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020-01-08陶明珠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写作水平

陶明珠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组 江苏靖江 214500)

传统高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明显,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阅读是提高文化积累与知识储备的最佳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知晓古今之理,并能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史记》生动、犀利的文字,将晦涩的道理展示的通俗易懂,从而引人共鸣,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胸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史记》阅读辅助文言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语感

语文教育是高中知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育中,文言文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近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国学的传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史记》是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当中含有较多的文言文常用词与文言文常见语法、知识点等。学生通过阅读《史记》,可以熟悉文言文的书写特点,逐步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准确的理解。[1]

例如,学生在阅读《老子韩非列传》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不看注释与翻译,对文言文原文进行大概阅读,尝试了解文章大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无法理解的词语和不确定意义的词语分别标记。然后,把自己标记的词语与注释和翻译进行对照后,对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助于逐步适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略读后,解析词语,再精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深刻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文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阅读训练,有助于适应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节奏,对文言文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二、《史记》阅读辅助写作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传统的写作指导模式相对固定,由教师授课讲解写作的结构,使学生的写作在相似结构下完成。这样的写作指导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与素材积累,再对正文进行写作。而表达能力与素材的积累相对困难,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它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史记》,让学生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史记》的表达,从点滴开始积累《史记》的素材,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2]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主题进行素材收集。比如,收集关于勇气、辩才、智慧的主题。学生可以收集到“渑池之会”“完璧归赵”“毛遂定纵”“围魏救赵”“田忌赛马”等素材;再比如,关于宽容的主题,学生可以收集到“廉颇辱蔺”“礼遇侯赢”“让位管仲”等素材。《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写十分出色:《高祖本记》中高祖刘邦观始皇而叹等细节的刻画极具参考价值。教师在《史记》阅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理解与模仿这种细节描写,使学生逐步把文章写作的更加饱满。

教师通过在《史记》阅读过程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使学生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通过《史记》的阅读与学习,夯实写作的前提与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史记》阅读辅助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传统的高中教育更重视应试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要求很高,素质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必要环节。一名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需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这有助于学生乐观面对生活。《史记》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昂扬向上的学习动力。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史记》中司马迁的名言。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于生死的超脱理解,表达出一种超然的乐观与豁达。其中,更加表达出司马迁坚定的责任心与担当。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与借鉴司马迁对待生活的态度,理解司马迁的责任担当。

《史记》中包含着大量具有警醒意义的名言与事例,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这些句子或事例进行仔细解读,帮助学生对其中的高尚精神与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将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四、结束语

教师通过《史记》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强文言文语感,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培养健全的人格等。其实,《史记》的阅读教学还能包含很多方面,需要高中教师对其进行发掘与应用。高中教师需要秉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为学生进行《史记》的阅读教学。从而使《史记》的阅读教学获得切实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写作水平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增加活动体验,提升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