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琉球册封使齐鲲

2020-01-07明月雪

闽都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翰林琉球福州

明月雪

在琉球,来自中国的册封使被称作“天使”。明清两朝册封国王的正使很多,其中有5位是福州人。5人中的齐鲲,去册封琉球国王可谓是梦想成真。齐鲲不仅实现了愿望,还在琉球国留下了许多遗迹,并记录下在琉球国的所见所闻,成为中琉交往的宝贵历史文献资料。

齐安村齐氏宗祠

两世翰林之家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齐鲲出生于仓山区盖山镇的齐安村。唐德宗年间,齐姓入闽始祖奉命入闽平乱。他的后裔选择在仓山区高盖山北支脉的齐坑山居住,以“齐安”作为村名,祈求世代安居乐业。齐姓族人由此人丁兴旺。

清康熙年间,齐鲲的高曾祖父齐耕师因擅长会计,在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做贸易而发家致富,便举家由齐安村迁往光禄坊新居。住在光禄坊后,素喜诗文酬和的齐耕师常常在府邸内宴集文人雅士。其长子齐念祖还娶了隔壁的内阁中书、藏书家林佶的孙女为妻。由此,齐家文风炽盛。齐念祖的长子齐璋善于讲学,成为福州知名教师,声名远扬。齐璋的长子齐弼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殿试二甲,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是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培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明英宗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由此可见齐璋教学有方,长子齐弼和长孙齐鲲都是翰林。

齐弼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留在福州家乡的长子齐鲲已长大成人,因为同样得到齐璋的良好教育,17岁便在省级科举考试中中举人第二名。清嘉庆时期官场腐败,嘉庆帝换了一茬又一茬的腐败官员都无法阻止层出不穷的腐败问题。在此情形下,不擅于人际交往,更不会巴结逢迎的学者型官员齐弼最终难以留在人才济济又靠关系才能升官的翰林院里,只好“请咨赴任”,于癸丑年(1793)秋,被选任湖南醴陵县知县。

齐弼去醴陵县任职前,就奉父命先回到福州,带长子齐鲲进京会试。谁知,齐鲲也中殿试二甲,同样是馆选复试成为庶吉士,与齐弼一样,成为翰林中人。

正一品大员齐鲲

齐弼、齐鲲父子二人先后进入翰林院,成为福州齐氏族人的荣耀。而7年后齐鲲奉命任琉球国册封正使回到故乡福州,更是福州齐安村人的骄傲。

嘉庆六年(1801),26岁的齐鲲赐进士出身即殿试二甲,和齐弼一样复试后因德才兼优入翰林院学习成为庶吉士。庶吉士在翰林院的学习时间是3年,嘉庆九年(1804)散馆评卷(毕业考试)时,齐鲲和父亲齐弼同样因成绩优异而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此后3年的工作期间,齐鲲的表现深得上司和嘉庆皇帝赞赏,他们认为此翰林品行端正,工作能力强,又是福州人,若把册封琉球国的重任交给他,必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同样是出使琉球,清朝的齐鲲比明朝的谢杰幸运得多。明朝出使琉球的福州籍副使谢杰穿的是麒麟服,而齐鲲穿的是麟蟒服。麒麟服和麟蟒服(蟒缎披领袍)只是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麒麟服是四、五品的将军、提督官服。蟒与龙相似,蟒服是皇帝赏赐官员的赐服,穿蟒服要配玉带。官员获得这类赐服是极大的荣宠。康熙为了显示中华对册封琉球的重视,特赐琉球册封正使正一品麟蟒服,由工部制造,礼部颁给,玉带自备。本来文臣一般不穿麟蟒服,但去琉球让文臣穿麟蟒服是示武,即该天使是文武兼备的钦差官员。正使披麟蟒服,那么整个册封使团的规格都得以相应提高。阵仗仪式也不同以往,出都门,肩舆八人,例持节。诏敕前有黄盖、龙旗等仪,皆由工部咨取,以壮天威。一品麟蟒服配置八抬大轿,京师从未有八座出都者,唯琉球、安南册封使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由此可见齐鲲出使比明朝谢杰出使更加威风凛凛。

康熙为何如此重视琉球呢?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十分满意琉球尚贞王的忠诚,说:“其恭顺之诚,深可嘉尚。”不仅减免琉球贡船的关税和方物,还增加了一只接贡船给琉球,同时,派往琉球的册封使的级别比起明朝有了提升,不再派兵科武官出使,而改为文臣,以翰林为正使,外表必须“仪度修伟”。还赐予正使正一品的麟蟒服。当然,琉球王对朝廷的忠诚是有基础的。明朝花了近300年的时间对琉球进行宣教,并在经济上长期支持琉球。琉球早已被中华文化同化,相当于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已无二心。清以后,琉球人向中国学习技艺,包括成衣匠、刻字匠、剃头匠等,又对康熙如此恭顺,所以康熙认为天使出使时不必像明朝那样派三五百个士兵防护,只要凭文官兼武官身份带兵去壮国威即可。

淮安村芋原驿古渡

齐鲲南台出航

两个琉球册封大使从北京出发时,惯例是武官捧着用黄盖罩着的诏敕前行,之后是皇家仪仗队、持旌节,赏恤物品等,最后是坐在八抬大轿里出使琉球的正使、副使。轿子前面有背着弩弓者和带刀者各一人,轿子后步行的人有持枪者2人、抬轿替换者4人。他们后面还跟着管理官私物品的人员,各有专职。

嘉庆十三年(1808)闰五月初二,琉球册封正使齐鲲、副使费锡章的船只抵达洪山桥。福州府管辖的闽县县令、侯官县县令一起来洪山桥的官渡码头——芋原驿迎接。

齐鲲为此赋诗《五月二日抵福州省城喜作五古二首》,其一:

六载宦京华,乡关萦梦寐。

昔歌游子吟,今喜征夫至。

熏风吹远陌,蒲艾交荷菱。

西郊捧绛节,十里喧铙吹。

从这首诗可知,齐鲲在京已经6年未回福州了,乡愁正浓。当年进京赴考的游子,今日竟然披着麟蟒服、捧绛节,衣锦还乡。福州地方官恭敬地安排了十里鼓乐吹捧。此一时彼一时,身份天壤之别,他能不感慨万分吗?

正午时分,奉诏敕(圣旨)和赏恤物品的人先登岸,把诏敕放置在龙亭、彩亭里,抬着龙亭和彩亭及礼品送到正副使者住宿的馆驿安奉。所有福州高官接着来馆驿向两位琉球册封使恭请圣安。对齐鲲而言,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荣耀。

5月3日,齐鲲到南台,手持龙节奉命前往琉球册封中山王。南台河口一路上人山人海、旌旗招展,夹道的飘扬旗帜中,官方安排的乐队吹笳打鼓、海螺齐鸣,欢送琉球册封正副使启航。齐鲲赋诗道:“此行聊以壮国威。”当册封舟行至黑水沟时,他又赋诗表示:“冯夷原效顺,不必耀戈矛。”可见他不崇武,十分信任琉球对中国的忠诚。

册封舟从福州南台启航,驶至五虎门等候西南风前往琉球国。这一等就是8天,直到5月11日才有西南风,于是册封舟自五虎门经官塘放洋,于5月17日抵达琉球那霸港。

针路与钓鱼台

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出使琉球前向礼部查询前任撰写的出使琉球记录,没想到礼部找不到了。陈侃出使琉球回国后就撰写了一篇《使琉球录》,详细记载他出使琉球的整个过程,包括福州到琉球的针路情况。此后历任天使也都有相应记载。齐鲲出使时,则参考汪楫和周煌所写的针路,认为周煌写的更精密准确。针路对于航行非常重要,用错了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可能船覆人亡、丧命海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册封舟同样是夏至乘西南风,冬至乘西北风,都是从福州五虎门启航前往琉球。齐鲲参考前面几个使者的针路,可最后他们经过最重要的钓鱼岛时使用的针路却都不同,结果也差别很大。齐鲲在记录中描述出使琉球时的针路,表示从福州五虎门到琉球国的姑米山方可停泊。但是从明朝夏子阳到清朝的汪楫、周煌用的针路都不一样,即使清朝的针路比明朝愈加精密,但依然不能完全照搬前人使用的针路,而是根据各船的行驶情况而定。所以,齐鲲的册封舟抵达那霸港时无法进港,只能在外停靠两天等风来运力,就因为针路使用不准确,船被风吹到那霸港的北边了。

齐鲲在前往琉球的册封舟上还写了福州至那霸的一组五言律诗即《航海八咏》,分别歌咏了太平港、五虎门、鸡笼山、钓鱼台、赤尾屿、黑沟洋、姑米山、马齿山八地的景观。其中《钓鱼台》:

钓鼇人已往,但见钓鱼台。

绝岛重重峙,沧波滚滚来。

谁邀湖海侣,独占水云隈。

应笈披裘者,登临亦小哉。

《顺风相送》中关于钓鱼屿的记述

在所有的册封使的记录中,必定会出现“钓鱼”二字,但各位琉球册封使对钓鱼岛的称呼各有不同,因此出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岛”“钓鱼山”4个名称。明永乐年间有一本书叫《顺风相送》,里边《福建往琉球》一章就详细记载了钓鱼屿在台湾基隆东北海中,为我台湾省附属岛屿,今名鱼钓岛,又名钓鱼岛。此外,由于钓鱼岛附属的赤尾屿和琉球群岛中的古米山(姑米山)之间有一道很深的海沟,水深2-3千米,所以陈侃《使琉球录》中明确写道:“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这个沟就是钓鱼岛和琉球的边界。由于沟非常深,史书上称黑水沟,册封使们说这海水叫沧海色,每次经过这个地方都觉得害怕,因此每次经过都要祭海神,投生猪、羊。

其实黑水沟来自台湾暖流,海水颜色较深,流速较快,对于中琉航海或海峡两岸的海上交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古代科技不发达,常视黑沟为畏途,皆以钓鱼岛作为进入黑沟前的航标。这就是册封使们都会记录钓鱼台的缘故。而黑水沟也成为明清与其藩属国琉球国的分界线。由此佐证钓鱼岛属于中国。

齐鲲与梁章钜的情谊

齐鲲回国后撰写的《东瀛百咏》成册后,有不少朋友为他的书作序,他的同窗好友、中国楹联学开山鼻祖梁章钜则为书题跋。衣锦还乡的齐鲲以琉球册封正使身份回到福州时,梁章钜刚好也从京城回到福州,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与林则徐共事。梁章钜比齐鲲年长一岁,却比齐鲲晚一年中进士,同样授翰林院庶吉士。由于比齐鲲晚一年中进士,梁章钜在题跋里谦称自己是“愚弟”。梁章钜在这篇题跋中说齐鲲请他题跋,而他自觉文采欠缺,但又不敢推辞,回忆他们同习举子业时,嘉庆庚申年(1800),琉球册封正使翰林编修赵文楷和副使翰林修撰李鼎元一起来到福州。赵文楷当时披一品麟蟒服,坐八抬大轿,兵卒拥护而行。当他们二位使者持龙节出现在南台时,江畔观者塞途,摩肩接踵。梁章钜和齐鲲也挤在人群中翘首观望盛大的出使典礼。齐鲲对梁章钜说:“仕宦之荣,斯为极矣!若出于吾邦士夫,则其荣当有加者。”意思是琉球正使若是福州本土人,那才是当官最荣耀的事。齐鲲又说:“古圣人以不辱命与有耻二者概为士之大端,而学优则仕者,又以不能专对为虑。靡徒蔪达于政已……”发表了士大夫的家国使命观。齐鲲当时在策论方面已经很有见地,所以后来由进士入翰林就一点不意外。但他想不到自己一语中的,真可谓梦想成真。第二年不仅考中进士,8年后也如赵文楷一样披了一品麟蟒服,坐八抬大轿,兵卒拥护而行,持龙节出现在南台。因此,梁章钜回想这情景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不仅与同窗好友一起有机会见证乾隆时代的两个翰林赵文楷、李鼎元出使琉球,又亲自恭送好友齐鲲上册封舟出使琉球。这一切真是如梦啊!

虽然齐鲲出使琉球成就了他个人仕宦生涯的一段佳话,但此后他的仕途不如明朝的福州琉球册封副使谢杰那么顺利。出使琉球回国后,他调为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知府,任上也励精图治,革除摊派车马的弊政,并勒碑宣示。嘉庆十九年(1815)秋,齐鲲调赴睢州(今河南睢县)负责治水,历经3年工竣,议叙以道台调用,但刚巧齐鲲的父亲齐弼过世,因此丁忧扶丧回到福州,殷勤侍奉母亲。谁知,家里灾难不断,他的掌上明珠、才女齐祥棣因未婚夫病卒,便投入自家玉尺山房的莲花池中殉节,被称作“未婚贞烈齐女”。

回家两三年,齐鲲受父亲和女婿去世、女儿自杀多重打击后一病不起,不久于福州玉尺山房家宅中逝世。玉尺山房位置即今天的光禄坊刘家大院。

冲绳首里城的齐鲲书法“活泼泼地”石碑

据齐鲲后人说,福州市仓山区齐安村内的齐家老宅里原有一张古画。画的内容是齐鲲穿着一品麟蟒袍,脸上神采奕奕,正搭乘册封舟前往琉球国。这张古画是齐家人全体的荣耀,最后一任保管这幅古画的是齐鲲的嫡孙齐成章。齐成章去世前曾经告诉后人,当年老厝里有4幅齐鲲的古画,一幅是他在翰林院内的朝服像,一幅是他去河南府上任的画像,一幅是他穿着儒服在书院内的读书图,最后一幅就是最珍贵的齐鲲在册封舟上的画像。

齐鲲曾被日本友人喻为“中日友好的使者”。20世纪80年代日本友人来参观,得知这些古画在“文革”中被销毁,感到非常遗憾。今天冲绳县尚留有齐鲲出使琉球时的遗迹——《诏馆碑记》和石雕书法“活泼泼地”。

猜你喜欢

翰林琉球福州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悲愤琉球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
破译《琉球国书》碑
巧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