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产稳产抗虫杂交棉
——湘K18

2020-01-07吴佶膛黄慧贺云新张志刚蒋杰梅正鼎

中国棉花 2020年1期
关键词:结铃皮棉黄萎病

吴佶膛,黄慧,贺云新,张志刚,蒋杰,梅正鼎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常德415101)

1 选育过程

湘K18 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棉花育种室抗逆育种课题组选育出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

湘 K18 是以 ZHM1105 为母 本、ZX1201 为父本杂交育成。母本ZHM1105 由荆51250 与湘棉16号[1]杂交后与湘棉16 号回交一代,再经7 代自交选育而成,具有结铃性强、吐絮集中、株型清秀等优点。 父本 ZX1201 为湘杂棉 5 号[2]选系,2010 年发现湘杂棉5 号在高世代存在性状分离的现象,当年从中选择了10 个单株, 从2011 年开始进行株行、株系选择,又经多年南繁北育,2014 年筛选出1 个抗虫病性较好、农艺性状稳定一致、纤维品质较好的优良选系,定名为ZX1201。

湘K18 于2014 年配制杂交组合,2015―2016年参加抗逆育种课题组及所优系比较试验,产量及各方面指标表现突出。 2017―2018 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2015 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5)第 050 号],准许在长江流域植棉区进行生产应用。 2019 年1 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棉 20190003)。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湘K18 在湖南春播生育期120.7 d, 比对照湘杂棉7 号[3]多0.2 d。茎秆茸毛密集,花药白色。铃较大、呈卵圆形,结铃性强、单株成铃47.0 个,铃重6.2 g,丰产性好。 霜前花率96.7%,衣分41.3%,籽指 12.1 g,衣指 8.3 g。 吐絮畅。

2.2 产量结果

2017 年湖南省区试中湘K18 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41.2 kg·hm-2、1 609.5 kg·hm-2、1 535.5 kg·hm-2,其中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7 号增产6.9%。 2018 年区试湘K18 籽棉产量、 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344.4 kg·hm-2、1 759.5 kg·hm-2、1 722.6kg·hm-2,其中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7 号增产2.8%。 2 年结果平均:湘K18 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 078.7 kg·hm-2、1 684.5 kg·hm-2、1 628.91 kg·hm-2, 其中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 7 号增产4.9%。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区试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 校准),2 年平均结果:湘K18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4 mm,整齐度指数 85.3%,断裂比强度 30.4 cN·tex-1,马克隆值5.4,纺纱均匀性指数137.3。

2.4 抗病、虫性

2017―2018 年经华中农业大学人工病圃和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人工病圃抗病性鉴定,2 年结果平均,湘K18 枯萎病相对病指12.2、黄萎病相对病指29.0,耐枯萎病、耐黄萎病。

由原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抗虫性检测,结果表明:湘K18 对棉铃虫的综合抗性级别为抗级。

2.5 主要特点

湘K18 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结铃性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湖南省植棉区种植,但黄萎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4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与密度

湖南植棉区育苗移栽4 月初、地膜覆盖4 月上旬、露地直播4 月中下旬播种。 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密度 1.95 万~2.25 万株·hm-2,肥力较差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

4.2 肥水管理

春耕后埋施基肥, 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500~600 kg、磷肥 500 kg、尿素 350 kg 及钾肥 250 kg。苗期撒施尿素150 kg·hm-2,蕾铃期及花铃期加大肥料的施用,多施磷、钾、硼、锌等微肥,并适当补充叶面肥。

苗期要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注重沥水,保持田间无积水。 花蕾期高温干旱时要加强田间灌水,避免干旱对棉花产量品质产生影响。

4.3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田间可适当放置黄板、诱蛾灯等防治害虫。 湘K18 对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红铃虫等有良好的抗性,因此苗期加强蚜虫、蓟马的防治,花铃期以蚜虫、棉叶蝉为主,后期以红蜘蛛为主。加强虫情预报工作,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在苗期低温多雨条件下, 要加强对立枯病、疫病等的防治,并注意采取相关管理措施防治枯萎病和黄萎病。

4.4 合理化控

视大田长势进行化学调控。在全生育期一般喷施缩节胺2~3 次,现蕾期每公顷用量15 g,花期每公顷用量40~50 g。 一般在7 月中旬打顶,果枝不超过20 个。

5 应用前景

湘K18 具有丰产稳产性,综合抗性较强。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如干旱、涝渍、低温、高温等[4]。湘K18 的综合抗性能保证棉花的高产稳产, 因此在长江流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结铃皮棉黄萎病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