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词族意义的原始生成与现代变革

2020-01-07王轻鸿白春蕾

关键词:新语新词云端

王轻鸿,白春蕾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汉语新词新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对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对词族中新词新语的意义与特征鲜有细述。本文选取了人们使用频率极高的“云”词族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电子语料库与日常生活交际中集结典型例句,对“云”词族进行意义分类,探讨该词族在潜显过程中的衍变特征。

一、新“云”生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科技不断发展,现如今网络中的一些新词新语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遥想数年前消费支付依靠现金,观看剧集全凭电视的场景,少有人能想到当下电子技术与网络所带来的划时代巨变。汉语新词新语的出现,反映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活动,融入了对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浪潮的适应与思考。在众多新词新语中,“云”词族的产生与演变密切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其中囊括云音乐、云端、云盘、云计算等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词语。根据《语言学词典》中的论述,词族指一种语言中具有相同词干语素的词汇集合,词族的研究对探析词语的起源、词汇的系统性特征、汉语新词新语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云”词族则指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一类含“云”字词语的类聚,“云”字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为“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凡云之属皆从云。”多表示为气象,如云雾、云霞、云霄,还有说话、表示强调、作为人的姓等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和通用计算的盛行,逐渐为“云”词族赋予了新的含义,表示信息与网络的宏大与无穷尽。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云计算”,这一词语最初由英文Cloud Computing翻译而来,起源于Dell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目前该词已收录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

时下人们对于“云”词族的认识,不再仅限于手机软件“百度云盘、网易云音乐”这般直接,而是基于电子信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为这一词族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和认知,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从现金支付到电子支付,从DVD卡碟到云端智能播放音乐、视频,这些日益明显的社会发展趋势给汉语言的未来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格局和视野,许多生涩难解的词语已逐渐消亡。在生活里广泛运用的词语,有强大的社会现实作为支撑,也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交际节奏,而“云”词族的推广就极大地依靠了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云”词族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提高了语言的交际能力。在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往复中,“云”词族的潜性和显性特征逐渐突显,依据潜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意义,该词族产生的缘由和演变发展脉络更为清晰明朗。

二、“云”之释义

“云”词族具体的分支含义丰富,为区别于最初的气象层面含义,以运用最为广泛的云计算作为结构中心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新词新语涉及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其搭配的语素种类和意义各有不同,以下分开阐述。

(一)引领未来的科技云

人们通过科学技术创造新世界,许多过去从未料想到的抽象抑或是具象事物,已悄然出现在我们周遭。自2008年云计算一词经翻译引入中国,迅速被互联网公司吸收启用,诸如“百度云、阿里云、网易云”等词在互联网行业运用范围极广,也为众多企业的形象塑造和文化宣传增添亮丽色彩。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在接受新华社“新青年”企划采访时曾表示“阿里云”这个词出现的灵感就源自“云计算”,相比于原本的“通用计算”说法,“阿里云”更具企业代表性和信服力。显然,“阿里云”不能等同于更为庞大的云计算概念,但却寓意着创新和突破,为中国的信息通畅发展、城市资源利用、生活消费等领域提供了不容小觑的帮助。

由云计算衍生出的其它科技类词语还包括“云盘、云端、云定位、云转码、云技术、云空间”等,这些词语的运用改变着百姓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念和看法,也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人们过去在传播重要信息时倾向于采用打印文件、纸张发放的传统方式,但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传播,使得人们即便是处在千里之外的偏远地区,也能使用手机、电脑了解实时信息。在此类科技词汇中,“云端”本意为云里,指天空无边飘缈的境地,古人对天空的幻想和云外之物的惆怅时常以“云端”为意象创作诗歌。譬如刘长卿在《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中就写道“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表示了无人间烟火气,心境深幽怅惘。诗圣杜甫在《郑驸马宅宴洞中》一诗中也运用了“云端”借景抒情,境界广阔,具体表达为“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然而,世间万物多有瞬息变化,二十一世纪以来“云端”出现了新的含义,这在汉语新词新语的分类中即为旧词新义[1],它表示互联网的庞大以及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满足为网民构造合理便捷的软件资源、应用、服务平台的需求。云端软件可以帮助人们下载、传输、管理、使用各类电子文件,并恰当保护用户本人的基本权益。

(二)新颖别致的文化云

“云”词族出现频率较高的另一领域是精神文化层面,这其中有音乐、文学、影视等类项。网易公司旗下的音乐软件就以“云音乐”命名,该软件于2013年正式发布。在国内市场上,网易最早提出了“音乐社交”的理念,产品覆盖平台广泛,颇受年轻用户青睐。云音乐的出现使得人们逐渐减少使用收音机、磁带、唱片机欣赏音乐的频率,转而以数字音乐为主要媒介。这为人类情感的融合附上了虚拟世界的想象外壳,突破原有的时空界限。网络音乐社交让人们可以快速地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与自己音乐喜好相近的个体,跨越山河阻碍,依云上音乐寻得共鸣。人类社会的群体效应在互联网环境中依旧适用,而这种网络社会的群体意识促使人们用音乐表达观点,在云音乐的虚拟空间中进行交际互动。2018年,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的音乐评论集,主要内容为网易云音乐四亿用户原创的精彩歌曲评论。这种新颖的图书形式体现了互联网云音乐的潮流,正因为青年人对音乐、对文化生活的不断追求[2],以及乐于表达自我、敢于突破现实樊篱的新时代精神蓄力彰显,才给了“云”词族进一步衍生发展的动力。

在图书出版领域,书本内直接出现含“云”字新词语的案例数不胜数,例如“云阅读、云攻略、云平台、云诗歌”等,这其中尤以在书名中出现的词语更具代表性,因为一本书的名字涵盖了整体的中心主旨,意蕴深邃的书名能够吸引读者翻阅,进一步了解书中呈现的具体内容。按书本主旨内容划分,此类书名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门探讨云计算的书籍,以云计算为中心词,如《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云计算宝典》《云计算解码》等;二是结合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类书籍,如《智慧政府之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架构应用》《云端经济学》《云阅读·彩虹童梦馆》等;三是书名由英文词翻译、优化而来的图书,譬如由乔西·朗所著的《云原生》,详细阐述了开发云原生应用程序的过程,“云原生”一词由英文Cloud Native翻译而来,相较云计算而言,云原生应用程序更容易快速实现。

(三)应运而生的经济云

信息与科技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从而产生了诸多经济类的带“云”成分词语,如“云推广、云家电、云招聘、云工作”。《光明日报》在2020年5月22日发布的文章《工业主要指标回暖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文中提及“目前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稳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部分云平台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5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文中使用的“云平台”一词即指各行业线上办公的基础平台,它使得项目经济发展、流程审批更加快捷顺畅。从事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研究的唐鑛教授在《从常规就业到云端工作》中也提出了近年来“云工作”的岗位需求和资源利用都处在发展阶段,相比于传统的工作形式,青年一代更喜欢面向互联网创新创业,积极投入并接受信息时代对人类的挑战。通过云计算的运用和突破,许多行业在不断减少普通劳动力,取而代之的是效率更高的机器人。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所描绘的依靠机器智能运转人类世界的场景逐渐照进现实,这也注定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云盛宴”。

在经济层面出现的云词族,寓意新生的互联网经济前景无限,词汇的更替与创新反映出“云”给予了人们日常消费、职场生活更高的保障,“云”词族的使用场合变得丰富多样,并被金融学家运用到经济研究和学术论文中,这使得云词族相较以往而言,增添了权威性和认可度。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云上办公”也成为年轻企业中盛行的一种工作模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络上合理安排并完成每日必须工作量。

三、“云”之潜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语言学研究多年的王希杰先生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潜显理论”,他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潜”与“显”理念引入了汉语言和修辞学,把语言世界分为潜在和显性两个部分。潜在表示语言世界里有相当一部分的语言形式具备可以按照原则和规律构成存在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未被人类所发现和运用。显性则表示已为人们所广泛认可并使用的基本语言,这其中包括语音、语法、词类等方面,从共时观点来看,这类基本语言依靠代代相传的方式累积而来,在现代社会仍有规律地发挥作用。语言本质是动态的,这种动态变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显性语言潜性化,二是潜性语言显性化[3]。汉语的语言系统具有动态平衡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这种系统只有在语言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置换信息的过程中,在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与进步。“云”词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潜显特征。

(一)前后成分增显

近年来围绕“云”字形成的新词新语发展呈上升趋势,“云”字前后成分表现增显特征,词性多为名词。互联网公司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产品独特性会在“云”字前加上专属本公司的企业名,例如阿里云、百度云,而这样的称谓也在行业内迅速传播,各公司纷纷效仿并广泛地运用到企业公关、商务谈判等正式场合中去,这一类词使用频率极高,增长态势明显。这主要依托于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的现实,新词的发展与运用也离不开人类的创造与想象。相较于在“云”字前加成分构成的词语,“云”字后加成分构成的词语则数量更为庞大。以“云计算”为例,近十年来频繁出现在各大权威报纸、杂志、新闻报道中,成为人尽皆知的新词语,就学习强国软件内的文章统计,含“云计算”一词的文章标题已达上千篇,文中使用该词的例子颇多,且相关内容用户阅读量仍在不断攀升,人们给予此类词极高的关注。

米歇尔·德·蒙田在《尝试集》里写道:交谈比生活中其他举动更为美妙。人们在接受“云”词族的语言输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呈现新的输出,这类输出群体包括网民、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譬如2020年初受新型肺炎影响,人们选择在家休息、办公、学习,以预防疾病的传染,网络中开始出现“云过年”“云旅游”等词,这些词在“云”字后加上了动词结构,区别于“云音乐”“云家电”一类的名词结构,动词结构赋予了“云”词族更多的动态可能性,体现着人们想象力与创造力迸发所产生的后效。另一方面,教育行业新兴的“云课堂”也在此次疫情中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2020年1月30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主持人李梓萌就提及“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提出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各地学校纷纷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云课堂”这一新词能够被写入正式的新闻稿中,说明了人们已能够认可和理解这一词汇,也给“云”词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云”词族在输入与输出中达成良性的双向传播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此类词语前后成分增显的特征影响,作为二十一世纪科技与信息发展的文字表达结晶,体现出了潜显语言观中的显性集合,突破人们对于汉语造词和语感运用的原始界定。语言是逻辑的本能,在新词新语出现的同时也意味着有与以往不同的思路逻辑诞生,虽然使用的是早已司空见惯的汉字,但组合方式与内涵意义发生了变化。“云”字词语前后成分的增显结合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敢于创新造物后的思考,是一种过往经历和尝试的总结,因而它的增显变化是有迹可寻的,而非随意凭空捏造。这一类显性特征也体现了专属于汉语言的语感,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因而更多地会注重意义、情感的表达,在“云”字词语被新闻采访、文字编辑工作者大量运用的同时,也意味着这种“云上”情结已深入到人们的记忆海洋中,随时可以抽取出现在语篇里,为话题主旨服务。

(二)引号的渐退

在汉语新词新语背景下出现的含“云”字词语,文字工作者最初使用它们时都会为其加上引号,其用意有三:一是为了突显此类词语的独特性,为吸引读者眼球,满足猎奇心理;二是强调此类词语的重要性,表明它们在现实生活或未来世界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三是为作者体现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作辅助,通常引出此类词语,而后再根据文章主题风格加上或浅显易懂或严谨缜密的解释。此后,伴随着“云”词族使用频率不断增加,无论是创作人还是读者都已对词语的含义、用法熟稔于心,此时该类词语旁的引号就逐渐丧失了原本的作用,因而在近年的文章中出现“云计算、云端、云家电”就不再使用引号加以点缀,例如在2020年2月5日人民网发布的文章《中国电信为火神山医院提供5G+云网融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写到“就在这个时候,5G、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派上了用场。”直接运用了词语,而没有再加上引号。《中国青年报》在文化观察栏目发布的《云端文艺:昙花一现还是未来可期》文章中也提及“让云文化深入人心,并非简单重复已有文艺样式或是人云亦云,而要思考如何取长补短,变短为长。”亦直接点明云文化,并做出进一步的探讨,没有特意地去解释这个词语。引号的潜藏反映了当代汉语新词新语与标点符号的联系,其关键点在于人们对于新词语的熟悉程度和认可度。能够被大众认可的新词语不仅使用频率高、使用人群范围也极为广泛[4],词语普及后就不再需要引号的修饰和其他标点符号的刻意妆点,能够恢复日常行文使用符号的规则与章法。

除书面语外,口语中使用“云”词族的方式也在改变,人们在日常对话中虽不会把引号挂在嘴边,但会通过提高音量、减缓语速等方式来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这起到了与书面语中引号相同的强调作用,说与听的积极对接是营造融洽话轮氛围的有力推手。这种强调与突出的做法同样在“云”词族普及后期呈现出渐退的特征。在新闻主持、脱口秀、综艺等领域,“云”词族的出现已从最初的新事物变成了大家常见的内容,诸如“云音乐、云计算、云端”这些词语常被主持人一带而过,不会再像从前那般专门去解释这些词语的来源和含义,而观众对于新词新语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这为“云”词族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衍生与多变

“云”词族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变化与律动,这些动态的转变赋予了此类词语源源不断的衍生能力。只要简单地领会云端的整体概念,就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万事万物赋予“云上”特性,例如音乐会、话剧等文艺活动若在网络上播出,可以称之为“云上音乐会、云上话剧”;而养猫、钓鱼等原本有实际动作的词语,可在网络上通过点击鼠标来实现为“云养猫、云钓鱼”,用软件设计的虚拟场景或他人提前拍摄上传的效果图达成最终目的,譬如人们在浏览养猫的视频时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屏幕清晰地观看宠物并配合背景音乐、画外音真切地感受养宠物时的愉悦心情。云端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游走,虚拟可以使人暂时抛开现实中的苦恼与困惑,云端漫游成为缓解日常生活乏闷的一种调剂品,正是这种新颖的生活感受给了青年一代进一步去迎接新语言时代的支持。

另一方面,“云”词族的多变源自于它的语言潜性和充盈未来感,这种潜性在关联场景中被创作者发掘,经由逻辑自洽的过程孵化出新的词语,继而发挥显性作用,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而充盈的未来感则意味着此词族的发展前景无限,出现频率高,词语规模进一步攀升,具有在未来产生更多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可能性,也为语言预测学提供研究案例[5]。“云”词族的多变体现在可以为这一个“云”字增加众多内容,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常看常新”的发展状态。例如湖南卫视在2020年新春之际就推出了电视节目“云录制”的策划方案,这种形式本质上其实早就被许多自媒体人在网络直播时运用过,但规模小、成本少,没有形成像电视台这么正式与集中的阵势,卫视的成熟操作使“云录制”成为了疫情期间博人眼球、在各大平台热议的话题,积极的宣传与推广也加速了这一新词传播,提高了“云”词族在影视行业的影响力。

衍生与多变协同反映了“云”词族在语言因果表达过程中对于过去与未来二者搭建关联的合理性。就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基础而言,汉语词语变化离不开经验感知和主客互动[6],而这种感知与互动的过程从古至今都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因此新词的显现与古词在时间上具有线性关联,而仍处在潜性之中的词将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出现。在探讨异星语言之谜的电影《降临》中,女主角露易丝·班克对语言的跨时空融通特质进行了畅想,突破了人类语言与异星语言的隔阂,传递更为宽广深邃的宇宙观,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善意。即便无法准确地探知到未来世界的全貌,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表达和感知中产生的语言皆具因果关联,词语的衍生与多变是以更为宽广的时空为背景[7],变化表征有迹可寻。

四、“云”之未来

依据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语言潜与显的变化原因是语言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现实的改变,而“云”词族中不断出现的新词新语也正是一种潜语言显性化的过程。“云”所代表的网络世界和通用计算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种云上生活逐渐照进社会现实,为未来世界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不仅促进了“云”词族的研究与预测,也为人类世界今后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指引。“云”字突破了原有的气象含义,成为了一种形容新型利用互联网发展万事万物的方式,例如“云”字后加名词、动词、形容词,许多文字工作者也开始以“手机云录歌”“情人节云观影”等命名文案标题、策划活动主题,可以想见未来“云”词族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形式和新颖寓意。

与此同时,以“云”词族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词新语所展现出的语言独特魅力也给许多国外学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汉语的新思路,尤其是在“汉语热”的浪潮下,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这些新词新语如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合理应用[8],势必能够促进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代汉语特征,体会到中国真实的生活日常和网络环境,对他们融入中国生活、提升自我汉语能力有很大帮助。于国内而言,中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各区域内语言文化都有所差异,汉语新词新语的传播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是提升人们语言品质、开拓语言表达思路的有效渠道。于国际而言,新词新语给了世界语言这个庞大群体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语言随着时间、空间流动,汇集到我们的交谈、日记、邮件等细微载体中,它们在这个巧妙的时间节点蓄力出现,而后也意欲隐去身形。

万物慷慨,赋予世界周转的原始动力,而人群错落其中,用语言传递信息、情感,为承袭旧物与创造新器搭建舞台,以此各取所需、长久存在。“字如其人”,词语的表达反映人的性格特征与所思所想,群体生命繁衍不息,表达亦不会停滞,由此窥探在未来世界中凭科技和网络裹挟的“云”词族何其重要,无论生活与环境如何改变,语言仍会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人类生存之匙。当我们说出“未来”时,发出语音的这一瞬已成过去。“云”词族的未来亦是如此,它同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就在人们交谈讨论的此刻,有了潜与显的交织,一个词语新的寓意和情感在成段表达中脱颖而出,原地呼唤后惊鸿一瞥,便是与这个世纪不可多得的缘分,而在下一个世纪,它依然会淌入历史长河中,伺机张扬显现。

猜你喜欢

新语新词云端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声音·数字·新词 等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在云端永生
云端之城
学林新语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