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1-08李洪芹刘海珊吴健珍张振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育德专业课谐振

李洪芹 刘海珊 吴健珍 刘 瑾 张振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0 引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境界,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高端人才,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思政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

1 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育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好的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源保障。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强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强化所有课程都有“德育”功能的教育理念,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德元素。“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需要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育德元素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专业课堂如果没有融入好的“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就会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

“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靠一线教师去落实,因此一线教师要有一定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培养,利用教师岗位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题培训、名师示范课等多种措施,把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落在实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让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主动研究思政元素,自觉提升思政育德意识。

2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方法探索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高校专业教师要想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首先要找到切入口,探讨本专业课内容蕴含了哪些德育元素,然后探索将思政融入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的渗透入专业课教学,而不是生搬硬套,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课程作为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教学团队老师经过多次研讨,挖掘每部分知识点对应的德育元素,设计电路教学中的德育目标,然后不断探讨并尝试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有了初步的探索。

2.1 教师的言传身教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品德培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楷模。教师的学识、品格、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默化潜移的影响。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而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教师做好以身作则,做好言传身教,教学活动就会顺利进展,同时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正身、正心,然后再去引导教育学生。比如,在教学方面,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到达教室,不提前下课。这是老师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这种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老师做到认真备课、用心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做到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授课准备,给学生提前进入状态做好榜样。相反,如果教师经常性的迟到或早退,那么老师又凭什么要求学生守时呢?

教师上课时要投入情感,充满激情。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会感染学生,或积极向上带动学生,或消极沉闷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词不达意,那么教师的这种状态也不会关注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如果教师全身心投入讲授,对课堂知识点处理巧妙生动吸引学生,学生必会肃然起敬,相反,如果教师的讲解无精打采、照本宣科、应付教学任务,那么学生也将无精打采、在下面只顾做自己的事情。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的良好素质犹如柔和的春雨滋润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大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2 专业课堂适时地引入德育元素或时政热点

“课程思政”不是要求教师在专业课上生硬地讲思想政治内容,而是要在专业课堂内容和谐地融入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不能生硬的加入,要针对性的选取内容,要采用一定的融合方法,达到专业课是思政的具体实践、思政是专业课的思想升华的效果。例如,在《电路》第一节绪论里面,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电路、学什么内容、如何去学,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的内容,介绍国有集成电路生产品牌:华为海思、清华紫光展锐等,介绍电路电子的发展演变史,让大学生明白“中美贸易战”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可以让学生客观地了解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鼓励学生要珍惜时间奋发学习,实现科技强国的中国梦。

2.3 课堂举例接近生活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并且不断提高。单纯的学习电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可以设定接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深刻认识。比如,在讲解“电路的谐振”时,我们知道交流电路中包含电阻、电感或电容元件时,当电感、电容与电源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电路会发生串联谐振或并联谐振现象。谐振现象时有利有害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工程电路设计中要合适选择谐振扬长避短。比如说我们经常使用的收音机、电视机离不开LC构成的谐振电路,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电容性产品的耐压试验也常应用串联谐振原理。但是在电力系统中是要尽量避免串联谐振发生,因为产生串联谐振时,电感、电容两端电压会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电网的某一部分会造成电压过大,从而超过电气设备的耐压值,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会引起其他事故。借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要以辩证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全面的分析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掌握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利用科技改变生活,实现社会价值。

2.4 挖掘相关历史人物教育作用

电路的诸多定律和分析方法都是由许多前辈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凝练而成,因此课堂教学时多引入科学家的事迹,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家们所创造的知识成果的同时,学习他们追求理想、勇于探索、真挚的爱国情怀和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新知的志趣,进而传承科学家的崇高人格和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历练,具有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

比如在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简史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介绍女科学家林兰英的故事,林兰英被称为半导体材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48年她赴美国留学,在相关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后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她与同事们不畏艰难,创造很多个“新中国的第一”,比如1957年和1958年相继研制成的第一根锗单晶和第一根硅单晶,61年拉制成功砷化镓单晶,64年砷化镓二极管激光器问世。作为我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林兰英为半导体材料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正因为这些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才能较大较快的发展,加速度冲到世界前列水平。林兰英院士还培养了包括吴德馨、王占元两位院士在内的大批优秀科研工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故事中蕴含的多种德育元素,如爱国教育、社会责任感、埋头苦干精神、国家的荣誉感等等,精心设计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将育人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育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导向。

3 结束语

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时政。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育中,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我们每个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不尽相同,在电路课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从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

猜你喜欢

育德专业课谐振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谐振式单开关多路输出Boost LED驱动电源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CM6901 的LLC半桥谐振开关电源设计
谐振式浮轨扣件的安装工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高效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参数设计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