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变革问题探讨

2020-01-08田巧娣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材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田巧娣 贾 璐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关于翻转课堂、交互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层出不穷。这些研究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开始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课堂”[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课堂技术革命及行为革命的开展添砖加瓦。国内学者对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诸多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的“软件”以及“硬件”都已具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课堂革命”落实势在必行。本文对高校课堂教学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移动互联网如何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一、普通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如何教”和“学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即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3]。随着社会及教育背景的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变革与创新。为了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西安邮电大学“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组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通高校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教授型为主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以及传统讲授型与交互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项目组的调查结果显示,48.84%的高校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讲授型与交互型相结合的模式;34.88%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模式占比最小,仅为15.12%。可见,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而作为新型教学范式的交互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却很少。

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它建立的是一种单一传递教材知识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事先设置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课堂上则按照目标及流程推进。既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流程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如此一来,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化,学生仅跟随老师的思维便可完成课堂学习。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马克思也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能称之为教育,只能称之为教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限制在一个大的框架中,仅是传递已有的知识,难以培育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年轻一代。

(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不足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了引导教师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各高校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

课堂教学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创新。项目组针对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的力度及范围进行了调查:发现课堂教学内容虽有所创新,但创新力度不足,仅有41.86%的课堂进行了内容的创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使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科研上,而对课程内容的钻研及创新较为缺乏。局限于教材与课件的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总是有些许滞后,教材的更新显然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

高校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不足,一方面,会使课堂缺乏吸引力,无法使学生专注于课堂,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课堂教学无法根据知识需求来更新内容,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产生影响。课程内容未按照当下人才需求来设置且局限于教材教学,教学与实践脱节,“纸上谈兵”式教学盛行,将使缺乏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成为大学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4]。目前,高校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三类:一是以纸质教材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手段;二是以投影仪、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是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为载体的互联网教学手段。

根据项目组的调查,30.23%的学生表示在其任课教师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老师使用移动设备辅助课堂教学;也有11.63%的学生反映,其任课教师从未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仍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移动设备辅助开展教学活动的普及性还不够。此外,即使是使用移动设备等新型教学手段的课堂,也存在移动设备在课堂上被用作他途、移动设备的辅助功能未被完全利用等问题。

以投影仪、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质量较差,可能与传统教学的效果无异。虽然移动设备能否引入课堂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在课堂上玩游戏、刷微博,变成了低头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及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赖,禁止手机进入课堂并非明智之举。让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辅助课堂教学,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二、移动互联网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弥补课堂教学的弊端,推进教学改革前行。近几年,移动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催生出了移动学习和移动教学等新的教育模式。这些新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实时化的学习时间、移动化的学习场景、广泛化的学习资源及交互型的学习形式等特点,大大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移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催生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交互型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课堂上。作为技术促进教学的典范,翻转课堂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呈现的是教师课程开发—学生课前学习—课堂深化交流—测试与反馈—研讨与总结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首先,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其次,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主动思考,在课堂上能与教师深入交流,实现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测试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能够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解决了传统课堂的难题。

(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知识观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该种教学方法下,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思维及其掌握的知识,也利用到了学生的知识资源。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能够快速并广泛地获取知识资源。教师提出研讨题目,学生便可利用教师指定的课程网站、搜索引擎及自己掌握的渠道完成资料的搜集、学习,在课堂上讨论。如此,课堂学习资源就得到了扩充。

二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学校及师资力量。譬如,慕课(MOOC)作为课程资源分享平台的代表,联合全国289所高校提供了包含各个学科在内的5 000余门课程。用户注册后便可学习课程、在线测试及在线交流。慕课的出现使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便可随时随地学习名校的课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课堂内容不受教材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移动设备辅助课堂教学越来越广泛。

一是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等云平台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频繁。此类辅助教学APP的功能被全面开发。教师可以使用其签到、举手、选人、抢答、在线测试、头脑风暴等诸多功能。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频繁,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是适合移动学习的云教材也开始出现。云教材作为移动交互式电子书的学习终端应用,不仅能够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完美的阅读体验和良好的交互学习功能,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笔记的同步、分享等云服务功能,弥补了多媒体课件的不足。云平台和云教材的联合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了解。每位学生在云教材的学习进度会同步呈现在云班课中,帮助老师实现对学生教材学习的跟踪、督导和评价,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建议

(一)构建交互型教学模式

一是构建交互型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可以进行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比如,四川大学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已建立了手机互动、多屏互动等400多间智慧教室,让教学“硬件”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改革做支撑。另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课改教师。学校要健全教师评估考核机制,多元化评估教师能力及课堂教学效果,督促教师积极地改进课堂形式,及时跟随外部环境及知识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是教师应转变其传统教育观念,从“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先学”的指导,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提出导学问题,制定导学提纲,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变成课堂的“控制者”。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台,而应出现更多的讨论与协商环节。用案例教学等互动模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主要内容,注意贯彻“新、奇、实用”三大原则,即课堂的主题要新,观点要有创新性,也要有实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主题新,意味着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与大纲,而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新颖的教学内容比教材上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要有创新的观点,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同时,授课内容要实用。根据人才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辅之以相关案例,学生更易对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利用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及时搜集最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并上传至教学平台。

第三,教师也要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精心设计教案,制作微课、动画视频、案例、试题库等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三)更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可借助移动交互式电子书“云教材”及教学辅助APP进行课堂教学。使用云教材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开发或是使用网络上已有的教材,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好签到、课堂测验、答疑/讨论、头脑风暴等功能。学生也可在课前及课堂上利用移动设备终端随时开展在线云教材的学习,并在教学APP上交流、讨论。这样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交互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此外,借助移动设备辅助课堂教学,必须合理设置移动设备的使用规则。教师应对如何使用移动设备做出合理规划。适合使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其他时间,则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学习与思考。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惩戒措施,如一旦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的娱乐功能,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采取暂时没收手机或扣除平时成绩等措施,禁止此类行为。

四、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陈部长提出的教育的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改革的践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全面认识移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作用,沿着正确的道路开展行为革命,才能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改革,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最终实现真正的教育——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培养出能够自主学习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当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教材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