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共育、美美与共:美育自觉理念下的高校美育瓶颈及解决之道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理念

沈 艳

(柳州工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持续改善美育体系是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结合现阶段高校美育存在的内容同质化、美育成效不足和美育氛围不浓等问题,高校要立足地域资源,综合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美育工作全面融合,突出共生共育、美美与共理念,形成以美育自觉为基础的“共生共育”美育机制。

1 美育自觉理念下的高校美育价值

良好的美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明确学习目标,发现个人价值,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推进高校美育与其他育人体系协调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完整人格,增强育人实效有重要影响。

1.1 高校美育是推进全面育人的核心环节

美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创新素养的关键基础,也是实现全面育人的核心环节。一是美育具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操的天然优势。通过发挥美育的情感驱动优势,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形成积极、正向的道德理念。二是美育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优势。美育教学内容丰富、素材多样,其中营造的无限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必要的创造性思维。三是美育具有驱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优势。完善的美育教学,使学生对美的内涵形成全方位认识,其中包含了“形体美”、“心灵美”等内容。因此,完善美育体系,能够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科学指引。

1.2 高校美育是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因素

以美育自觉理念为基础的美育机制,赋予高校育人活动新的内涵和生命张力,确保实现最佳育人成效。一方面,在美育自觉理念下,通过对校内美育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高效利用,构建“以美育人、全面联动”的大美育体系,形成多方共建、共生共育的美育工作新格局。美育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发挥文化养成、情感协调等优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励学生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通过清晰界定美育理念,构建知行一致、情景融合的美育体系,为学生创造不同类型的美育场景,强化美育实践,培养学生形成乐观、主动的积极情绪,助力学生更好实现个人价值。

1.3 高校美育是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美育教学,有助于学生以全面、完善和内在审美的视角来认识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审美观,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面对全面育人环境,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多元审美优势,推动美育理念立体升级,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内涵化、深层次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地域资源,整合区域内优势传统文化,建设特色化的美育课程体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提供了新平台。通过利用美育课程来全方位、生动化展示传统文化,营造新的文化美育氛围,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2 美育自觉理念下高校美育工作的现实瓶颈

在美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美育理念认知存在偏差、美育实践相对缺失,加上美育资源挖掘不够、课程覆盖面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践行,制约了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培养。综合来看,美育自觉理念下,高校美育工作面临以下瓶颈:

2.1 教学自觉不足:未能形成常态化的美育教学机制

在全面育人实践中,虽然美育工作得到一定重视,但由于缺少完善的美育实践经验,高校美育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未能形成重点突出、内涵丰富的美育教学机制。由于对美育教学目标认知不足,未针对全面育人要求,构建重点突出、内容及时更新的美育体系,影响了学生对“美育内涵”的全面认知。二是缺乏常态、高效的美育资源开发及利用机制。传统美育资源、民间美育项目未能及时转化为学生培养内容。部分学校忽略了美育对学生审美素质、人格培养的积极影响,未构建特色内涵的美育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了美育质量。三是美育教学处于“课程”状态。高校美育多停留在课程状态,艺术教育、选修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缺乏协同发展,未能形成各学科全面融合、相互渗透的“大美育”体系,影响了学生的美育实践体验与具体认知。

2.2 文化自觉不足:未能形成特色突出的美育教学机制

美育是高校育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促进高校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美育教育中,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转化和创新改造,厚植美育氛围。一方面,高校美育教学体系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影响了美育功能的有效发挥。现阶段,高校美育内容多停留在美学信息的浅层次传递层面,未能有效突出文化内涵。高校美育教育要渗透学科教学,关注美育教学的文化性和审美性,凸显文化内涵,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认知。第二,缺少正确的文化审美观。当前高校美育缺少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充分挖掘,学生缺少正确的审美观。即使部分学校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传诵经典”等活动,但多停留在传统文化展示层面,缺少内在美学理念的精准传递,美育效果并不理想。

2.3 实践自觉不足:未能形成深度参与的美育教学机制

实践参与是深化学生美学理解与认识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美育教学过程中,美育实践资源缺失,严重影响了美育教学成效。首先,缺少专职美育教师,影响美育教学的专业度。当前美育教学缺少固定规划和教学大纲,未组建专业化的美育教学团队,很难有效凝聚美育教学力量,影响了美育教育的有序推进。其次,高校美育资源供给与育人需求缺乏匹配,影响美育教学的持续性。现阶段,高校多以泛化的艺术教学替代专业的美育工作,且以选修课形式推进美育工作,校园美育文化、美育课程和美育实践之间缺少统一整合,影响美育教学开展。最后,缺少完善的美育实践平台和参与渠道。高校美育缺少实践基地,学生对美的理解及认识多停留在浅层次状态,学术艺术社团建设、运营机制滞后,制约美育工作深度发展。

3 美育自觉理念下高校美育瓶颈的解决之道

面对新的育人环境,高校要以“大美育”理念为基础,营造育美于德,以美育人的“大美育”氛围环境,通过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创新美育载体,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功能,推动美育机制向全学科覆盖,以美育统领高校全面育人机制建设。

3.1 美育自觉:聚焦美育价值,践行“大美育”理念

随着全面育人理念不断成熟,“大美育”已成为优化教学体系、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向。高校在解决美育瓶颈问题,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美育教学实践时,要依托美育自觉理念内涵,构建基于“大美育”理念的教学框架。一是以“大美育”的思维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各学科联动共享,提升美育价值。解决高校美育瓶颈的关键点是精准探寻美育课程建设与育人机制改革的衔接点。通过立足育人规律,统筹美育资源,将美育融入各学科,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审美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提升。二是践行“化美育德、以美养德”理念,推动德育与美育深度融合。在全面育人环境下,深化美育工作的育德功能,积极探寻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路径,充分发挥高校美育在陶冶学生思想、感化学生审美意识等领域的积极优势,实现美育的育人与养德功能。三是坚持“以美育美”理念,推动美育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全面育人资源纳入美育实践,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机制,推动高校美育实现根本突破。

3.2 共生共育:凸显美育优势,构建“大美育”体系

为适应高校美育工作要求,要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完善美育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体验更加生动鲜活的美育平台,实现美育体系的内涵升级与全面覆盖。第一,关注学生的精神感受,积极构建全员、全面覆盖的美育教学机制,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进行科学、智慧分析,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美育机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和人文情怀,实现美育成效。第二,遵循美育工作规律,重塑美育理念,营造全新美育体系。在开展高校美育工作时,要综合考虑育人对象的特殊性、育人过程的交互性和育人机制的共生性等特点,通过精准选择美育元素,丰富美育内容,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第三,深化美育实践体系,补充美育短板。在美育自觉理念指引下,高校应立足美育实践需要,融入通识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深度参与美育实践中,形成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比如,通过组建学生主导的美育社团,由学生创造、编排反映校园实际的美育话剧、舞台剧,持续拓宽学生的美育空间。

3.3 美美与共:完善美育空间,营造“大美育”环境

在美育自觉理念下,高校要将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提升高校全面育人能力,优化学生美育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育人”氛围。第一,在高校美育教学时,整合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密切关联的美育资源,为学生营造团结协作、美美与共的学习场景,通过利用高校平台向学生推荐各类美育资源,切实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第二,深度研究全面育人环境下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入数字资源,充分发挥育人资源的价值优势,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资源多样的“美育项目”,构建新的育人形态,打造内涵化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美育理念分享、交流的“全新空间”,实现高校育人空间的无限延伸。第三,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审美学习诉求,充分整合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等美育资源,将文化传承与学生体验、审美理解全面融合,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个人审美境界和目标追求。要打破传统美育课堂的局限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构建社会化美育实践课堂,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时间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

4 结语

当前多数美育工作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知识普及与推广层面,未能深度触及学生的内心认知,与全面育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学生价值观与成长理念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进程中,要精准识别美育机制的现实瓶颈,精准探寻解决高校美育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优化美育课程体系、整合多元美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美育实践路径,全面提升高校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