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矫正策略

2020-01-08任小娟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刘同学不良习惯矫正

任小娟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北沟九年制学校 甘肃平凉 744404)

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家庭多为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监护并负责其生活,或者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忙于日常家务。这种家庭家长的教育方式单一,甚至是缺失,属于典型的“放羊式”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少年的过渡期。他们的人格尚未成熟,对各种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社会的复杂性又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的不良习惯若得不到及时矫正,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1.课堂上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上课铃响后,部分学生急忙跑进教室,而部分学生还在教室外逗留,等待教师的到来。上课时,学生不注意坐姿,腿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尤其喜欢把脚套到凳子下。起立时,整个教室只听见“轰隆隆”的声音。这就严重影响了上课的正常秩序。学生不能端正坐姿,趴在桌面上感到很舒服。考试时更严重,学生怕别人照抄,一股脑儿地趴在桌面上。上课前,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还忙着做其它作业。老师需要练习册时,学生才急忙在桌子里翻,因而不能及时参与相关活动。这些习惯的形成,一方面,学生从低年级起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督促;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对新情况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以至于问题累积过多,使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

2.学生有关作业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部分学生丢三落四,作业写一半丢一半;部分学生写作业的态度不端正,草草了事、不管对错;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练习,总是找各种理由解释,或照抄别人的作业。例如,六年级的刘同学,平时上课表现突出,但只喜欢上课,不喜欢完成各项练习。记得有一次,刘同学和她同桌都没有完成练习。先问刘同学,刘同学说她不会做,再问同桌,同桌说刘同学抄她的练习。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这招也是屡试不爽。当教师进行说教时,学生表现得很真诚,但并没有从思想上进行反思。部分学生认为是给教师写作业,学生喜欢说,“老师,我给你把作业写完了”。尤其是中等或学困生,这种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只关注是否完成,而没有注意完成的质量。这些习惯的形成是教师没有与部分家长进行深度交流,学生也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

(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1.饮食不良习惯的表现

小学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因此,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生长的需要。然而,部分学生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般就吃些零食或吃学校发放的蛋奶。小学生喜欢吃廉价的零食,如五角钱的麻辣类、糖果、烤面筋等;部分学生午餐以方便面、面皮、冒菜为主。

2.活动中不良习惯的表现

低年级小朋友习惯咬指头或指甲;学生吃营养餐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课间吃鸡蛋、喝牛奶时没有洗手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同学,他们的手伸出来都是黑的,鸡蛋上都有黑手印。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时喜欢趴在地上玩耍。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虽然有的小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只要教师教育得法,就一定能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一)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要想改变一个人对某事的习惯,教师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的发号施令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要逐渐地要求,不能简单地进行训斥或命令,要时刻提醒学生,使他们的坏习惯慢慢减少,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对学生需改掉的坏毛病,教师一定要有具体的要求,督促其逐一改掉。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教育,给其他学生做榜样,发挥榜样带头的作用。

(二)加强责任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当发现学生行为或学习出现不良的苗头时,教师要及时处理,不要使其养成经常性的习惯。如果第一次发现学生没完成作业或撒谎,教师就应采取果断的措施,直接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从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教育。然而,这不能保证一次就会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应随时跟踪、教育、指导、帮扶。那么,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遏制,就不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总之,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2]

(三)对学生言行要求恰当

教师可能对学生要求过高,缺乏弹性,导致管教过严,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习惯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从思想上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也可能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导致管教过宽,对学生言行缺少特定、具体的要求。

(四)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引领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对学生课前准备、坐姿等不良习惯,教师要常抓不懈。上课时,学生要提前到教室。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学生之间也要相互监督、互相改正。

(五)加强零食零饮的管理

学校可安排少先队监督岗,专门监督学生的饮食。很多学生尤其喜欢在中午吃饭后买零食。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上课、周会课宣传零食零饮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并多列举一些教育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深处去接受。同时,学校与家长要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杜绝此类坏习惯的形成。

总之,由于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小学生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这些习惯不加以矫正,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教育的成功,一定能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猜你喜欢

刘同学不良习惯矫正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卡住君”
幸运绳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百名[五老]献爱心 社区矫正有作为
听妈妈讲故事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