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构建

2020-01-08程亚运杜贤赞

关键词:抗疫防疫防控

程亚运,杜贤赞

(安徽工程大学 1.建筑工程学院;2.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国家认同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认同是民族凝心聚力的向心力,是国家统一安定的战略要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在建设、发展和改革中不断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发奋图强,摆脱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步入新时代。回顾历史,在新中国70多年中形成的全民共识,汇聚国家认同,不断引领各族人民在顽强奋斗中,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并席卷全球,传播速度快,散播范围广,逐渐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疫情凝众兴邦,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凝聚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检验,对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疫情阻击战中的国家认同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当下热点问题,在重大事件的处理上,全党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战斗,在急难险重面前以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为大家,紧密团结,强化国家认同感。

1.筑牢国家认同的思想根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被历史见证的国家代言者,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向复兴之路。秉承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国家认同的根和魂,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练出高度共识的思想体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了国家力量,塑造出共同的国家信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党的领导下构筑起全民统一意志,坚持实事求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抗击疫情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发布战“疫”纲领,统筹兼顾,全面领导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其强大的领导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决定果断,措施有效,以史无前例的组织动员阻击疫情,突显了党的最高政治力量。应对疫情,关闭离汉通道,全国各省份先后启动最高疫情防控级别,以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科学决策,“强化显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崛起,创造了中国速度;从“人等床”到“床等人”,开启了中国规模;从习近平总书记向17万县团级以上干部直接以视频的方式发出动员和部署,见证了中国效率,体现了党的领导力。通过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补齐防疫短板,面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明确要求党员同志坚守岗位,解决了防控中出现的“接地气”不够,说假话、大话,明哲保身,不深入第一线,一问三不知等问题。通过战“疫”考察和识别干部,一大批有作为、敢担当的干部火速提拔,反映出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能力。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在“全国一盘棋”的抗疫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依靠谁,为了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战“疫”信心。

2.夯实国家认同的群众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关系到每个人,要想取得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1]。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错综复杂,任务繁重,必须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筑牢人民防线,打赢这场人民战争。首先,坚持人民至上。在突发疫情中,党中央始终践行“以民为本”理念,第一时间汇集全国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广大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广大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控、强大产业链的物资供给、新闻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支撑,共同构筑了抗“疫”战线,形成了总体战,大大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当前,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全国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呈现下降趋势,除湖北省外,多省连日来取得了新增病例为零的突破,体现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构筑人民防线的重要性。其次,坚定战“疫”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信心至关重要。面对疫情,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落实中央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开通绿色通道,整合配置资源,确保灾区居民生活物资供给,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最后,动员基层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需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的下沉”[2],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2月初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构筑线上抗疫平台,为基层工作者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以社区为单元,构建疫情防控的防护网络,紧紧依靠人民,构筑人民防线,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3.深化国家认同的制度共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疫情应对举措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体现出中国坚定的政治决心。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在艰难困苦和伟大斗争面前,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此次疫情,全国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国家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了中国政府高度组织动员能力。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立即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防控指挥体系,以史无前例的封城、“战时管制”隔绝病毒,采取19省份对口支援,先后组织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构建“政、商、军、警、民”组成的五级防控体系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的组织优势。二是中国人民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广大医护工作者逆流而上,在抗疫一线主动作为,弘扬专业精神,不惜牺牲生命成为疫情预警的“吹哨人”,钻研科研,把论文写在抗疫的第一线。广大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心系祖国,募集抗疫物资,显示了深厚的国家情结。广大工人,默默奉献,紧急复工生产防疫物资,无数志愿者坚守岗位,有效遏制了病毒的蔓延,体现了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强大的凝聚力。三是中国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优势。中国工业体系完成,保证了疫情防控中物资生产和配送,从封城、交通管制再到居家隔离,全社会生活物资供应正常,水电通讯高效正常运行,保障了人民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平稳。

二、凝聚大学生疫情防控中的共同体意识

截至2020年3月9日,新冠肺炎已造成累计80 924人确诊,累计死亡人数达到3140人[3]。给全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除中国以外,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暴发已成既定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导正确认知,强化个体的危机意识,在疫情防控中共筑责任意识,推进命运共同体意识,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觉。

1.增强大学生危机意识

新冠肺炎具有传播速度快,散播范围广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造成损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恐慌情绪的蔓延。为了筑牢应对疫情的心理防线,首先,需要增强对疫情的科学认知。避免疫情认知障碍,增加对疫情传染渠道的了解,全面认识疫情扩大化的风险,正确认知当前防疫举措,通过政府公开、透明和权威化信息发布,增强疫情科学认知。其次,需要强化对疫情的危机认识。目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作为个体,要有危机意识,做好居家隔离和自身防护,出现疑似症状,主动报告,不恐慌、不瞒报,积极配合治疗,在疫情防控中贡献力量。最后,需要增进抗疫认同。在疫情防控格局下,应提升对抗疫政策的认知和认同,理性对抗疫情,面对网络舆情,不信谣、不传谣,敢于驳斥网络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敢于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将科学化、理性化的疫情防控政策落地落实。

2.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了党中央纵览全局、地方协同作战的防控作用,健全协同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在疫情命令面前,国家从立法、司法、守法、执法等环节,明确防控的主体责任,坚持依法防控,增强责任自觉性。完善奖惩机制,建立追责机制,严肃追责在疫情防控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坚决不给“面子”,不留“位子”。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疫情防控中的干部考核制度,对一线防控中的真干、实干人员,做到“火线提拔”;实施关爱帮扶一线医务人员,实现政策倾斜。通过依法防控,提升防控的治理能力,从明确责任深化到确认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应提高政治站位,领会和执行防控指示精神,在统一领导指挥体系下,严格执行防控主体责任,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四个意识”,确认个体责任,强化政治自觉,落实疫情防控中的主体行动。

3.推进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意识

截止3月8日,全球共101个国家和地区受疫情影响,除中国外,全球确诊病例超过两万例[4]。新冠肺炎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要想扭转疫情蔓延态势,世界各国必须拿出“最高程度的政治承诺”[5]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对抗疫情。一要履行责任担当。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休戚相关、唇齿相依。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将责任放在第一位,举全国之力,采取史无前例的防控措施,履行大国担当和对各国人民生命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巨大牺牲代价为世界各国在疫情布防上争取了时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防控经验,延缓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二是加强团结合作。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应对全球疫情危机面前,“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6]。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与20多个国家领导人通话,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情况,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邀请俄罗斯、日本等多国顶级流行病专家来华开展疫情研究工作,派遣专家团队赴伊朗协助抗疫工作,在巴西智库举行的疫情研讨会上介绍中国防疫经验等,显示出中国责任大国意识。同时,在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不是孤军奋战,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中国防疫工作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有力支援了中国抗疫斗争,为中国有效遏制疫情起到助推作用,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认同。

三、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在疫情中突显的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丰富养料,是加强大学生认同教育的鲜活素材。

1.实现共同理想和个人幸福的契合

在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实现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紧靠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共同理想和社会共识,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将社会理想内化成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次疫情,凝结着民心的“刚性需求”,全国人民同心同向同行,从共情到偕作再到偕行。除夕夜,各地医疗团队相继奔赴武汉。截至目前,全国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相继驰援湖北,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感染[7]。广大党员“靠前”站位,立下“请战书”,当好“指挥员”和“战斗员”,耕好“责任田”。物资生产工人、建筑工人、警察、环卫、记者、战士等,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正是这些“逆行者”舍小家,构筑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为抗疫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生应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大爱,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升认识高度,在社会理想中涵养个人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树立荣辱观和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范畴内。

2.引导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当前,防疫工作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防疫体系的不完善,国家卫生应急体系未达到人民心理预期,防疫队伍、防疫人才的不足,国民卫生意识短板,等待、观望、迟疑,缺乏打阻击战的经验,贻误战机;部分地区疫情应对能力不足,协调指挥效能不强,地方慈善机构效率低下,手足无措,引起社会不满;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擅自“截留”防疫物资,影响“全国一盘棋”的防控思路;一些地方任性而为“执法”,在防疫过程中任性妄为,简单随意,过度执法,让群众很生气;部分科研人员在抗疫关键期“抢”论文,重科研轻疫情,违背学术道德,导致疫情预警不及时;部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反应过度,出现抢购生活物资,哄抬物价情况,甚至暴力干扰防疫人员工作;一些民众人情淡漠,个体本位,猜忌、防范和敌视一线医护人员和返乡人员;疫情过程中,谣言四起,一些自媒体导向偏离,发布不实报道,误导民众等等,反映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现阶段,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有待完善,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出现的问题和社会矛盾,理性对待各种问题,高校应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厘清社会问题产生原因,辨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形成正确的历史发展观,相信国家解决克服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强化道路的实践养成

社会实践是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厚植爱国情怀。2月1日,共青团中央发起号召,吹响了各地共青团参与疫情防控的“集结号”,通知发出后,广大返乡大学生群体挺身而出,扮演生力军和突击队,扎根社区、街道、乡村,充当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和“保障员”,参与构建联防联控的人民战线。北京大学发布《投身疫情防控,北大青年行动起来》号召,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从事协助入户调查,宣传知识材料发放,做践行者、奋斗者和行动者。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战“疫”青年先锋队,动员大学生到所在社区(村)报到,通过制定志愿服务认证办法,纳入学分学时管理,通过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流程,确保实效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动员262名学生志愿者参加当地防控服务工作,服务范围涵盖全国14个省份[8]等等。当前,全国各高校掀起战“疫”动员令,广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的“第二课堂”,履行青年的社会责认,践行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彰显群体先进性,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国情、世情的了解,在危难之刻淬炼意志品质,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大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教育,要从思想和路径上切实构建认同系统,提升大学生认同高度。当前,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向,在疫情大考面前,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筑牢人民战线,树立共同意识,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呈现出制度优势。疫情过程中,各高校广泛动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疫情防控思政课,聚焦感人事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强化扎根祖国,为国做贡献的使命感。

猜你喜欢

抗疫防疫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