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思考与对策

2020-01-06孙向前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现实与传统的双重困境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须用创新的视角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才有可能使广西民族文化破解困境,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族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论述。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中他指出:“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论述足以说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强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倡导,广西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得到增强,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壮学、瑶学等研究也在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优秀的民族文化相比,这些成果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足以凸显与支撑广西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总的来说,对广西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任务任重道远。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传承、保护广西民族文化,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

(一)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同时又指出:“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所以,民族团结的根基就是要让各民族心与心的理解与交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能加强各民族间沟通与联系,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

(二)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看来,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与保护优秀的广西民族文化,能激发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使各民族人民主动地认知、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提升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三)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广西境内居住著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3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各民族的文化,能丰富广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广西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广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进而为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四)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业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广西各地发展方兴未艾,也成为民族地区致富“法宝”之一。以东兴市万尾村为例,当地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积极打造万尾金滩、京族博物馆等著名景点,“唱哈”“竹杠舞”等边海民俗文化的优秀传统表演,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旅游。游客的消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传统与现实困境

(一)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传统困境

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多采用“以夷制夷”的政策,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封闭,造成广西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局面,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其民族文化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如马翀炜指出:“作为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使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不牢,文化自信式微。因自身发展不足而使得无论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还是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都缺乏动力,而且这些交流的缺乏又更加导致未来发展动力的不足。”在与主流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广西民族文化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文化体系不健全,使广西民族文化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民族文化体系不健全,易造成人民对自身文化认知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文化认知,结果导致其应对外来文化冲击能力偏弱,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中,无法适应利用其它文化中的“精华”来改造、创新和发展自身文化,导致动力不足。如:梁庭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壮族文化虽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惰性,最大的问题是其还有断裂性。文化的断裂性,造成文化连续性不足,传承发展出现断层。

由此可见,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最大的传统困境是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出现断裂现象。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今濒临消失、灭绝的局面。如侗族大歌的听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传承人缺乏问题凸显;精妙绝伦的壮锦技艺因缺少支持传承步履维艰;瑶族吹笙挞鼓舞也同样面临失传的境况等,上述种种都亟待充分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

(二)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实困境

1、人民的文化意识不强。人民的意识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在意识中,重要的是凸显“主体性”,是个人本身具有的能动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原因,广西民族文化缺乏鲜明的特点,有的地区盲目开发旅游易导致商业化、同质化,加上没有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许多人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对本民族文化的由来、发展缺乏相应的思考。“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广西各民族人民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逐渐被外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改变和同化,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离开家乡去发达城市打工后,容易陷入“现代”是“先进”,“传统”是“落后”认知误区,容易造成对本民族文化不认同,更不用说去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2、政府思想认识偏差。地方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地方甚至错误地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就是最大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思维的影响下,造成社会上很少人去关心、重视民族文化,何谈去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3、传承人培养机制滞后。传承人培养机制的滞后,导致文化传承人不足,甚至出现断裂。随着老一辈传承人年级增大,新一代传承人激励机制不够,造成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人普遍年级偏大的现实。如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每年能拿到国家级补贴2万元和自治区级补贴0.5万元,这远远不能保证传承人的基本生活。打击传承人传承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是民族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广西每年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安排。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西共投入2.5亿元用于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事宜。这些资金的投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5、保护制度缺失。文化保护制度,是保证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正式颁布实施后,广西对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也有所改观,但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仅存在于局部的重大节庆、庆典之中。缺少日常性的制度性保护措施。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力量较为分散,没有凝成一股绳,难以稳定、持久的支撑。

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机制策略

(一)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对其所拥有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任务就是文化的认知、认同,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文化自觉,让其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力。要让各少数民族成员真正认知本民族文化,了解到民族文化具有的价值,克服传统就是落后、看不起民族文化的错误思想。

为达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文化,这既包括普及性的文化,也包括深层次文化。如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且节庆活动众多,要让各民族人员认识到他们的祖先是节日的创造者,对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如花山岩画在2016年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更需要在深层次去挖掘岩画背后的精神与内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增强其内在活力。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活态传承的保护模式是最有效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保护。怎么样才能实现活态传承的保护呢?教育绝对是首选。因此,對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需从学生抓起,让优秀的民族文化进入学校,进入课堂。

二是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语言是民族文化天然的“储存器”,各民族最鲜活的文化也往往藏于母语之中。当今的广西民族地区社会正处在一个急速转变的时期,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使得教育过程多采用普通话,易造成“普通话没学好,母语却丢失了”的结果,因此各级政府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确保“双语”教育也要在校园有效的开展。

三是大力推行民族文化普查机制。文化普查是了解民族文化家底的有效途径,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前提。对此,要采用“基层工作者+科研人员+当地民众”联合组队,运用规范的田野调查方法对民族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必要时也可采取录音、录像的方式完整记录,尽可能地还原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领传承与保护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天然优势,这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彰显。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规划工作。政府要组织专家、学者、地方精英、相关的各利益代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当然,这些规划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就容易陷入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思维。

二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的大框架下,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广西地区的自治权,加快制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修改完善现有文化建设的政府规章制度,使得广西民族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达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目的。

四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手机信息推送等各种途径宣扬民族文化,营造社会关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人民群众热爱和珍惜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社会氛围。据了解,目前广西20多个地市开设了壮语电视节目和壮语广播节目,在宣传和普及民族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经费支持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可以尝试通过融资等多种途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文化市场,主要用于建设文化的基础设施,如县、乡的文化馆,乡、镇和社会的表演舞台,确保文化传承与发展有载体,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当中。

六是以各种项目申报为契机,切实做好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广西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充分利用各种项目的申报契机,梳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传承民族文化的新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与智力支撑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这就决定了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是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人才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说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各级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是科研工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和挖掘。三是民族地区的地方精英对本民族文化发展责任的担当。同时,也应注重资源的整合,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平台。如2010年成立的广西桂学研究会,整合了科研队伍,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必须先保护传承人才。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断层,对此,应突破现有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向民族文化人才倾斜,大力培养年轻人,形成结构合理的老中青人才队伍。

一是注重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责任和保护工作水平,形成一支专兼职的保护队伍。

二是加强引进优秀人才,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以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到广西工作。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发现和培养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與专业人士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相关专业,并在培养方案、师资配置、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使培养的人才“出得去,有前途”,既具备社会生存、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的能力,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困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应立足于广西民族文化的原真性,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通过活态的传承模式,激发广西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及重要作用,增强自身责任感、自豪感、自信心,自觉加入到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行列中。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8-153.

[3]马翀炜.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J].思想战线,2019(4):22-32.

[4]梁庭望.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J].广西民族研究,1988(4):1-6.

[5]孙向前.旅游体验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商业经济,2020(7):33-34+192.

[6]黄金东.广西壮族文化保护传承机制探索[J].百色学院学报,2017(9):40-45.

[7]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8]龙丽佳.广西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民族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9(9):484-487.

作者简介

孙向前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学院)办公室,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广西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INORITY REPORT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谁远谁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