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IA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与实践

2020-01-07杨江勇王新宇唐祁锋张思平

中国棉花 2020年1期
关键词:皮棉籽棉高品质

杨江勇,王新宇,唐祁锋,张思平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新疆奎屯833200;2.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棉花无论是在成本还是质量上都受制于美国、 澳大利亚等传统产棉强国,国内棉花市场上高品质棉花普遍短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国内中低品质棉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持续下跌且销售量大幅下滑。 由于受劳动力、原棉成本和关税影响,棉花纺织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其它棉花生产国家(地区)的棉花和纺织品出口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棉花行业出现非常严峻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美棉进口贸易的基本停止,国内对高端棉花需求仍然存在并不断扩大,但满足高端品质需求、能替代美棉或澳棉的高品质国产棉花几乎为空白,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能否生产出高品质棉花、打造国棉高端品牌是我国棉花产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同时也是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植棉面积249.1 万hm2,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74.3%;皮棉总产量511.1 万t,占全国皮棉总产量的83.8%。 新疆兵团植棉面积85.4 万hm2,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25.5%, 占新疆总植棉面积的34.3%; 皮棉总产量204.7 万t,占全国皮棉总产量的33.5%,占新疆皮棉总产量的40.0%。 新疆兵团是我国棉花生产的“国家队”,棉花生产水平和品质全国领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简称第七师)作为新疆兵团的植棉大师(市),是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简称联盟。英文名为 China Cotton Industry Alliance, 简称为CCIA) 的发起单位之一和联盟的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授予的首个CCIA 高品质棉花基地。 2018 年以来,第七师紧紧围绕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绿色、优质、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开展了一系列CCIA 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和CCIA 国棉品牌创建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 力争用3~5 年时间建成百万亩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并将其确定为第七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棉花产业振兴的伟大工程和伟大目标。

1 棉花种植情况

兵团第七师常年植棉面积12.0 万hm2左右。2018 年植棉面积12.4 万hm2, 占兵团植棉面积的14.5%;皮棉总产量30.62 万t,占兵团皮棉总产量的15.0%,在新疆兵团10 个植棉师(市)中位居第三。 棉花纤维平均长度为29.7 mm, 其中30~32 mm 级占38.6%,位居兵团第一;平均断裂比强度为 29.6 cN·tex-1,位居兵团第三;马克隆值(A+B)级占97.1%,位居兵团第五。 从棉花关键品质指标“细、长、强”来看,第七师棉花各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兵团的平均值,综合品质排名位居兵团前列,远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质总体水平[201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值: 纤维长度为29.1 mm、断裂比强度为 22.2 cN·tex-1、马克隆值(A+B)级占85.3%],品质优势明显。

2 主要经验

2.1 品种选择

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兵团第七师建立了棉花种植品种准入制度,由师农业农村局向各团场推荐符合CCIA 品牌标准“双30”(纤维长度 30 mm、比强度 30 cN·tex-1)以上的优良品种5 个, 并将近年低质低效的10 个品种列入 “黑名单”进行公布。 高品质棉花基地由新疆中农优棉棉业公司与订单龙头企业合作,实行统一供种、实现一地单一品种种植, 有效降低了低质品种生产量,减少了品种混杂;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一致性,确保全师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在2017―2018 年试种的基础上,2019 年兵团农七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称中棉所)合作,示范种植3 333.3 hm2高品质棉花中641(纤维长度 32 mm 以上、比强度 32 cN·tex-1以上,即“双 32”以上)。 2019 年皮棉公检品质为:纤维长度33.2 mm、比强度32.9 cN·tex-1、马克隆值 4.1、长度整齐度指数 83.2%,皮棉整体品质优于美棉和澳棉, 为建设国家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 打造国棉高端品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2 创新种植模式

第七师将长期以来的一膜六行“矮、密、早”的数量型种植模式改为一膜三行的“宽、早、优”的质量型种植模式, 播种密度由每公顷24 万株降低到16.2 万株,发挥单株优势,确保最佳群体结构。2019年兵团第七师13.4 万hm2棉田中有81%采用膜下加压滴灌, 采用0.01 mm 厚、2.05 m 的超宽地膜种植模式。 为提高残膜回收率,在高品质棉花中641种植中全部采用0.012 mm 加厚地膜, 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早熟、降低蕾铃脱落率、增加铃重、提升纤维品质;也有利于提高脱叶率,便于机械采收。同时,也有利于棉田残膜回收,有效地从源头减少棉花异性纤维来源[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1]]。

2.3 探索经营模式

高品质棉花全部采取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工合作社+职工”或“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经营摸式。中641 在播种前由锦棉棉业公司和锦棉种业公司与连队农工合作社或种植户分别签订2 000.0 hm2、1 333.3 hm2订单生产合同,实现预约订单化生产、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生产、统一重大技术措施。

2.4 开展专题培训与技术服务

兵团第七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联合成立棉花专项服务团队, 对生产全过程提供技术咨询与跟踪服务,2019年发放技术手册600 余册,对3 000 余人次进行技术指导。针对国家棉花产业联盟CCIA 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特聘联盟、中棉所专家对高品质棉花种植户开展专题技术培训6 场次,培训种植户计1 500 余人次。

2.5 狠抓残膜治理

棉田残膜是新疆棉花异性纤维的主要来源,是影响棉花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将残膜清理工作贯穿于棉花生产全过程,重点抓好春播前机械耧膜、头水前展切揭边膜(即在棉花播种出苗后、滴灌头水时,先把膜边切开,将膜边及压在土下的部分揭掉,可以提高残膜回收率,减少污染)、生育期揭膜、收获前人工清除地边地头残膜、秋季机械耧膜5 个关键治理环节,严防残膜混入籽棉,降低异性纤维来源,从源头上确保原棉质量。同时,高品质棉花皮棉加工全部加装异性纤维清理机,把住异性纤维最后一道防线。

2.6 严控机采质量

棉花收获全部采取机采方式。为降低棉花加工强度、消除霉变影响,采取了严格的机采作业管理制度,除11:00 到23:00 外全部停止机采作业,有效降低了籽棉含杂率和含水量。 同时严格机采顺序,做到分品种、分批次采收存放,避免品种间混杂,为减少棉花纤维加工品质损失、降低能耗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7 统一采运模式

为防止棉花落地带来异性纤维污染风险,高品质棉花统一采用打圆模的CP690 型采棉机采收(该型采棉机在机采时, 机采的籽棉直接在采棉机内打包成圆柱形籽棉模块, 每个圆模2 t 左右),拒收方模花(普通采棉机采收的籽棉、或者人工手采的籽棉,统一堆放在地头,由专用打模机将籽棉打包成方形模块,每个方模约8~10 t)和散花(未打包成模块的籽棉), 全面实行棉花模块质量信息卡制度(在每个打包好的籽棉圆模或方模上贴上质量信息卡,卡上注明品种、承包户姓名、地号、采收日期、采收机车、所在连队质量监督员签字等信息),严格做到专车采收、专车拉运、单独存放,形成质量追溯机制。

2.8 设立绿色通道

严格按照品种分类、组批拉运、有序交售、分级分轧原则, 为高品质棉花中641 设立绿色通道,明确了123 团、125 团、128 团加工厂为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授权的加工厂,负责CCIA 品牌中641 棉花收购、加工,确保棉农交售优先检验、优先收购;为高品质棉花设收花、轧花专线,做到单收、单放、单轧,确保品质。

2.9 公开检验程序

兵团第七师建立全师统一的棉花收购检验标准,全面实现仪器检验,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检验按照密码采样、一试五定(试轧定衣分,对照标准定品级,手扯尺量定长度,电子测量定水分,估验对照机拣定杂质[2])的方式,现场公布检测结果。检验过程由职工、连队“两委”(连队支部委员会和连队职工委员会)、 连队事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做到阳光操作、公平合理,为实行优质优价奠定了基础。

2.10 落实优质优价

按照价补分离原则(棉花加工厂收购籽棉的市场价格与国家棉花补贴政策分离,籽棉收购时根据市场行情定收购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优质优价,对各项品质指标高于3128B 标准级的籽棉明确相应的收购加价, 长度每增长1 mm 收购价增加0.1元·kg-1, 马克隆值达到 A 级的收购价增加 0.08元·kg-1。 考虑到高品质棉花单产水平的局限,结合中641 棉花纤维品质特点, 籽棉收购价在2019 年3128B 标准级籽棉市场价基础上提高 0.5 元·kg-1,以价格杠杆调动种植户种植高品质棉花的积极性,确保高品质棉花基地可持续发展。

2.11 严控加工速度

加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由重数量考核转为重品质考核,通过降低轧花机锯筒转速实现保品质的目标。 在同等加工规模情况下,加工厂加工期适当延长15~20 d。 为轧花机加装变频调速装置,轧花机锯筒转速由原来 840 r·min-1降低为 780 r·min-1,锯筒表面线速度由原来的14 m·s-1降低到13 m·s-1,纤维长度损失由原来的0.8 mm 降低到0.5 mm以内,同时提高了其它方面的轧花品质。

2.12 降低加工强度

鉴于棉纺企业收购价格与白棉国家标准脱钩的现状,为确保原棉品质,适当放宽皮棉含杂水平的约束, 棉花含杂率由原来的0.6%左右提高到2.0%左右,棉花加工工艺减少了一道籽清(籽棉杂质清除)和一道皮清(皮棉杂质清除),有效降低了加工环节造成的长度损失及短纤含量,皮棉含杂量控制在国标允许的2.5%以下, 同时也降低了加工能耗成本。

2.13 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华保险)大力支持联盟高品质棉花基地建设,其奎屯分公司与兵团第七师合作,首创“成本保险+产量保险”的试点产品,由中华保险与种植高品质棉花中641 的种植户签订棉花产量保险合同,以667 m2平均籽棉产量380 kg 为标准, 保险费由职工和订单企业各承担50%,免除职工对种植高品质棉花产量偏低的后顾之忧,为推广种植高品质棉花、助力基地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14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全面建立生产条田档案、 采收档案、 交售档案、轧花档案、堆放档案,为建立棉花生产环节质量可追溯体系,同时在 123 团、125 团、127 团、128团等4 个团场开展优质棉补贴政策试点, 籽棉收购检验结果与皮棉公检结果一致性达到85%的,纤维长度大于29 mm、 断裂比强度高于29 cN·tex-1、马克隆值A 级的棉花,每公斤籽棉收购价格可增加0.2 元,以奖代补,促进质量追溯体系的实施, 充分调动了种植户参与和支持棉花质量追溯体系的积极性。

2.15 深化银行与企业间的合作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包括兵团第七师在内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新疆会员单位及企业取得农发行金融贷款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可将棉花移库到指定的内地棉花交易监管库进行交易,进一步增加了生产基地产销市场选择,为销售方式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2.16 拓宽交易渠道

2019 年1 月, 兵团第七师锦棉棉业公司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豫棉集团、上海永澳、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共同签订了3 333.3 hm2高品质棉花四方订单生产收购合同,其中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为联盟会员预约订单信誉见证方,郑州棉花交易市场为担保方。 违约方将在联盟规则框架内被制裁,并列入黑名单公布,是联盟会员合作履约微观层面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同时联盟又与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凡符合CCIA 品牌标准的棉花,均可在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直接挂牌交易,打通了生产基地与交易市场的产销通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连接。 2019 年 4 月 22 日, 兵团第七师符合CCIA 品牌认证标准的945 t 棉花在郑州棉花交易市场首单交易成功。

3 体会与建议

3.1 要切实让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的种植户得到实惠

棉花的品质既与自身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有关, 也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异性纤维等的管控水平。作为棉花产业链前端的种植者,选择“宽、早、优”种植模式,使用加厚地膜,强化残膜治理、采运管理,开展产量水平保险等措施,都会增加成本。 如果不能有效落实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收益不能明显高于普通棉,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比较效益,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必然下降,高品质棉花基地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高品质棉花基地建立发展之初, 应给予产业链前端生产者更多的政策扶持、让利和风险保障,这是全产业链持续发展的前提。

3.2 必须从全产业链抓棉花质量才能打造高品质国棉品牌

高品质棉花品牌的建立必须由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棉花产业链各级管理部门、各个企业及相关单位要以国家棉花产业大局为重,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共渡难关;要克服行业壁垒和门户之见,从全产业链抓棉花质量,共同打造国棉品牌,才能实现中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才能促进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管理、经营体制的多重影响,棉花产业链有多个经营管理和利益主体,如果各自为阵,利益分割结局伤害的往往是产业链前端的棉花基地和生产者,是难以实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目标的。 如何将产业链上的多个利益主体连接起来,建立统一的、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努力,实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打造国棉品牌的目标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也是成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宗旨和初心。微观层面上,企业经营上必须实现突破,才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第七师正在进行国资国企改革,一个重大的设想就是把生产者,以品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使用中高端棉花的纺织印染制衣企业、流通企业、服装企业、交易市场等多个利益主体连接起来,组成产业联盟,共同参与国际国内棉业竞争,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这种组织形式十分复杂和艰难, 要打破许多的利益格局和障碍。尽管如此, 联盟已经进行了前期的谋划和尝试,力求在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实现突破,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和利益方取得共识, 并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 从初步的尝试来看,在短期内产业链上多个利益主体取得共识非常困难,但在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如生产经营、种子、纺织、品牌推广等)实现突破完全有可能。 2019 年的兵团国资国企改革中,大批内地纺织企业和棉花贸易企业纷纷赴兵团收购或租赁皮棉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从微观实体层面实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目标是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

3.3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自2016 年11 月成立以来,已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各相关省区党委、政府的认可,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取得了一些政策和项目支持,但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离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有很长的路。各级党委政府对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发展理念、打造国棉品牌目标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因此,政策支持有限。联盟的各级会员及支持联盟发展的组织和个人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上实现重大突破,围绕打造国棉品牌各环节系统制定棉花产业链的扶持政策, 使更多的经营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打造国棉品牌的伟大事业上来。在各类扶持政策中,尤其要向产业链的前端即高品质棉花基地建设进行重点倾斜,这是创建国棉品牌的根本和基础。 对中国棉花产业发展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对棉花产业的影响毋庸置疑,但也是一个建设国家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打造国棉高端品牌的重要战略机遇。

3.4 建立棉花质量可追溯体系

中国棉花种植的基本单元以家庭种植为主,规模小而散,制约着棉花质量可追溯目标的实现。 新疆兵团职工家庭承包种植规模较大,但每户也仅有3.3~13.3 hm2。 目前,从棉花种植到加工、纺织,建立品质全程追溯体系还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障碍。建好棉花质量可追溯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形成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棉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订单化生产,有利于实现棉花质量可追溯。 另一方面,也使产业链上游打造原棉生产品牌成为可能。这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扶持,最终助力国家棉花产业联盟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和品牌创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皮棉籽棉高品质
新型籽棉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原理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2021 年度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籽棉收购相关数据分析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
既要高品质,也要接地气——上海歌剧院发布2018年演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