生的协商成立自治性质的监督组织[4]。比如,设置个人卫生与纪律班委的岗位,对这些的岗位采取轮班制,每次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不再作为一个旁观者。这样更可以保证班级纪律的公正与可实施性,确保班级政策的有效落实。班主任可以在学期一开始时与学生共同协商草拟一份比较细致的班级规章制度,规定好学生在犯下错误以及学业进步的各种奖惩措施,学生在犯下错误时应当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误记录在备忘录上,并写清楚错误的具体细节,以此体现其改正错误的决心与信心,班主任可以在后续持续观察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改正情况,适时引导,但是将主要的思考环节交给学生自己。陶行知先生认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5]这一观点,处罚不是针对学生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在遇到问题时严格按照班级规章进行操作,做到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份规章制度并真心实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集体认同感。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不应当只注重老师的管理教育行为,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题,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方式乃是“教学做合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上的高速发展阶段,这种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干扰而犯下错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也应当以身作则,行为妥当,在班级形成正向积极的氛围,这样学生在自身的素养上便会被潜移默化地提高。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人们教育家,它的教育理念在中国与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放到如今,陶行知的这些理念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值得初中班主任借鉴与躬行。

猜你喜欢

陶行知因材施教班级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陶行知教育名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