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0-01-07侯淑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院教学模式

[摘 要]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融合了教育教学、藏书及议政等多种元素,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对书院教学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探讨它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古代书院以学生自学和独立研究为主,关注他们的能力提升;同时注重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使知识达到双向与多向发展;而且强调以道交友,师生之间感情比较深厚,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关键词]书院;教学模式;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0)04-0067-04

Abstract: The academy is a unique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it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academy, exploring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ncient academies focus on self-study,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advocating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to achieve two-way and multi-way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emphasizing making friends with mor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deep, to embody fully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teaching.

Key words: Ancient academy;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一、书院的教学模式

古代书院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读书治学、研究学问和加强身心修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尤其体现在组织教学方面,不少作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1.推崇自学研讨模式,体现学生中心主义教育思想。书院形成了一套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强调学思并进的教学模式。书院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为主,师生之间质疑问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每天所学习情况,称为日课,日记作业每隔五天或十天交一次,教师批阅并在上课时讲授有关内容,相互答疑问难。求实书院中提到“诸生所读之书,或有发明、或有指驳,不论当否,无妨存入日记册中,山长考课得以就正。”[1]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啟发诱导,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并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宋代后期所流行的各家语录,这些内容通常都是书院师生间问答记录的汇总。

2.实施讲会制度,提倡教学与学术互融的氛围。侯淑萍.书院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2]书院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机构,更是一个学术研究场所,它融合了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两种活动。书院通过讲会制度,讲授和传播自己学说的思想,形成不同的学术思想及流派。每一个学派的大师所主持的书院,一般就成为这个学派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基地。[3]同时书院举行定期会讲时,会主动邀请其他学术流派的大师到自己主讲的书院讲学,彼此议论各自思想,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一种现象。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展开讨论与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学和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3.尊师重道,体现教学相长原则。在《礼记·学记》这本著作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4]强调只有教和学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教师和学生才都能得到提升。由于书院实行自由择师、自由择徒制度,教师随机讲学,学生通常慕名而来,而且师生长期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以诚相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由此可见,传统书院教师的尊严,不是依靠严厉的惩罚树立起来的,大师们性格有异,教学不同,都受到学生的爱戴。书院的教师以身作则,不仅传授渊博的知识,更会通过示范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用高尚的品德修养去感染学生,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对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审视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早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中央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了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5]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等教育质量也显著提高,一批高校和学科在世界排行榜中地位显著提升,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学科本位思想占据一定的优势,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强调接受性学习。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共同构成的一种方式、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更多是知识传授型教学,认为教师讲解得越多、分析得越仔细才是好的教学,它的关注点集中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上面,主要通过大班讲授的教学方式,把大量的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学生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领悟和内化。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学生缺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愿望,使其没有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还导致课堂氛围单调与沉闷,学生学得比较累,久而久之,由于没有内在学习动机的支撑,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2.课堂教学内容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人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教师没有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更多关注既定的学科内容,对学生只强调系统传授和讲解自己学科的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忽视了科研项目的开发,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关心不够,致使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而且,由于制度、师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很少从事教学特别是本专科学生的教学,存在“只听讲师讲,不见教授教”的现象。不仅使得课堂教学与学术交流未能更好的结合,而且使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3.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较少,师生关系比较淡漠。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授关系,更表现在师生情感的交往与互动上。由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师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出现一定的差异,而且教师的垄断性地位日益下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储备者,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师生交往与互动随着减少,师生关系疏远。同时,不乏有一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教学观,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比较消极,自然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僵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快速发展。

三、书院传统与高校教学改革的融合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乏一些高校将古代书院作为实体办学机构和进行科研的基地,使千年学府再添光辉,也使书院的人格培养、质疑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虽然作为早期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它与现代的高等教育虽没有必然的比较趋势,但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1.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方式,重视主体精神的培养。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如果网络等其他资源提供的知识远远超过教师的授课内容所涵盖的信息量,那么课堂讲授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只能被动跟随,从而导致无效教学。因此,应该让学校课程自身呈现出互不雷同的鲜明个性和清新的思想活力,不断对必修课做“减法”,对选修课做“加法”。一切教育活动从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儒学思想家孔子在很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6]的教学思想,“启发”一词由此而产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相对独立地掌握学科知识,并独立地开展研究与创新活动,进而实现有效教学。如前所述,书院教学中,儒学大师的教学方式就较多采用问难辩论式,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与现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

2.高校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高校作为育人的机构,教师的科研主要为教学服务。大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就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有所不同,他们的权威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科研项目、学术成就和个人魅力等内容之上的。因此,将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具有研究性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古代书院注重学术研讨,允许不同学派自由讲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古鉴今,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本专科教学,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团体,使知识达到双向或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以研促教,科教融合發展的良好机制。一方面,教师通过认真搞科学研究,不仅了解本学科及关联学科的发展前沿,提高教学层次和质量,而且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只有参与科研活动,将科研研究后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所带学科,从本质上把握教材的核心。另一方面,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发现现有知识和实际问题存在差距,他们就会设法创造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3.改善高校师生关系,创设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书院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过程的主要媒介。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 《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7]从中可以发现,在师生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不仅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高校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价值取向。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和对学生的关爱,如果教师讲课充满热情,语言幽默,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当学生觉得先受到倾听之后,他们后面才会倾听你,才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建构,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其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已成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也与古代书院所推崇的平等论道、以道交友的思想相一致。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校作为传授高深知识的重要机构,应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书院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正迎合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一要求,它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启示。我们应该科学地总结书院传统的精神特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升他们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以期走向发现与创造,同时强调心性培养和文化熏陶,形成健全的个性,使培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2.

[2]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19.

[3]李晴.书院的现代意义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3.

[4]高时良.礼记·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7.

[5]教高[2016]2号印发.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R].2016.

[6]闻钟.论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68.

[7](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102.

[责任编辑 张宇龙]

猜你喜欢

书院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致知书院间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书院复兴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书院精神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