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的思考

2020-01-06张婧文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文交流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广泛的科技人文交流是推动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应充分发挥科技人文交流的引领作用、开拓科技人文交流的实现途径、构建科技人才交流保障机制、弘扬科技人文智慧。

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新时代,西部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事关“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大局、事关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现阶段,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依然存在差距。西部地区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但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广泛、深入的科技人文交流对于提升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充分发挥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

大开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人文交流的引领作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涵之一。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可以有效增进西部与东部地区互信互助,加强东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可以有效促进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地区间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与融合。同时,充分发挥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可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全球各国实现互利互赢的伟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枢纽的重要举措,是“一带一路”中陆上丝绸之路开拓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能够增进沿线国家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人文创新共同体建设。

科技人文交流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增加相互信任,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共同话语,有利于民心相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常态化科技人文交流对于巩固科技创新创业合作发展的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但与中东部地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发挥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至关重要。西部地区不能走闭环发展的道路,必须积极促进与中东部地区的科技人文交流。在广泛的科技人文交流过程中,西部地区可以积极吸取中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教训。在发展中不重复走落后的老路,不困于停滞不前的现状,积极促进科技人文资源的自发性最优配置。通过常态化科技人文交流工作,不断探索多渠道、多形式,有广度、有深度的交流合作。广泛的科技人文交流有助于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和统筹发展机制的创新。

不断开拓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

大开发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技人文交流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发展需求的识别与对接,能够有效避免区域特点、自身视野和利益框架的局限与束缚。不断开拓科技人文交流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实现路径、实现方式等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表现形式,以需求为导向、以目标为要求建立开放、共享、创新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围绕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学科、人员、项目、金融等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在引领相关领域颠覆性创新和跨越发展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科技人文创新合作新局面。

科技人文交流最终的落脚点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西部大开发中科技创新成本偏高导致科技创新机制的原动力不足,而造成科技创新成本过高的原因涉及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诸多环节。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西部高校、研究所、企业,各类智库、创新平台的现有优势,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新型智库与联盟。同时,积极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调动优势科研团队的主动性,建立科技人文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在广泛交流中发现一系列共同问题和重大挑战,基于西部发展的现实需求和远景规划,努力寻求发展方向的新突破,发展方式的新思路、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同时,进一步明确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主体对于创新链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建立科技人文交流合作长效机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应充分利用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需求对接机制,逐级建立科研技术转移机构。积极调动西部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具有高水平、前瞻性的智库、联盟和创新联合体。

积极构建科技人才交流机制

保障创新人才服务西部开发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科技人才是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创新力量,是创新驱动的先锋力量。近年来,在西部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科研培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需求量将大幅攀升。積极促进科技人才交流能够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保障科技人才的有序交流是激发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同时,为了持续保障西部大开发科技人才储备,应建立稳定的科技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破除科技人才流动的障碍和藩篱,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人才活力。科技人才交流工作应首先明确区域人才需求情况,布局重点领域,分步骤、分批次推进人才交流互动;其次,创造开放、包容、大气的科技人才交流氛围,尊重人才流动的自然规律,不得设置交流藩篱阻碍人才流动;其三,明确时间节点,确保科技人才交流工作的各项任务举措能够落地见实效。

实现科技人才交流的持续、稳定,应遵循“走出去、引进来、重培育”的态度,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短缺、科研成果高质量快速转化等问题。

在科技人才“走出去”方面,应积极通过国内国际两个渠道促进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开阔科技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强化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大格局意识;在科技人才“引进来”方面,应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聚焦高端科技人才,探索合作新模式。

西部地区应对标东部地区,积极探索柔性引进多元化措施、成果归属指导性建议等,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技人才“重培育”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现有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客观分析阻碍现有科技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针对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科技及人才的培育问题,积极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科技人才孵化机制。以青年科技人才为核心群体,通过一系列科技人文类活动,充分释放青年人才的活力、积极挖掘青年人才的智慧。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以及在行业内处于领先的企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孵化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企業应积极参与或者牵头搭建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完善科技人才交流机制。同时,科技人文交流中沟通效率是关键问题,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是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保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库,服务人才交流工作。逐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流动和评价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专项奖励。逐步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采取灵活的分配政策,将收入与贡献相匹配,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的人才头衔、科技称号评价机制。在科技人才交流工作中,针对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情况,应积极推进线上科技人才交流活动,推行无纸化管理流程,推行电子签章。进一步减轻科技人才的负担,主动简化耗时耗力的环节与过程,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完善科技人才交流机制服务西部大开发。

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奉献科技人文智慧

西部大开发是面对差距、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提出的全面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需要放眼世界科技前沿、需要满足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要用科技人文智慧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时代和民族使命。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着重提到“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可谓意味深长。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同样需要“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的引领。两种精神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都蕴含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崇高理想、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西迁精神”体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西迁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在内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

新时代科技人文交流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需要广大科技人文工作者积极参与和奉献,是需要用奋斗精神、开创精神、智慧力量书写的时代篇章。可见,新时代科技人文交流同样需要“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的引领,以理想信念为引领奉献科技人文智慧,推动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

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文工作者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理想信念是对目标任务的矢志不渝、是对重重阻碍的攻坚克难、是对道路选择的准确判断。西部大开发的总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努力的重大任务。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中,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同时,西部大开发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分析研判,尤其是在面临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时间节点时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和审慎决策。在困难、噪音中能够以理想信念为引领毫不松懈、奋斗始终。广泛的科技人文交流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西部大开发在实践中不断积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对于其他区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将会是宝贵的财富。常态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更是一个全社会持续互动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科技人文交流能够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促进合作,更好地造福西部,为西部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张婧文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人文交流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如此交流,太暖!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人文社科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