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下而上:“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新形态

2020-01-06王志军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联通学习者

□ 王志军,刘 璐

问题由两个案例说起。第一个例子是知乎上有一个名为“SherryLi禅玉”的加拿大华裔,五年前她还是一个高中生,但是非常热爱音乐。那段时间她注册了知乎,在上面提出了很多跟音乐相关的问题,并得到了很多音乐从业者的帮助和指点。后来她考上了伯克利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一名非常专业的音乐人,曾为《功夫熊猫3》作曲和填词,不久前发行了自己的专辑,直到现在还在知乎上分享关于音乐专业的问题。第二个例子是在一个讲述联通主义学习理念的《网络化学习者》(Networked student)[1]视频中,介绍了一位高中生学习美国心理学课程的独特历程。他每周去学校上三天课,其他两天在网上学习。他的老师是一位联通主义者,上课从来不讲授任何内容,但明确这门课程可以包括任何主题,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鼓励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建立新的连接。这位高中生参与网上学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个人学习网络,他查阅了许多美国心理学的网站、相关的学者、同行评审的论文以及研究者的博客。他通过订阅器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与分享,及时接收内容更新,并与顶尖学者和专业人士保持联系,从而建构自己的专业网络。他通过博客发表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并与领域内的人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快速学习这个领域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积极与最专业的人士展开互动,从而提升自己。

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正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之外不断地产生与发展。同时,以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知识付费等形式呈现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规模达2 517.6亿元,付费用户数达1.35亿人,未来短期内增速保持在20%左右。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市场主体,占比达80%;K12教育快速壮大,近6年占比几乎翻番。[2]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以及MOOCs、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习本课堂)、中国未来之星教育CEO训练营、中国教育创新沙龙、中国教育创新科技展中涌现的各种创新性教育产品,体现出互联网正在自下而上地创生大量的教育资源、服务与学习环境。

区别于传统的系统化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正在基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生活与家庭教育[3]等方面需要,开始一种自发、多样、非正式和持续性的学习。一种自下而上的终身学习新形态就在这种个体内在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建构与形成。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每一位从业者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升,不断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的欲望和需求,是其背后的内在原因。《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书指出,“在未来,仅仅接受某个阶段的教育并不代表能够面向未来,传统的正式学习(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无法完全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终身学习仍然是保证人们长期职业生涯最明确的答案”[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环境中的终身学习进行重新定义和审视,应当重视教育实践中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来建构“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体系。

一、“互联网+”推动终身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

近一百年,国际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诞生、复兴、构建、深化与拓展、理论的多元化与实践的国际化五个阶段。[5]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概念源于二战以后知识社会的形成、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公民学习权保障的需要。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6]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7]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同年,埃德加·富尔在终身学习概念制度化的报告《学习的目的》中指出,“每一个人必须自我定位,在其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学习”。1996年的《德洛尔报告》[8]提出了 “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终身学习不仅成为全球最广泛共享的教育政策目标之一,而且成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种规范。[9]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政府政策驱动的模式。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 “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定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10]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11]从相关政策的表述来看,我国一直重视自上而下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在研究层面,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内容由终身教育基本理论逐渐转向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等,研究主题呈现实践性、应用性特点。[1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研究者也开始思考“互联网+”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13-14]不过上述研究的视角依然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建构的视角。

与此同时,在技术、个体需求、企业的参与与推动之下,一种自下而上的终身学习实践正在蓬勃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由于受技术、环境、思维、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个体只能跟传统的社会关系(包括师生、亲友、邻里、同事、同学等)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展开互动。此时终身学习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但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充了人的互动能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到网络环境中,任何人也都有机会跟专业的人或者资源之间建立联系[15],从而在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实践。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互联网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空间对教师、学生、学习的定位,而是进入到由互联网技术所创建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具有信息贡献草根化、信息生产众筹化、信息选择个性化、连结关系网络化以及信息与行为的可量化五点特征[16],这五个特点使得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实践与传统的教与学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正式学习是发生在物理空间中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校与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为线性化的,并且学习方式相对简单、封闭。而“互联网+”时代非正式学习视角下的终身学习与传统学习并不相同,学习既发生在物理空间中,又发生在网络(信息)空间中。学习者通过网络互联从连接的其他学习者、学习群组中获得、建构并创建知识,学习途径变得非线性化、网络化,学习开始表现出开放、复杂、多样等特征。

二、“互联网+”时代对终身学习的新认识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强调了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向,并且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主动开展自我导向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是传统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强调的“终身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催生出的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应该更新对终身学习的认识。

1.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境域化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人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引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主动性。即境域化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从传统的、提纯了的、精炼的知识走向了回归人类的全部知识的知识回归现象,即回归论的知识观[16],知识具有海量、动态、境域化以及动态性等特点。每一个个体都会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发展等的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一些学习者还能参与到境域化的知识创造与生成的过程中。社会的发展与职场的需要,使得每一个人都在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成为一种帮助我们自身适应变化、提高能力、获得长期发展的有效途径。终身学习真正成了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17]

2.终身学习是自我导向学习和网络导向学习的综合体

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自我导向理论的研究是成人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终身学习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18-19]虽然在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多把成人当做接受教育的相对被动的学习者。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人学习力的提升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的觉醒,作为终身学习主体的成人,已经越来越具备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自我导向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主流。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必然又是一种网络导向的学习。因为,每一个学习者所建构的个人学习网络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大学习网络中的一部分。借助于互联网,学习者可以在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网络中,一次又一次地与他人和不同技术进行互动。他们与具有相似或不同背景的人或拥有更多网络的人共享资源,共同创建学习工具,并进行联系和沟通。他们依靠社交、技术和信息网络来指导他们的活动。[20]在此过程中其个人学习网络逐渐形成。学习者的行为既受其个人学习网络的影响,又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是自我导向学习和网络导向学习的综合体。

3.联通是终身学习的本质,个人学习网络的建构是重点

在联通的过程中学习者实现了个人学习网络的建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系统是一个与社会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21],“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即在于每一个参与者或者参与群体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上进行多种层次的教学交互,联通外部网络,并促进自身的学习网络建构和发展[15]。世界本身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广义上,婴幼儿自出生起就开始通过与周围网络之间的互动进行学习。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建构网络,建立网络之间的连接,并保证信息流动能够畅通的过程,换言之,即联通的过程。[15]联通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15],也是“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本质。联通使得个体之间、个体与有价值的信息源之间建立了动态的信息共享路径与网络连接。例如以群体互动、开放、连接、知识创新为特点的社群化学习,通过联通实现网络中高质量的互动、共享以及持续的知识创生。[22]

有研究者指出,个人学习网络是在个人学习环境发展和促进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资本和连接的总和。[23]“互联网+”时代的个人学习网络不仅仅是由技术环境和物理环境共同组成的学习空间,例如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空间,还是一个由其所联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以及由联通的知识所组成的个人知识网络的综合体。即个人学习网络是在技术与物理空间之上融合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的综合体。学习者参与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根据自身的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扩充、发展、优化自身的个人学习网络,实现信息流通的过程。

因此,个人学习网络的建构是“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重点。成功的个人学习网络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长的网络,它能够对输入网络中的内容做出反应,能够生成结果,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回应。[24]

三、“互联网+” 时代终身学习的新特征

基于上述对“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重新定位和认识,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这种自下而上的终身学习新形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征,分别为学习理念联通化、学习途径网络化、学习方式多元化以及学习者身份多样化。

1.学习理念联通化

如前所述,联通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也是“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本质。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转变对学习理念的认识,用联通化的理念指导终身学习的开展。即学习者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境域化问题、学习的需求,借助于互联网,与对应的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前沿的、一线的或者顶级的实践者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有效互动,从而达到问题解决与需求满足的目的。同时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信息、资源以及其他人之间深度的联通,甚至是协同知识创生,并进一步扩充、发展和优化个人学习网络。因此“互联网+”时代,知识观也发生了变化。

2.学习途径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联通化特性,决定了其学习途径网络化。同时,也正是“互联网+”这一技术和空间背景所具有的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的能力,导致了我们今天对终身学习的新定位和新认识的发生。学习者只有在网络化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跨组织、领域、地域和时间的更广范围内的联通。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网络现象,学习即连接的建立与网络的形成。[25-26]“互联网+”不仅导致了学习途径的网络化,借助于互联网,基于联通这一终身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更呈现网络化。换言之,即学习者实现了个人概念网络、社会网络和认知神经网络的全面发展[27]。从当前具体的实践来看,互联网具备随时随地联通全球众多知名专家、实践者的能力,众多互联网企业正基于这一特性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创新。例如“喜马拉雅”“得到”等平台为学习内容的生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充足的线上虚拟空间,形成了所有参与者共建共享的网络化的学习生态体系。

3.学习方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这种多元化体现在学习场景的多元化、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学习选择的多元化等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具有线上线下学习空间融合的特点,学习场景可以脱离传统的物理空间,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互联网环境中的学习内容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特点,“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不仅存在于单个个体的头脑中,而且存在于由个体、组织等不同主体组成的网络中。学习内容可以来自教师、书本、视频,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碰撞而产生。“互联网+教育”拥有着把全社会蕴藏的丰富资源汇聚并使其流动起来的能力[16],因此其资源种类对比传统学校教育资源更加多元。面对丰富的学习场景、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学习者的选择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例如,对于一些人,持续读书就是其终身学习的方式。但是有的学习者会选择用听音频、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用各种知识服务类的社交App与别人讨论、交流。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不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选择空间很大,且选择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

4.学习者身份多样化

《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前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和发展,导致行业日益专业化。一个人是某一领域的顶级专家,但同时也是其他领域的初学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联合多领域的专业化人士进行协同解决。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专业化的表达。同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其他人之间快速建立连接。因此,学习者的身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他人的教师,同时也在某一领域甚至更多的领域成为他人的学生。即人人都是终身学习者,人人可以为师,也可以为生。由不同类型的用户连接而成的网络就是一所大学,这个大学中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学生的角色。用户可以随时转变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在为网络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网络又为个体的发展提供营养,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四、助力“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新举措

目前,我们还处于“互联网+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样,“互联网+”时代这种自下而上的终身学习新形态也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当前的终身学习还是以成人的非正式学习为主,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正在努力激发和汇聚所有人,包括研究者、实践者的力量,推动着学习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吴遵民认为自上而下的终身教育体系难以建构,原因如下:(1)国民教育体系的转型与整合难以实现;(2)校外教育发展存在着体制问题;(3)终身教育与各种教育资源难以整合;(4)国家终身教育立法难以实现。[6]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终身学习实践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自下而上建构终身学习体系的可能性。结合当前的终身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快速发展。

1.多主体:政府、企业以及个体共同参与建设多模式的终身学习

“互联网+”时代,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终身学习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也需要依托于政府、企业、各个组织机构与个体之间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实现协同互补。为了充分保护好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可以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推动”“众筹”以及“草根满足草根”三种模式,推动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新形态的生成。

(1)政府引导、企业推动模式。我国传统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多依靠政府的政策与法律引导。而在“互联网+”时代及终身学习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企业在满足用户的现实学习需求、教育市场扩充、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是一个重要的终身学习发展的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应该起到引导企业投入、把控市场方向、营造良好的企业生存环境的作用,以此推动自下而上的终身学习快速发展。秉承“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一起办”的原则,由政府颁布相关引导性的政策与文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学习服务来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区别于基础教育等教育阶段主要由政府推动建立的模式,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因为企业能够切实抓住学习者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加强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引导更多有志于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企业家投身终身学习体系建构与发展的大浪潮中。

(2)众筹模式。终身学习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我们应该允许更多多样化、多元化主体投身更多高质量的终身学习产品与服务体系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但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当下的基础性技术手段、网络环境已经具备,但是在相关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单个企业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很难开发出高水平的产品与服务。因此,教育类的产品低质量、重复性问题比较严重,而真正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高质量、差异化、体验佳的产品与服务则非常缺乏。同时,教育是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必然涉及大量经费的投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众筹模式。通过资金众筹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师资众筹来解决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等。在师资聘请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行业或者领域内聘请多个一线的顶级实践者来开设课程。一个学生可以跟多个师傅,集百家所长。众筹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不仅缓解了资金投入问题,课程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同时由于众筹项目的部分支持者本身就是消费者,因此,产品在未制作之前就已经存在大批的用户市场。

(3)草根满足草根模式。互联网环境下形成了内容导向的“草根”满足“草根”的终身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并不像传统学习过程那样,学习内容存在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中;而是信息与知识的生产和传递同时发生,学与教的过程脱离传统的社会关系,并且可能并不存在类似于“权威”“专家”这样的身份,学习者之间可以共同交流、互相帮助。而这种“草根”满足“草根”的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更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技术和数据:支撑个体终身学习环境

相对于传统学习,基于互联网的终身学习其优势在于: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终身学习环境与学习空间的创设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交互痕迹都以数据形式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可以为技术赋能、为学习赋能,从而有助于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空间,有助于更高品质的学习产品、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发。Web2.0工具和社交媒体是当前主流的互联网环境,其所支持的开放、分享、协作、创造、联通的特性为终身学习环境与学习空间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该环境是学习者开展学习,与其他学习者深入交流和互动的核心空间。由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网络环境中相应群体网络化生存空间的差异性,导致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空间不依赖于某一个特定的技术或空间,而是分布在网络中的多种技术和空间中。终身学习空间所涉及的工具和技术丰富多样,是一种分布式的学习环境。同时,空间中所留存的数据,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构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与平台,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有助于更加开放、灵活、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环境和空间的建构。

3.学习资源:促进动态化知识生成

对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吴遵民特别强调了教育资源及其质量建设的重要性[6]。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或者课程,是终身学习中进行高品质学习的重要前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建构的方式以外,互联网环境下,资源的建设开始“活化”,更加强调用户使用过程中所认可和生成的高品质学习资源。即是说,我们应该让学习资源“活”起来,充分利用集体与平台的智慧,使学习资源不断进化与发展,促进动态化知识生成。因此,“互联网+”时代的高质量学习资源建设方式,就像前面提到的众筹课程设计模式,应该更突出用户参与。当前,相关实践也正在发展,例如近几年兴起的知识付费现象。学习者为知识内容付费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其对于资源质量的认可,该模式可以为终身学习体系中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建设提供启示。当前互联网环境中还存在着众多的信息沉淀现象,例如知乎中的问答,随着问答频次不断发生,密度不断加强,知识就沉淀下来了。这种知识沉淀既是一种内容筛选机制,保证资源的质量,同时又能促进互联网环境中知识的动态化生成。除此之外,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越来越多的系统和平台也具备了学习的智能,可以自动关联和推荐高质量的内容。

4.学习支持服务:追求积极学习体验

“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的核心驱动为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不断满足,在这种学习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构建积极的学习体验的关键。当前很多网络课程在运营过程中,学习内容发布到学习平台之后,课程建设者并未提供相关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关注,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和焦虑感,导致辍学率非常高。互联网环境的终身学习实践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很多移动学习资源的提供方,会在社交App(微信、QQ)中建立一个由助教和学习者组成的学习群,通过这种方式发布课程信息,对学习者进行督促与管理。除此之外,很多在线课程的提供者会采用“直播答疑”“学习打卡”“线下沙龙”“专门的研讨会”“积分奖励”等多种方式积极响应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并提供建立连接的机会,来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学习同伴持续存在的学习环境,构建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

五、总结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实现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共存,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延续终生”[28],该文件强调了终身学习在未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外部社会环境改变及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并促使终身学习理念贯彻于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相关实践的发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终身学习的新形态,并看到了终身学习发展的新思路与方向。

虽然当前的“互联网+教育”领域存在着众多的终身学习实践,但是终身学习理论尚不完备,整体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需要所有有志于终身教育或者说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转变自身的认识,看到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自下而上的新形态的终身学习体系建构的机会与可能。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企业、研究者以及个体参与到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之中,为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未来“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将会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依靠学校教育、校外学习、家庭教育、生活中的学习以及企业与组织学习等各种类型的学习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联通,终身学习真正能够服务于人的生活需求、社会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通过全体成员的参与,必将建构出高度开放、灵活多样的,能适应和服务于每一个个体的终身学习生态体系。[15]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联通学习者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联通发展历史,理解函数概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