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乡村建设研究

2020-01-07薛建周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基层

薛建周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1 法治乡村建设的内涵

法治乡村建设符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我国农村地区比较广阔,农村人口也较多,城镇化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法治乡村建设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出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形成一种良好的农村治理体系。这些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和基层法治建设,政府针对法治乡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和结构强化,这也是对依法治国的一种很好坚持,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优势[1]。

2 新时代促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内容

1)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目前,全面依法治国已逐渐成为4 个战略布局当中的一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 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十九大之后的全面依法治国和十九大之前的依法治国有着很大区别,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加全面地进行法治建设,就是逐渐让所有的公民都要知法懂法守法,而不仅仅是一些法律工作人员,在全面依法治国当中要求的是全面,而不仅仅是一些城市的法治建设,需更好地对乡村法治建设进行重视。在国家进行全面的依法治国当中最重点的部分就是乡村法制建设。乡村法制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法治乡村建设的推进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它和百姓息息相关,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很大影响。在国家进行法治化建设当中,不断推进乡村法治化建设进程,能很好地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新时代下,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农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幸福水平,不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农村法治乡村建设,可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让村民生活得更加安全。法治乡村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对乡村进行管理,方便乡村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进而可以更好地去保证农村的经济发展,形成完整的乡村治理模式,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实施。

3)随着时代的进步,法治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基层治理更加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当中,将面临更加多样和复杂的问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对治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变革,不断地提升治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法治乡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法治乡村是重要内容,乡村基层的发展也不断走向法治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依法管理基层事务,不断推动基层政府与社会共同建设法治政府。为了乡村法治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基层政府的法治管理进行不断地更新,让农村的社会管理变得更加有效,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2]。

3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乡村争议解决法的制定是法治乡村建设的自然含义。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大多数基层管理人员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也都有了明显变化。但其中有些村民并不了解法律,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彼此相邻发生点小矛盾可能会演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件。建设法治乡村的基本目的是“最高的安全意识,最低的违法犯罪率。小事不离开村庄,大事不离开城镇,这是一个矛盾不无限扩大的乡村。法律是可信的,有保障自身的权利,要履行的义务,要遵守道德法治。这是体现家乡文明和有效管理村庄的现象。” 建设守法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处理乡村纠纷,促进乡村法治处理矛盾化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2)随着乡村法治建设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法律法规制度的进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进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视乡村法律法规的制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约制定了20 多部农业法律、行政法规和一些地方性法规等,不断形成了基本的乡村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法治文化的发展进步,很好地丰富和发展了法治文化,促进了农业农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但在农村法律体系建设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立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立法不能很好地听取群众意见,进而出现了群众对法律不满意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法治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对法律进行创新,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根据地方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优势,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

4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问题困境与推进路径

1)从中国农村的立法现状出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如《农业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土地管理法》 等,为维护农村法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规范、指导和保障农村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保护农民权益的专门法律还不完善,如村民矛盾的调解、补偿等; 且现行立法难以充分反映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法律法规还没有充分涉及和规定。

2)需要不断地增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力度,现在虽然我国的法治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与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快乡村法治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成果还不明显,全面建设状况不是很均衡,需要进一步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地方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但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在共同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上还缺乏一定的配套性; 二是没有完善的督查机制,不能够对乡村法治建设进行考核; 三是公众对于法治乡村的建设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其中,不能够对法治乡村建设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基层群众对其也不够了解。

5 进一步明确法治乡村建设的评价标准

现在,我国法治乡村建设存在很多困难,如责任不够细化,群众的思想变化复杂,不能够很好地按计划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法治乡村建设和实际要求目标有着很大的距离,很多群众对于法治乡村建设的关注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让更多的基层人们感受到法治乡村建设的成果,提高群众对于法治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在实际法治乡村建设当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建设办法。在进行法治乡村建设当中要深入对地区进行了解,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实施计划设计,进而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使法治乡村建设更具有科学性。还有就是要在法治乡村建设当中把群众的地位提高上去,进而使法治乡村建设得到群众的支持,保证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法治乡村建设当中还需要在制度建立上多去解决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让群众可以在法治乡村建设当中获得更多利益[3]。

6 结束语

法治乡村建设可以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利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法治可以更好地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保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规范,使人民群众在法治乡村建设当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现在法治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政策,且正在实施之中,正不断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能力建设。促进农村法治化的进程,让乡村法治与实际更加相互结合,更好地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进行,实现农村在治理能力上的进步,进而可以形成一个更加法治化的社会。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基层在线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走基层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