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岭烟霞开画卷

2020-01-07黄河清

闽都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徐霞客桃源武夷山

黄河清

武夷山,这块由红色沙砾岩构成的丘陵,方圆120华里,一条碧绿似玉的九曲溪流贯其中,萦回于赭红若丹的悬崖峭壁之间。这种碧水丹山的地貌,使武夷山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华山之峻和泰山之雄。早在1400年前,南朝学者顾野王就由衷地赞美过它:“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美哉河山,真人世之所罕见也!”打那以后,又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过多少篇纪游文章,只是在这成百上千篇文章之中,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却是徐霞客的《游武夷山日记》。

当大明王朝被闹得乌烟瘴气之际,在江阴的一处秀美村庄里,一个名叫徐霞客的俊逸青年,却在为他那蓄势待发的游历而全神贯注,为他那天马流星的开阔思想而眉飞色舞。他誓将汗水洒满那充满着激情与壮美的山川,让足迹踏遍那散发幽香与魅力的大地。

终于,他在22岁那年,开始了终其一生的跋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30岁时,在游览黄山后,顶着料峭的寒风,来到崇安,开始了武夷之游。

武夷山大王峰徐霞客入山处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天亮得有点晚,阵阵寒意渗透着布衣。徐霞客来到九曲溪边,决定乘一叶扁舟,逆流而进,探胜历奇。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于溪石之间挽船前行。行行复行行,山接水转,水流山行,两岸奇峰怪石林立,争奇斗巧。这里,大王峰巍然挺立,矗立云天,雄峙溪北;狮子峰怪石峥嵘,壮如雄狮,坐镇溪南;奇丽的玉女峰,插花临水,亭亭玉立;小藏峰、大藏峰危立水际,陡峭千仞;仰望崖际,3000多年前古越人的悬棺葬具“架壑舟”凌空悬挂,风雨不毁,远航九天;浴香潭、卧龙潭碧绿如蓝,水波不惊,苍松翠竹映入潭中,像拓印一般。

当舟抵六曲的曹家石时,徐霞客舍舟登岸,在云雾中摸索着前进。这里坠石叠压,垒积成洞,每当冬春两季的早晚,从洞穴里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飘游荡,时而聚集成团,时而又飘散开去,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名云窝。这里是文人墨客、名宦隐者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兵部侍郎陈省曾在此兴建了“幼溪草庐”,建有密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谷、迟云亭等10多处亭台楼阁,并有大量的摩崖石刻,极为富丽堂皇。此时的徐霞客应有所目睹,然无片言只语。他似乎对不远处的茶洞更感兴趣,这个位于接笋峰下的洞口,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因洞内古时植有名茶丛,故名。幽洞四周有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仙游岩、清隐岩及天游峰、仙掌峰环抱护峙。四周山势高峻,谷井清静幽微,又称幽微洞天。茶洞里还有雪花泉、澹泉和玉华泉汇聚于此,更添幽居特色。徐霞客环顾四周,赞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

武夷山玉女峰

当徐霞客攀登上天游峰时,已是黄昏,他站立峰巅,看那西沉的半圆形落日把金光洒向茫茫云海,远远近近的青色峰峦悬浮云端,宛如置身蓬莱仙境。远处九曲蜿蜒,层林尽染,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赞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次日,徐霞客从仙掌峰西行,寻访小桃源。小桃源也称桃源洞,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取名小桃源,意指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相媲美。徐霞客沿着松鼠涧的山径曲折萦回,山重水复,几疑无路,岩罅遍布,镌满题刻。山径穷处,忽有一处由石岩崩塌堆积而成的岩洞,进入洞口,迂回出洞后即见小桃源洞口。宋末,抗元名臣谢枋得在此遁世隐居,曾赋诗抒志云:“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后人即书“桃源洞”三字于洞口之额,把诗中“怕有渔郎来问津”作为洞门对联的下联,上联则以“王质观弈,斧柯烂腐”神话典故衍为联句“喜无樵子复观弈”,读来意味盎然。进入小桃源洞口,豁然开朗:近处,小池荡波,鱼虾游翔,田亩平旷,桃梅争秀;远处,薄雾飘荡,青山四合,草木葱茏,屋舍俨然。南是苍屏峰,北为三仰峰,东即玉版岩,西睹天壶峰。在诸峰遮蔽下,方圆20多亩的幽深谷地,山民于此栽桃植荷,养蜂采茗,蒸竹制笋,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徐霞客感叹:“有地一区,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

武夷山水帘洞天车架

徐霞客依依不舍地走出桃源仙境,继续往西,又沿山越蹬,相继攀上鼓子峰、三教峰和白云岩。在白云岩上,他伏身蛇行,盘壁而过,进入“极乐园”。随后又顺九曲溪水而下,泊小舟于一曲的水光石,登岸寻访。他踩着悬架在陡峭崖壁上摇摇欲坠的木梯向大王峰顶攀登,然而到达大王峰半腰的石岩时,四面都是石壁,已无路可上,而且荆棘、草莽又深又密,无法辨识方向。这时已夕阳西下,徐霞客和雇来的挑夫“遂以手悬棘,乱坠而下”。没有登上大王峰顶,徐霞客感到十分遗憾。

第三日,徐霞客经三姑石,再登换骨岩、幔亭峰,又越岭三重,行抵水帘洞。这里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宽度均超过百米。水帘洞的水帘,最宽时足有一丈二左右。这里千仞山崖高耸,上部外突,下部凹嵌,泉水从山崖顶上倾泻而下,形成千条万缕的细小水柱。这里最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就是天车架,由于山崖高高地耸立而上部外突,所以山人在山崖半壁上构筑了几幢高矮、大小不一的木屋,有的深藏洞内,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错落,栏杆围护,悬梯环接,飞流直下的泉水,只落在房屋的栏杆之外,徐霞客惊叹:“亦大观也!”

入夜,徐霞客在崇安的客栈里辗转难眠。三天来,他把武夷山的九曲及36峰中的主要山峰、高崖、飞岩及沿途景观几乎游遍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不断撞击着他的思绪。他起身披衣,拨亮油灯,挥笔写下近3000字的《游武夷山日记》。

如果说山水游记是一幅画的话,那么《游武夷山日记》就是一幅浅绛山水。浅绛山水画,是山水画的一种,它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它素雅清丽,明快透彻,不像青绿山水那样浓墨重彩,艳丽缤纷。徐霞客是在游过安徽的白岳山和黄山之后来到武夷山的,他在《游白岳山日记》和《游黄山日记》中就对白岳山和黄山多处景观作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来到武夷山后,他发现这里奇峰群立,碧水九曲,清雅秀美,浑然自成,有一种祖国东南山水的独特个性。这里的山山水水是温润的、素雅的、透明的,但不乏意蕴与美丽。它虽然是丹霞地貌的名山,但是它的特点,不在于丹霞浓郁的色彩,而在于其奇秀的地形。庄周在《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本真的事物,才是天下最美的。于是在徐霞客的笔下,武夷山成了与白岳山、黄山等诸多名山不同的一幅素雅清丽、明快透彻的浅绛山水画。

徐霞客在他的《游武夷山日记》中不仅详细记述了武夷山九曲溪两岸自然山水的特征、风貌,更重要的是再次系统地把武夷山主要的溪、涧、泉、峰、石、洞、岩等名称进行表述认证,对今人系统地传承武夷山“一溪、九涧、十八泉、三十六峰、五十四石、七十二洞、九十九岩”的名称,具有重要意义。清代初年,潘耒(字次耕)为《徐霞客游记》作序,称其“记文排目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山川条理,胪列目前;士俗人情,关梁阨塞,时时著见;向来山径,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这段话,正道破了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至今仍诱人的秘密。

该返程了,百里九曲游不尽,武夷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铺展在他脑海中,镂刻在他记忆里。在他看来,武夷山委实是世间最好的地上文章,叫他魂牵梦萦,难以释怀。

每当我重游武夷山,仿佛都能看到徐霞客站立船头的身影,从九曲溪的深处倒影荡漾开来,穿越400多年的二维空间,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猜你喜欢

徐霞客桃源武夷山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徐霞客访谈录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搬迁十年访桃源
徐霞客志在四方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