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建设绿色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7满朝翰曲云腾梁策王永泽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铁路标准绿色

满朝翰,曲云腾,梁策,王永泽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和信息化部,北京100844;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提出“到2035年,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在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提出“2035年铁路绿色环保优势全面增强,绿色骨干优势充分发挥”的规划目标。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铁路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应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铁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降低铁路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推进绿色铁路建设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铁路在能源结构、能效水平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建设美丽中国和交通强国的进程中做出贡献。

1 铁路建设绿色发展现状

近些年,铁路工程建设充分贯彻落实了国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在设计阶段践行生态环保理念,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开展建设项目环水保静态和动态验收工作,环水保专项验收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铁路建设单位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全面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加强“事中控制”力度,铁路工程项目沿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目前在以下方面尚存在不足。

(1)绿色铁路建设标准体系仍需健全。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厅科技字[2013]237号)[3]和《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16年)》[4],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而目前铁路环水保标准分散于综合标准、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资料管理标准的环水保章节,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等主体工程的设计和验收标准中,并且缺少具体的能源和材料节约利用标准,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铁路建设标准体系[5]。

(2)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过程监管尚未建立。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提出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前,应对其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进行验收,河南、江苏、深圳等地陆续发布了相关指南和管理办法,节能验收工作已在各省市逐步开展。目前,铁路仅开展了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节能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工作尚未开展,不利于准确掌握节能报告提出意见的实际落实情况,难以对设计方案中各项节能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管。

(3)铁路建设期绿色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已经在我国初步建立,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2018年国铁集团发布了绿色铁路建设期建设指标体系,但适用于铁路设计和施工绿色考核的具体标准、规范、办法尚未建立,完善的绿色考核机制仍不健全,不利于真实反映铁路建设期环水保实际情况。

(4)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铁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意识不强,部分施工人员绿色环保观念不足,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环水保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环水保过程检查和监测技术水平仍有待加强。

2 绿色铁路建设发展策略

综上,考核机制、环水保意识、标准体系是目前铁路建设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发展策略的研究以此为导向,从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专业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技术创新6个方面入手,提出适用于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的绿色发展策略。

2.1 铁路建设绿色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工作是科学客观评价铁路建设项目绿色水平和引导相关单位开展绿色建设工作的一项有效举措,铁路建设绿色考核评级工作应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

一是建立铁路工程项目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借鉴《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建立铁路工程项目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制定“国铁集团—设计单位”和“国铁集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两类评价指标,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评价,制定符合铁路工程实际的可监测、可量化指标,其中包括“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动植物保护”等内容的相关指标,全面覆盖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

二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充分参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筛选出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作为控制项指标,明确建设工作的核心所在,为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提供方向指引,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考核方法,简化考核工作流程,确保考核工作的落地实施。

2.2 铁路建设绿色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环水保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充分总结铁路建设经验,遵循协调性、先进性、系统性及指导性原则[4],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监测评价、监管标准等方面逐步形成铁路建设绿色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技术要求,为铁路工程建设节能环保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奠定基础[7]。

2.3 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针对目前环水保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一方面加强能源管理和环水保人才配备,让更多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实际工作,切实补充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专业力量;另一方面,结合目前现有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能源和建筑材料管理、环水保等内容的培训和考核,通过编制绿色铁路建设培训教材、现场技术交流、优秀案例宣讲等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2.4 生态保护设计控制与过程管理

(1)生态环保设计。在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和前期评估工作,开展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和方案措施的科学论证,将生态环保选线选址作为工作重点,充分考虑沿线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等因素影响,依法绕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无害化穿(跨)越方式[8],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强化生态功能修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从源头上规避生态环境风险。

(2)建设项目过程管理。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按照“三同时”要求确保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得以落实,加强重点环境敏感区铁路建设环境监理和监控工作,加强弃土(渣)场选址合理性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绿色环保施工营地、场地建设,严格落实一场一图;通过采用BIM系统及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依法严格开通项目环水保验收工作,严格按照环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意见落实各项措施。

2.5 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

(1)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在设计规划阶段,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铁路与公路共用线位,改扩建铁路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高效利用沿线土地[9];统筹布设铁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和站等,减少重复建设;推进以铁路客运站为中心,与航空、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2)节能过程监管与验收。在对以往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总结经验,以及节能措施实际落实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家层面相关要求,研究制定铁路建设项目节能监管和项目节能验收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要求,建立并规范监管与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切实指导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将铁路建设项目的节能管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监管”和“事后验收”,实现铁路建设的全过程节能管理。

(3)材料资源高效利用。着力推广节能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从设计源头推进铁路基础设施绿色化;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循环综合利用,积极推行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开展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积极鼓励施工单位采用节水、节材施工工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4)铁路绿色建筑。目前“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已经作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10]中一项指标,是反映铁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绿色铁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铁路可将大型客运站作为重点对象,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对新建和改扩建铁路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推动既有铁路公共建筑开展绿色改造;开展铁路绿色公共建筑的评价工作,积极与具有评价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2.6 技术创新与应用

(1)生态修复技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加快铁路建设期生态修复、野生动物保护的研发与应用,如“插播式技术”“草皮移植”“改良植生袋建植”“动物通道”“鸟类防撞网”“遮光屏障”,保证植被及时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扰动[11]。

(2)污染治理技术。加强施工废水高效过滤沉淀工艺、生活污水高效处理、水资源回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隧道施工“清污分流”技术方案;针对部分施工营地远离城镇、生活垃圾不具备转运条件的情况,开展更为高效经济的堆肥装置的研发。

(3)环水保信息化技术。加强建设期环水保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图像智能处理、“空天地一体化”等综合技术[12],对涉及重要水体、地下水资源富集区、大气保护重点管控区的项目,实现环境在线监测和全过程遥感、航拍数据采集;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监控体系,实现对重要环境敏感区、弃渣场等潜在风险要素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警。

3 结束语

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背景下,“绿色”已经成为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展从业人员专业化建设、强化生态环保设计与过程管理、推进资源和能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绿色铁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全面提升铁路建设期的绿色水平,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美丽中国和交通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铁路标准绿色
绿色低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