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防疫中的“硬核”标语: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基于公共治理视角

2020-01-08

关键词:标语硬核防疫

姚 清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一线,重点在基层。农村始终处在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第一线,与城市相比情况更为复杂艰巨。作为农村疫情直接受灾体,农民的不当行为直接影响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甚至打击农民群众决心和信心。因此,为实现农村防疫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规范和抑制农民不当的行为至关重要。在农村防疫阻击战中,广大农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面临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等不利局面,以往经验与现实条件显示,人人自我隔离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重要解决方式,更是基层防疫工作的破题之举。在基层党组织难以入户面对面开展工作、劝解如何做防护的情况下,通过标语、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旨在实现村庄内人人不串门、不聚集,在所有宣传方式中,“硬核”标语获得社会界广泛关注。对于这一防疫手段,部分观点认为“粗俗无礼、缺乏文明”,部分观点认为“加剧汉语诅咒文化的繁衍”,但是更多观点认为“土味标语,话糙理不糙”。那么,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农村随处可见的“硬核”标语是否具有促进防疫的可能空间,“硬核”标语与正式规范化的标语是否具有差异,“硬核”标语在农村防疫中优势与劣势所在及如何规范“硬核”标语使之有更长远的可为路径,具有持久引导农民积极支持疫情防控的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的思考。

一、已有文献回顾

农村作为标语的集中地区,一直是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根据时间节点,目前学术界对农村标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关于中国共产党标语的研究。王德[1]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标语使激发民族斗争意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张莹[2]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标语口号具有内容简明易懂、书写材料易取便捷、投入成本低等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动员的重要利器。二是关于文革时期标语研究。姚霏[3]借助“多模态话语”理论,揭示文革时期标语口号图像化,使口号标语的动员效果加强,甚至上升到审美层面,为其进入日常生活埋下伏笔。三是关于政治运动结束、经济改革以后的标语研究。张盛华[4]指出政治运动结束后,标语开始以一种“轻松”的状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视野中,越来越人性化。根据研究领域分类,目前学术界关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农村计划生育标语研究。巫滨利[5]从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转变的角度探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众的社会心理变迁,表现出从“失范”的社会心理向健康向上的现代化心理转变。严俊[6]等在吉林省计生标语调研基础上,提出了解受众需求、宣传内容与时俱进等规范计生标语口号的对策。`二是关于农村建设标语研究。宋雪[7]等认为标语在乡村建设中具有告知、行事、人际和文化四大功能。可以表现出政策、制度的重心,引导或劝解群众的行为,也能体现出干群关系、政府亲和力。三是关于环境保护标语研究。赵瑾[8]等研究发现环保标语使农户有更强的环保参与意愿,行为导向型环保标语比行为强制型环保标语使农户有更强的环保参与意愿和环保认同,语气平和的行为强制型环保标语比语气生硬的行为强制型环保标语使农户有更强的环保参与。

农村标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直在基层治理中广泛使用,在村民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术界关于农村标语口号的研究只是对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政治类标语,关于语言特色、语言规范、社会动员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大多从语言学、历史学等角度,而较少将标语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关于农村标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则更少。本文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发生期间,农村防疫中的“硬核”标语为例,探寻“硬核”标语在农村疫情防控的可能空间,揭示当前农村“硬核”标语使用现状,分析农村防疫中“硬核”标语的现实缺陷并尝试性提出相应的矫治路径,以期规范农村防疫中的“硬核”标语,助力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农村疫情防控难点:“硬核”标语的可能空间

暴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随着大量人口流动蔓延至全国各地,农村成为疫情防控重要战场。防疫任务向广大基层农村下沉,实现筛查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传染者与保护易感染者,对农村来说困难重重。因此,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控制农民居家隔离是基层防疫的破题之举。实现人人自我隔离,重在宣传,由此为“硬核”标语在农村疫情防控期盛行提供了可能空间。

1.筛选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困难

从筛选传染源来看,广大农村不具备病原学依据的核算检测的基本条件,只能通过临床学表现进行初步筛选,但现实排查中效果仍然不佳。一方面,发热、乏力、干咳三个临床症状特征不够独特,难以将其从较为普遍的普通感冒病例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关键少数传染者并无明显症状,且存在7~14天的无症状潜伏期,使基层防控者无法准确筛选出传染源。从切断传播途径来分析,春节是农村最热闹、最活跃的时间段,走亲访友、拜庙祭祖等活动对大量外出工作者来说是返乡的强烈刚性需求,更是返乡的精神寄托和全部意义。然而这些活动夹杂着极其亲密的人际交互、高频率的日常交流及近距离的频繁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毒传播概率和频率,增加了切断传播途径的难度。

2.隔离传染者与保护易感染者物质条件严重缺乏

从隔离传染者来说,农村基层严重缺乏专业医疗人才,无法保证被隔离者的基本就医条件。隔离传染者除了要有相应的便宜、舒适及价廉的隔离居住区域,更要具有专业的医疗人才及完备的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性医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性应急队伍建设投入严重不够,仅仅依靠村内个别乡村医生很难处理好复杂性、突发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差,使基层官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制品齐全率约为37.5%,能够达标的机构仅为4.8%[9]。此次暴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我国目前经历传染最快的疫情,举国上下重点医药物资支援武汉,除武汉外的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设备、应急资源更显不足,无疑使基层管理者陷入困境。从保护易感染者来说,出门戴口罩是农民保护自己最基本的防护装备,受物资设备紧缺、技术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基层短期内无法完全保护易感染者。此外,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未能形成较为理想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机构设置,村委会一级,通常由支书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分管该工作,缺乏专人负责。在组织建设方面,有30%左右的村委会成立了专(兼)职的综合应急管理机构或配有应急管理人员[10]。

3.人人自我隔离是基层防疫的破题之举

分析农村疫情防控难点,可见人人自我居家隔离是基层防疫的破题之举:一方面,隔离传染者居家不外出,消除了潜伏期感染他人的可能,实现传染源的自我控制;另一方面,易感染者居家不外出,减小被传染的可能性,实现传播途径的切断。农村房屋以自建为主,相对分散,人人居家隔离可利用空间距离保护自己,巧妙规避了控制感染源和保护易感染者面临的制约因素,把疫情防控从“可不可能”转化为“愿不愿意”的问题。因此,农村疫情防控最根本的是增强农民减少出门、走亲访友次数的主观意愿,归根结底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加强思想动员,由此为“硬核”标语在农村疫情防控期盛行提供了可能空间。

三、“硬核”标语疫情防控现状:“硬核”标语何以成功

基于农村疫情防控难点,可得农村居民人人自我隔离是农村防疫的突破口。现实情况表明,农民之间的聚集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时间短、防护保护不到位,单靠有限的基层工作者上门劝导不切实际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硬核”标语成为基层干部疫情宣传的补充,“硬核”标语何以成功,如何在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将其与正式标语进行比较。更要立足“硬核”标语疫情防控现状,发现优势与缺陷,实现“硬核”标语在农村可持续性防疫。

1.农村防疫“硬核”标语的话语呈现

作为话语表现的形式,“硬核”标语旨在呼吁人们遵守规则、做好防护。“硬核”标语在疫情防控期间承载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因其具有动员、劝说、警告等效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疫情防控中,在实际运用上也呈现不同的话语形式。

(1)警告恐吓式话语

警告恐吓式话语是农村防疫“硬核”标语使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表现出强硬的威慑力。如“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春节集会一时爽,隔天医院床上躺”“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这些标语往往与疫情防护措施、违反规则后果有着密切的关联,多采用陈述、恐吓语气号召农民不出门、不聚集,将可为与不可为的事情直接表述,并对防护不到位后果严重性进行说明,从而达到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目标。在警告恐吓式“硬核”标语中,大多使用夸张的手法,通过放大感染疫情后果的严重性,将做好防护与未做好防护进行对比,来提高村民做好日常防护的意识与决心。这些“硬核”标语用词粗暴,恐吓色彩较重,但是针对部分农民无视严重疫情、心存侥幸、防护措施不到位行为,则显得十分适宜。

(2)幽默诙谐科普劝导式话语

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人们接受价值观念灌输的方式也表现出各种不同需求,因此要求价值生产者及传输者以更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如果说标语是一种有效的社会表达方式,那么修辞则是标语解读的催化剂[11]。此次农村疫情防控中含有修辞手法的“硬核”标语在疫情宣传中起重要作用,且更能让村民潜移默化接受。“出门不戴口罩,等于在病毒里裸奔”“低眉谢绝您入村,花开春暖您再来”“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戴口罩总比戴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等。这些“硬核”标语在表达上均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方式,甚至结合电影经典台词改编,通俗易懂,使农民更容易接受。此外,与警告恐吓式话语相比,幽默诙谐科普劝导式话语并没有那么生硬刻板,反而更能够起到很好的动员防护作用,对基层干部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也能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3)亲情绑架与阶级斗争式话语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约5.6亿人,约占比全国总人口40.4%,其中约1.4亿人口为进城务工人员。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扎推聚会是这些进城务工者回家的刚性需求,再加上农民卫生防控意识浅薄、农村基层医疗条件落后等客观事实,如果疫情在占全国总人数近一半的农村人口中大规模暴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采取“硬核”标语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显得尤为重要。“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管住嘴、捆住腿、莫让亲人徒伤悲”“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等。这些亲情绑架与阶级斗争式的“硬核”标语表面看似“粗鲁”,实则与警告恐吓式标语、科普劝导式话语组成一套充满科学性的防疫组合拳。

2.农村防疫“硬核”标语优势体现

作为有效动员农民做好自身防护、指引农村基层干部做好疫情防控重要手段,“硬核”标语与其他法治宣传形式相比,具有更独特的优势,表现为其独有的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内容与主题优势

简洁明了的标语,尤其是注重对仗或前后押韵且朗朗上口的表述,使农民易懂易记并且更易获得认可;相反,冗长、晦涩的标语,农民能完全理解的不多,能记住的少,如此宣传效果大打折扣[12]。农村防疫“硬核”标语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使农民极易理解和记忆。“硬核”标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阐明应对疫情的防护措施,语言表述贴近农民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切合农村场域语言风格及行为习惯,使标语宣传内容所强调的旨意能得到较好的遵守和执行。

“硬核”标语是农村疫情防控的重要宣传形式,其主题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基层干部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上级政府下发文件的受众是农村基层官员,基层干部不必向农民传达完整的文件内容。作为受灾体的农民无需了解病毒传播的科学原理,只需熟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对于农村基层防控实际而言,基层官员不需对病毒本身的科学原理进行阐述,只需将精力聚焦在如何实现人人自我隔离。农村疫情防控重在群众动员,而非医学科普。实际运用表明,“硬核”标语主题更多围绕如何自我防护,贴切农村干部实际需求。

(2)形式与成本优势

从实现人人自我隔离的宣传目的来说,“硬核”标语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更显优势。一方面,视觉上更醒目直观。疫情防控期间,“硬核”标语多分布在交通要道、主要通道路口交界处等显要位置,以红色横幅为底色并用较大字号进行书写,形成视觉冲击,潜移默化地强化村民对“硬核”标语宣传内容的认知和记忆。另一方面,“硬核”标语信息传播效率更高,村民更能接受。村干部制定标语时,采用乡村习惯的本地方语言,不拘泥于单纯的政策文书语言,把村民认为文绉绉的语言翻译为他们能够理解的描述形式,如把“重视自身健康,做好自我防护”变为“家庭保持通风好,讲究卫生别乱跑”,语言变得更具体、更接地气,村民更能听懂,也知道到底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提高疫情防控信息吸收率。

与常见的农村防疫其他措施不同,“硬核”标语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其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低。一方面,标语多分布在田间地头、交通通道两旁及路口,不占用农民的生活空间,不需向农民补偿额外费用,成本主要用于打印横幅的原材料,制作成本较低。另一方面,“硬核”标语打印、张贴完毕后就能保存很长时间,直到疫情结束,其能在较长时间内存续而不易损坏,农村宣传部门无需考虑修葺成本,疫情防控作用具有固定性和持久性。

(3)激励动员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基层防疫工作破题之举在于“人人自我隔离”、人人自我防护,激励动员农民防范意识更显重要。疫情暴发期间,村支书既是村庄疫情防控的意见领袖,更是农民生命健康的代言人,具有绝对的权威与合法性。村支书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掌握的农村场域大量的本地知识,将规范的政策文件规定翻译成“硬核”标语宣传,选择最有利于农民接受的宣传术语,体现疫情宣传的话语权,能在农民群体中形成强势动员能力。“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语对农村的发展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13],农村疫情防护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如何自我防护理念的传播都可以依托于“硬核”标语这种有效的激励动员优势。

四、规范农村标语:农村防疫“硬核”标语的可为路径

农村“硬核”标语具有其独特的话语呈现方式,表现为农村实际疫情防控中显著优势,在实现村庄人人自我隔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较好地回应了“硬核”标语何以成功的问题。接下来需进一步讨论农村防疫“硬核”标语何以可为,这是当前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发现农村“硬核”标语现实防疫治理局限,而后尝试性提出规范路径,以回应农村防疫“硬核”标语何以可为。

1.农村防疫“硬核”标语治理局限

农村防疫“硬核”标语作为一种很有力的方式被用来动员农民自我隔离,有明显的内容与主题优势、形式与成本优势和激励动员优势。但“硬核”标语口号同样面临现实困境,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硬核”标语语言使用不科学

亲情绑架与阶级斗争式“硬核”标语语言方式的使用,本意为劝解民众讲卫生、戴口罩、少聚会,但部分标语语言风格生硬、冷酷、蛮横,内容带有恐吓、诅咒和暴力色彩。例如“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不戴口罩乱聚集,家人含泪过头七”等恐吓式标语。这类标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营造政府的至高威望,起到很好的疫情防控目的,但也反映农村官员治理思维简单化、粗暴化,更可能会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此外,此类“硬核”标语过分强调公权力对农民的硬性引导,加剧政治标语的“汉语诅咒”的繁衍,缺乏人文关怀。此外,还有些农村防疫标语出现错别字,在打印过程中词语出现同音字替换,造成歧义或误解。如“出门要把口罩带,回家要把双手洗,经常通风很重要”,此类标语乍一看没有问题,但细细研究不难发现把“戴”错写成“带”,以致该表述成为社会笑料。“带了就行,戴不戴再说?”农村防疫“硬核”标语内容不规范,甚至出现错别字,会极大损害基层宣传活动的权威性,严重影响农民对公权力的认同感。

(2)“硬核”标语背后的权力运用不当

警告恐吓式“硬核”标语不仅是基层政府施展公权力的重要工具,更是公权力的彰显重要手段,“硬核”标语的不合理使用也折射出其背后基层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运用不当。例如,“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些“硬核”标语往往与行政法相抵触,其充满命令甚至恐吓意味的语言表达方式,凸显出农村基层官员治理思维的简单化、治理能力不足和法治观念淡薄。“硬核”标语在运用过程中性质发生扭曲,也会使基层官员背后执行方式发生改变,造成标语背后公权力运用不当。通过相关新闻报道了解到,部分基层官员打着防疫的名义,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下,对无辜的同胞公然羞辱,俨然成为另一种正在蔓延的病毒。“硬核”标语背后公权力“硬核”使用,显示出基层的乱象。在没有相对严厉的权力制约条件下,基层防疫者开始自我膨胀,盛气凌人粗暴使用权力。

(3)“硬核”标语的形式主义

“硬核”标语作为农村疫情防控的一种公共政策的宣传工具,其背后是公共权力的使用。在“硬核”标语运用过程中,存在部分基层防疫者运用标语追求表面形式,显示出迎合权力的目的与意图。通过对农村疫情防控期间“硬核”标语分布的情况显示,发现大部分标语等宣传形式都集中于村路口、农村外围的村级公路两旁,较少分布于村内村民聚集中心地带。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分布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某种程度上这些标语的预设除了是农民,更重要的是上级领导。由于无法预期上级领导的不定期检查防疫工作,将“硬核”标语更多张贴于村级公路更能让下乡检查的领导所见到。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硬核”标语多成为基层防疫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无形中产生一种行为导向。标语越多越“硬核”即表明基层工作者防疫的决心及成效,因此“硬核”标语显得形式化、表面化,充当了基层防疫工作业绩的象征。

2.农村防疫“硬核”标语完善路径

“硬核”标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基层政府施政的宣传工具之一。乡村防疫工作离不开“硬核”标语的点缀,同时也表明着政府的公共形象。针对当前农村防疫“硬核”标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范,使之能够体现基层政府科学防疫的治理方式,确保农村防疫取得实质性进展。

(1)以人为本,规范“硬核”标语用语

暴力式、恐吓式或诅咒式标语,容易让民众产生蛮横、冷酷的感受,容易让民众对政府产生高高在上之感,如此将政府部门的措施与意愿强加在民众身上,往往适得其反。农村防疫“硬核”标语的制作必须换位思考,考虑到农众感受,使用文明用语,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像“隐瞒症状不上报,黄泉路上提前到”此类标语,其过激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方面伤害了农村居民的感情,另一方面误导一些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更容易使农民对基层干部防疫工作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标语不是随意组合汉字即可,也不能随便编排就打印、张贴。如果标语存在错别字,难免会误导农民,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农村疫情“硬核”标语要保证基本的用词准确、格式规范、语句通顺,适当运用对仗、对比等修辞方法,文明正规的“硬核”标语才会更有利于彰显标语的价值标准,促进农村疫情防控。

(2)符合法规,规范“硬核”标语权力运用

“硬核”标语在农村防疫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实中“硬核”标语的背后的防疫治理行为必须符合宪法或法律法规规定,需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基层干部的防疫行为。标语是一个权力工具,发布标语时必须考虑自己为谁掌权,发布的标语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民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相关的权力在规范和阳光的状态下运行。[4]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农村防疫基层人员完全变了样,许多人掌握管理他人的权力,开始变得自我膨胀,暴力行政常态化。疫情防控很重要,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举措,其实都可以理解。但不管什么防控举措,要使标语在农村防疫中更好发挥其动员社会力量、引领社会导向的作用,最基本的是讲究科学规范。

(3)务实求效,规范“硬核”标语宣传

“硬核”标语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基层官员宣传政策主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除了表面用语的规范使用,更要以实际行动来兑现“硬核”标语所宣传的口号。规范“硬核”标语宣传必须遵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务实求效。要杜绝“硬核”标语的形式主义,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基础,从农村社会的基本民情出发、贴近农民生活实际、了解农村场域的社会风俗,使“硬核”标语能够真正深入人心,促进农村疫情防控。同时,上级政府也要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其思想意志和考察方式对农村基层的行为取向具有重要的、直接的指导意义。对于农村基层防疫的表面工作,上级政府必须严格监督、检查和控制,洞察实际工作内容,客观公正地评价其防疫工作的成效。

结语

标语见证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也折射出我国社会治理理念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的基层农村疫情防控治理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筛选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困难、隔离传染者与保护易感染者物质条件严重缺乏,为有效促进农村疫情防控、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必须实现人人自我隔离。“硬核”标语以其内容和主题的贴切性、形式和成本的廉价性、激励动员的有效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反映出农村场域的风俗特征,凸显当下农村防疫的重视力度和治理智慧,是特殊时期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但是,“硬核”标语在基层治理中仍然存在相关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科学引导、规范管理,充分利用“硬核”标语促进乡村治理。

猜你喜欢

标语硬核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标语变变变
防疫、复工当“三员”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