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 无接触物流”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2020-01-07孙占权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物流机器人智能

孙占权,苗 娟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从代收货物到智能物流柜,从无人港口到无人驾驶汽车,从门岗代收到快递驿站,货物配送的方式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2020 年的公共卫生事件更是把 “无接触物流” 推向前台,“无接触物流” 的模式应运而生。

1 “无接触物流”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无接触物流”,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没有接触的物流,从产品出厂到消费者的手中没有人员的接触。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减少物流环节人员直接接触次数,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在线上交易,在约定的地点,以约定的方式取货。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的次数,进而保障物流配送人员的安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本文提到的 “无接触物流”,并非理论上的零接触物流,而是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地减少物流配送人员接触货物的机会,按照物流供需双方的要求,完成商品交易流程,以便减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率。

“无接触物流” 是新提出的概念,但并不是新鲜事物,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邮政的投递箱。在国外,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投递箱,不仅仅可以投递信函,还可以投递其他物品。前些年在生活区配备的快递柜,就是运用新型物流下的无接触模式。目前出于对快递 “最后一公里” 如何能够高效投递、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收件人隐私、保障用户安全等因素考虑,“无接触配送” 已有广泛运用,在快件物流末端借助智能快递柜、快递驿站、代收点等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来完成物品寄递。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多数人不能外出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采购,垂直营销模型兴起,各种以小区、片区等为中心的网络群相继出现。各种小程序和智能化的设备也大显身手,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完成订货以及配送到家的服务,评价在网上进行,整个配送和取货的过程中,不进行人和人的接触,实现全程 “无接触配送”。2020 年2 月12 日,美团外卖发布《无接触配送报告》 显示,其平台 “无接触配送” 订单占到了整体单量的80%以上。京东机器人小车完成了物品的无接触配送,顺丰无人机也能顺利完成3.3 kg 的医疗防疫物资配送,我国的 “无接触物流” 配送处于快速发展时期[1-2]。

2 “无接触物流”发展存在的困难

尽管 “无接触物流” 的各种设想不断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距离大规模的运用还存在差距。

1)技术困难。现在很多快递公司都在做配送机器人和无人机运输的研究,这在国外也处于实验阶段,真正投入运用的是在工厂、生产车间等规划和设施完善的技术环境下。而现在要做的 “无接触物流” 中的机器人或相关设施设备的开发运用,是在缺乏专用道路、专用设施、专用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复杂的道路交通中,拥有复杂大脑的人尚不能完成突破,机器人必须在行人和车辆之间求突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开发出来相关机器人的前提下,还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同时还面临以下技术难题。

2)资金困难。“无接触物流” 的使用看起来前景很美好,但是在经济发展深度放缓时期,企业对于资金的投入更加谨慎。企业必须在保证自身收益的前提下投入资金,而资金短缺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另外,新生事物的投入具有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的风险,在开发初期,国家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政策予以支持。

3)运用领域受限。智能机器人和 “无接触物流” 设施的运用,是基于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进行定位、导航的技术模式。这种模式对道路设施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专用的道路,无台阶、坑洼、积水等,这就决定了只能在城市路况较好的区域实施。因此,即便是在先进发达城市,“无接触物流” 的设备运用范围亦有很大限制。

3 发展“无接触物流”的改进策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无接触物流” 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现有的 “无接触物流” 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5G 技术的普遍运用,信号传播的障碍将不复存在。随着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不断运用和发展,特别是无人机爱好者的需求,市场份额不断增大,这让无人机以及相关企业的热情不断高涨。限于环保的压力,许多企业都在转型做高端制造业,而智能物流设备设施正符合条件。针对于“无接触物流” 发展存在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措施,共同绘制 “无接触物流” 的美好蓝图,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改进。

1)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做好前期的技术规划。“无接触物流” 的关键技术是智能设备,无论是物流快递柜还是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的配送,还需在复杂的政策环境、复杂的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复杂的市政环境之下去实验新技术。国外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进行定位、导航等领域相对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而我国的航空及相关技术多运用在军事以及高效农业,运用在物流上的技术和手段并不多,需要加大相应的投入。在做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建设时,更需要对 “无接触物流”的运用做好前瞻规划,比如城市中的公交专用道,是否可以在某一时段让智能机器人使用,是可以探索和实践的。除了无人机自身的研发,相关配套的内容如对于操纵无人机的技术人员培训,无人机的维护和保养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需要整个无人配送行业上下游进行对接配套。

2)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仅是顾客对送货上门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而且多数人并不能按照送货人的要求在固定地点收取快递。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送货人不能进入到收货地点,这时无人机运输和在小区的门口放货就成了暂时的解决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可以支持无人机或运输机器人采集的4K 高清视频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传感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机器人轻松绕开障碍,达到目的地。同时,为了更加安全和方便地传递货物,可以考虑建设集中式的快递、外卖收发(集中)场地,场地内具有快递柜+驿站模式的一个综合体。场地的经营可以是快递公司,也可以是服务于小区的物业公司,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快捷又保证安全。同时,这个物流接收点可以作为国家应急或者战备物流终端的一部分。

3)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和现代交通市场体系,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体可在以下3 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支持: 一是资金政策支持,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在物流领域如果有利可图,就会大量聚集,大量的资金聚集条件下,就会促进其他要素的聚集,进而快速促进“无接触物流” 的发展。二是放宽企业准入的限制政策,无人机及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必然涉及航空管制、地面交通安全等因素,如智慧小镇的建设,就涉及到智慧道路的建设。三是对人才聚集的支持,目前规划的航空经济、航空小镇等,都是基于土地、道路、建筑、智慧设施的规划,缺少对人才聚集的规划。同时配套出台相关措施,在自然聚集的基础上让人才快速地聚集,从而促进 “无接触物流” 的聚集式发展。

“无接触物流”、无人机运输等方式正在不断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和大趋势中。发展“无接触物流” 和无人机运输,对于互联网企业、物流公司而言,在技术试验成功、成本不断压缩后,无人配送将广泛进入到各个场景,而无人化配送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做适配与磨合。“无接触物流” 配送模式,包括智能快件箱、无人机、无人车等各种形式,将成为快递末端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

猜你喜欢

物流机器人智能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