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与村的呼应 梦和梦的连接

2020-01-08蒋青

湖南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洞村示范村家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始终将贫困群众挂念在心。打开三湘画卷,湘西、湘西南一带群山环绕,地势崎岖,交通不畅,深藏着湖南众多的特困村。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特困村之一——湘西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八洞村自此成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

十八洞村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上下一心,奋力前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十八洞村强化党建引领,改变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6.76%下降到0,率先在全县退出贫困村行列。2019年,村人均纯收入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当地的导游龙秋霞热情地向笔者介绍道:“我们村最明显的变化是脱贫又脱单,村里共有33名大龄青年找到了另一半,现在大家生活幸福哩。”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殊荣。现今,十八洞村正如村民欢唱的这样:“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的殷殷嘱托,迅速形成波澜壮阔的声势,在三湘四水回荡。远在隆回县的向家村,立刻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冲锋号,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向家村坐落在海拔700米的九龙山半山腰上,十年九旱,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有名的特困村。“以前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向家村的。”1986年出生的向坤感慨道。

2014年,出生在向家村的湖南省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归源报恩,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和“万企帮万村”的号召,与向家村结对帮扶,先后无偿投入1.3亿元,紧紧围绕“体育+旅游”做文章,如不定期举办钓鱼比赛、马拉松比赛、自行车比赛、户外拓展训练、乡村美食节和荷花节,将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有机结合,并相继推出了荷花观赏、太阳湖游船、彩虹滑道、儿童乐园、亲子乐园、水上乐园、小火车环山观光、青少年户外拓展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园、文化体育广场、垂钓中心等旅游项目。昔日的贫困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等,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18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万元。向家村犹如其牛天岭观景台上的那头拓荒牛一样,四蹄生风,讲述着自己开拓进取的脱贫故事。

2020年3月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关于同意邵阳县等20个县市脱贫摘帽的批复》,至此湖南51个贫困县6923个贫困村均实现脱贫摘帽。湖南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湖南成千上万的村落,只有像十八洞村与向家村一样,进行村与村的呼应,才能有美丽梦和富饶梦的连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洞村示范村家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