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人物雕塑创作中的“骨”与“气”

2020-01-06岳森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骨气艺术创作

岳森

摘 要:“骨气”这一词在人们的概念中从来都是褒义词,它是人们对一个人具有优秀品质的一种肯定,也是人们对普遍事物看法的一种常规观念,在人物雕塑创作中加入“骨”与“气”这种无形的品质,看似天方夜谭,却是雕塑家们对人物雕塑艺术创作的高度凝练产出,是需要很高的门槛和理解概括能力。这种雕塑中“骨”与“气”的呈现是符合普通人们的审美需求的,所以这样的作品容易也感染人、吸引人 ,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人物雕塑;“骨气”;艺术创作

当今艺术创作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在雕塑创作中也是一样的,雕塑作为传统艺术门类中重要的一类,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碰撞下,雕塑艺术的创作探索也呈现出多样繁荣的特点,但既然是探索,那好与坏是未知的,是需要积累和总结再去评判。

人们通常所说的“骨气”,是指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出来的气质形态,这种气质不是实体,是摸不着的,是通过一个人一段时间的行为,给别人表现出的一种风格印象,所谓骨气,是一个人的骨,是隐藏在膝盖中的傲气,骨气是一个人的根,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志气。文天祥宁愿赴死,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绝不向元朝投降,这是骨气;屈原投汨罗江也是骨气,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一种骨气,类似事迹不胜枚举,当然,我们的民族也从来都不缺少这些有骨气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为我们撑起了安稳的一片天空。由此可知,“骨气”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一种优质品德和气概,是人们普遍共鸣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

而在如今雕塑创作中,也存在“骨气”,这里的骨有两层意思。气也有两层意思。

一、外在之骨和内在之骨

在雕塑艺术的实际操作中,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能做什么,第二个是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很重要,其实也是这里我要说的外在之骨。所谓外在之骨,是支撑我们雕塑成型的基础,也是表现一件人物雕塑塑造手法成不成熟的重要节点。这是一个基础训练的过程,我们每个雕塑的制作都需要雕塑家们用坚实的造型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做支撑,所以在一开始学习雕塑制作的时候都要进行艺用解剖的学习训练,在熟练掌握了人体的运动规律和塑造表现,再进行人物雕塑创作时会自然而然的带出我们所熟悉的比例美和人体美的标准。

我们要做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要想要表达什么,也是雕塑的内在之骨。雕塑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们通过这种语言想对外抒发什么观点,想给观众传达什么思想,都可以以造型的方式进行再创造表现出来,这里所表现东西,就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解剖正确性,而是通过人体造型来进行合适的夸大变形处理,以适应我们所表现的主题核心。而主题核心的表现正式一件雕塑的灵魂。

大家所熟知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他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创作了一件群雕叫《歌乐山烈士》,这件雕塑在内在之骨和外在之骨可谓表现得淋淋尽致。这件雕塑在人物造型方面,每个人姿态各不相同,且造型比例准确,整体造型夸张而不浮夸,人物的头颈胸跨在形体与形体的扭动关系上处理的夸张且合理,人物的表情塑造生动且深入,局部的夸张处理不显怪诞,反而觉得生动合理贴切。这些高超的塑造能力和对形体空间造型的整体把控能力,对整个雕塑质量拔高是至关重要的。整個雕塑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显然的,威严、浑厚、不屈、悲壮贯彻了这件群雕的每一处,这和烈士这个主题是非常贴合的。整体的浑实造型,遮盖了不必要的细节,使作品敦实有分量感。作品整体上实下虚,更加突出人物的上身肢体语言,整体而观,这种虚实变化,使人物面部的感情铺面而来。人物动态和人物肌肉的夸张处理,手部和脚部的塑造明快有力量感,都突出了歌乐山烈士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性格特点,这使得整个雕塑所要表现的气质特点都酣畅淋漓的凸显出来。

二、气韵和气节

“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提出的美学命题。为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意谓艺术作品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达到自然生动,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学境界。一种美学原理的形成是人们总体审美习惯的一种总结,这些中国画的美学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也反向说明了人们对美的欣赏一直是看重“气韵”这样的东方字眼。气韵也是一种律动表达,在雕塑形体塑造上,整体节奏和韵律是否通畅,都直接影响到雕塑的气韵生动。

“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我们的雕塑也是同样的,真实的人物千人千面,而在塑造过程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通过构图、表现手法、材料和色彩等手段,使得所塑造的人物尽量突出自己的特有的气质。

《大江东去》是由中国雕塑家陈云岗先生创作,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以北宋文豪苏东坡一首千古绝唱之著名词篇为题材。不囿于苏子一时一事,踞坐如山,目光深邃,如送归鸿,千古人生至理了然于胸。衣纹迭宕如江涛,翻卷起伏,浩若长风,豪迈、沉雄、大气,可谓气韵生动。似听宋时风雨敲打当代芭蕉,体悟旷世奇才境遇之起落。人物看不见的气质气节,都被疏密有序、节奏强烈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符合虚实有度的东方审美。

诸如人物雕塑中的“骨”与“气”的表现,在现代雕塑创作优秀作品中都可窥得一二,像雕塑家潘鹤创作的鲁迅头像《睬你都傻》,钱绍武先生创作的《曹雪芹》,女性雕塑家何鄂创作的《黄河母亲》,都是人物雕塑的标杆,这些雕塑同样都在“骨”与“气”的表现上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当今社会,由于知识传播的速度加快,材料技术的革新,各类思想的碰撞,使得大家在雕塑创作中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这也不可谓对与不对,因为新的事物产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要趟着步子往前走,难保会有踩空摔跤,但总体是前进发展的。我们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确保前行时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杨晓阳著.《西安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2007年12月出版

[2]王朝闻著.《雕塑美学》.2012年2月出版

[3]陈培一著.《中国当代本土雕塑家个案》.2010年11月出版

[4]石村著.《艺术的张力》.2012年12月出版

猜你喜欢

骨气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朽木颂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拓展延伸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铲除反党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