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8陈桂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探究性初中语文探究

陈桂芳

(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0 引言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同时也需强调与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度,学生需运用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探索活动。教师也需同步转变教学思维,倡导学生应用探究思维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更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角,促使学生树立核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高效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作用

1.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课改理念的产物,其能够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意识,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组织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开展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索,要求学生主动转变以往的学习习惯,调动主观潜能将学习的重心前移,以此提行学生对探究方式运用的熟练度。

探究便是将探索与研究两种操作结合形成统一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具体的探索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会逐渐锻炼并提升自身的探究技能,最为简洁的方式便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积极性,通过运用各类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为学生提供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机会。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使用探究方式,其主要的目标便是能够辅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而非简单完成教学任务。探究性的思维属于能力范畴,学生需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的重点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和了解,逐步形成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探究教学方式,可从本质上优化学生的思维,重点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和能力,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时,能够实现预期的综合性发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所需达到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想的引导下完成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1.2 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首先,运用该种学习方式可最大限度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该种方式能够实现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本质转变,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开展思考,提升学生对学科问题的理解深度,促使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艺术性,以此满足学生的探索兴趣。其次,该种方式的运用还可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平台。学生能够获得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分析的空间,不受限定地研究和总结解题方法,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最后,该种方法最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素养。以往学科教学主要从基本技能方面着手锻炼,而探究性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要提高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通过加强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 尊重学生,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手段时,需从下述目标着手实施:

一是侧重为学生提供锻炼质疑能力的实践平台。学生需对外界事物一直抱有质疑的态度,不能轻信,需以质疑、评判和创新的思维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从质疑开始,完成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和总结。

二是促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提升发现问题的技能。教师可侧重引导学生善于从课堂和课外的知识信息中进行挖掘和思考,从而满足自身的探求欲望,让学生通过质疑来不断锻炼和提升思维及辨析的能力。

三是提升学科知识的应用熟练度。学生可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来处理具体问题,从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探究和创新技能的稳步提升。

四是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需借助质疑精神发现问题,但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水平难以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教师便需倡导学生发挥合作的优势作用,共同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在实施探究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通过明确探究性学习目标,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过程,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能力,从而进一步构建更加高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2.2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与经济的发展均需依赖于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质疑能力便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存有质疑的意识,便会对外界事物形成不同的见解。如果学生一直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和观念,便难以形成创新和突破,想象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形成。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探究和创新能力,实现对问题的研究和解答。在学习《天上的街市》部分内容时,教师讲到:“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地在天街闲游……”,此时有些学生便会提出质疑:牛郎织女见面都困难,如何能够自由闲游?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意识便被充分激发,此时的课堂氛围也更为热烈。经过讨论可知,诗人在作品中的想象和创造均源于传说,同时也能够传达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学生通过质疑和研究,能够自主深入分析出作品的深度内涵,大幅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可见,学科教师需更为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教学手段,明显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实施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作为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从旁指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完成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方式灵活完成学习目标,将课堂变为能力展示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学科自信,大幅优化学习效果,在接受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教师通过科学的研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初中语文知识点,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3 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还未发展到成熟水平,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深度挖掘文本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更好地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提供有效保障。教师在有效的挖掘文本内涵过程,要结合具体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加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水平。

2.3.1 探究文本创作技巧

文学作品的一种创作技巧为留白,便是有意营造一种意境的审美意蕴。作者的留白会给读者预留出更多的现象空间,此时教师便可针对作品表述的空白部分启发学生实施探究性的阅读体验。在古代诗歌的创作中,留白技巧也较为常见。古诗中使用留白手法主要通过描述景物来表达情感。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便先对景物进行描写,细致刻画了景物的美好,此后再写劝友人饮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这种描述方式便能够给读者预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猜测诗人与元二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原因。教师带领学生基于留白描述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想象,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深意,同时还可通过探究更为灵活地掌握较高水平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实施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需侧重启发学生开展想象,借助思维能力将原本符号化的表意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在产生移情体验的同时,使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为作品中的形象赋予鲜活的生命。

2.3.2 加强文本探究与理解

文学作品除了在结构设置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同时在表达和内容设置方面也更为精巧。文学作品本身便是通过语言符号表现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渠道,因此表述符号运用准确、合理,便可促使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学价值,获得更多人的肯定。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运用探究方式,便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动能来分析文章的表达形式,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所深含的思想和情感。此外,重点针对核心语句进行拼读,也可实现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首先,需针对关键词进行深化研究。如在针对《使至塞上》诗作进行研究时,便可重点针对诗中的“大”、“直”等词句进行理解。通过对作品关键字词的分析和品读,可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表达文字相符的画面,通过转化理解作者诗画一体的表述方式,掌握文学表达的技巧,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审美素养。

其次,对同类型的作品开展横向研究。相同的作者往往在思维和写作等方面会使用类似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阅读活动时,便需紧密联系作者的经历和性格等作为背景信息,深度挖掘作品的表达特征和思想内涵,同时还会深度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如在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研读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少年闰土》等文章,横向对比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感知,学生便可自主总结出鲁迅作品中所描述的少年有不快乐的共性,至于导致不快乐的原因,便需学生进一步深化研究。同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将三味书屋中的不快乐与其他环境中的情绪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作者对情绪表达的异同点,最终利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时学生通过深入探究,便可更为全面地理解作者的系列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习惯。

最后,针对题眼进行深度挖掘。在题目中往往可体现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而部分字词便可作为题眼,主要体现出文章的核心含义。题眼能够辅助读者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具体内容,如对《皇帝的新装》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便可启发学生重点分析“新”字。新装的特征是什么,怎样做成的?又怎样穿的?在皇帝展示新装时,众人的反应是什么,表现其怎样的特征?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学生便可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旨含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此外学生还可结合文章中出现频繁的词句,或者具有矛盾关系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由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在细节处深化分析作者的文学表达技巧和文章层次,细致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为深刻地把握整部作品的内涵。

3 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运用探究方式,不但能够最大限度丰富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同时还可进一步丰富内容,为学生创建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中主动发挥自主意识和技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需同步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沿用以往刻板的教学方式,尽量为学生提升学科素养提供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初中语文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