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2020-01-05刘红梅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重要性现状

刘红梅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基础且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该学科,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品德,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文章对小学生品德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品德;现状;重要性;培养策略

一、引言

品德是一个人的基础修养,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小学阶段是为学生树立正确品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逐步渗透品德教育,将会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提供重要的帮助。小学语文课程通常会涉及识字、阅读、写字、口语交际以及写作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该承担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树立健康、优秀的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品德培养的现状

小学阶段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生搬硬套书本内容,导致小学生缺乏对品德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在对思想品德知识进行传递时,往往只注重浅显的含义,无法达到使学生活学活用的目的,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其次,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优秀品质的关键时期,社会科技不断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中的信息参差不齐,很多没有筛选过的内容就直接传达给小学生,影响了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并未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因此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培训的现状有待改变[1]。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道德品质素养渗透其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的品德具有三方面的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目标,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社会校风。

1.符合现代教育目标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弊端很多,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渗透。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之下,现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目的。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之外,还应该融入品德教育,不断发挥出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符合现代学科教育的基础目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促進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处于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心智还是认知能力都较差,对于外界社会更是不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尤其要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小学语文这门课程除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该融入品德教育。首先,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人文精神内涵的一些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可以逐步达到渗透道德精神的相关目的,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为小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个人行为与处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朋友之间相处时,很容易发生矛盾。而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朋友之间友好团结、尊敬父母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和他人更好地交流相处,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2]。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小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喜欢模仿他人,受好奇心驱使而做出某些行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生必然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课本为载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比如遇到教师应问好,垃圾要主动丢进垃圾桶等。其次,作为教师应该举止文明,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小学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良好品德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勿直接灌输。例如教师直接阐述让学生尊敬父母、友爱同学,一般难以起到渗透品德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良好品德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和品德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直接反映了两个人的品德:周瑜险恶,嫉贤妒才;诸葛亮足智多谋。两个人物的充分对比,也表明了“邪不压正”的道理。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草船借箭”的影视片段,为学生制作一个短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赏,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优秀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学生成长的榜样[3]。

2.小组合作教学,促进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同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下非常重要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同,教师可以基于课本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对某些内容进行讨论,加强小组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良好品德在小学生内心形成。

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的是官军收复失地之后诗人的欣喜若狂和返乡的场景,间接反映了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由学生独自试着赏析,随后在小组内部讨论赏析的结果,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述赏析结果,即这首古诗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渗透良好品德

课本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良好的品德,除了在思想层面重视之外,还应该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真正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挖掘课本中存在的生活元素,引发学生的感想,逐步渗透良好的品德。

比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第一部分描写了园子里的树和昆虫,和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类似;第二部分描述的是作者和祖父在园子中一起玩耍与劳动的场景;第三部分描写的是在园子中快乐成长的过程,人和植物、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整篇文章渗透的是保护自然以及对美好亲情的歌颂,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写生活中与父母或者祖父母在一起的场景,可以先让学生在班级分享,随后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真情实感,继而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知,表達对亲人的尊重之情[4]。

4.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创造良好的品德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崇高伟大的形象。立德树人教育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传递,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还是日常和学生相处时,都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好奇心与模仿性较强,尤其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人是一种素质,也是基本的品德。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学会尊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回答。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更应该注重平等,给予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身想法的机会,也不要忽略每个学生做事情的细节,彰显出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与尊重。总之,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要有耐心,为学生树立为人处世的榜样。

五、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的学习会伴随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能够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指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式,创造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对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良好品质的感知。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分析课本内容,加强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同。再次,良好的品质和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生活元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渗透良好的品德教育。最后,教师要发挥引领的作用,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创造较好的品德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陆元辉.论品德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20(05):87.

[2]王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04):46.

[3]杨媛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礼仪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06):81.

[4]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重要性现状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