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南县小型水库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5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莒南县划界专职

(1.莒南县石莲子水利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18;2.莒南县陡山水库管理处,山东 莒南 276612;3.莒南县抗旱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莒南县位于鲁东南,总面积1752km2,其中耕地面积109.6万亩。辖16个镇(街)、266个行政村(社区),人口108万。境内有小型水库191座,其中小(1)型33座,小(2)型158座,控制流域面积302.77km2,总库容1.16亿m3,其中兴利库容0.69亿m3,设计灌溉面积33.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14万亩。这些水库,绝大部分分布于山丘地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生态等多种功能,多年来,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保障饮水安全和生态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受水库修建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普遍存在着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等问题。运行多年后,无人管理、无钱投入的体制问题凸显;防洪能力低、渗水漏水等安全问题成为巨大隐患;确权划界未落实、水污染、环境乱,也是水库管理的瓶颈。为此,莒南县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解决了一些水库管理的老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

1 体制改革,开辟水库管理新途径

莒南县小型水库的所有权大部分属于村集体,少部分属于镇街政府(办事处)。长期以来,由于很多镇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对水库的管理和投入。2014年,莒南县成为全省首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率先对全县小型水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试点。之后,又先后成功创建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标准县和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小型水库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1 建立管护体制

1.1.1 明确管护主体,确保“有单位管”

明确小型水库所在地的镇街政府(办事处)作为管护主体,镇(街)水利服务中心作为日常管理机构,县水利局负责监管。

1.1.2 聘用水库专职管理员,确保“有人管”

水库专职管理员由村两委推荐、镇(街)水利服务中心审核、镇政府批准,实行合同管理,一年一聘,按照小(1)型水库2名/座、小(2)型1名/座配备。年龄在60周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勤劳正直,工作时间有保障,熟悉工程情况,能识别基本险情,是水库所在地村民。水库专职管理员负责水库日常巡查、监督、维护、保洁等,每周巡查水库不少于两次,要求坝顶平整,坝前砌石护坡无塌陷,坝后草皮整齐,排水顺畅,坝体及水面整洁,水库管理范围内无垃圾,发现违法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上岗前由县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全县拟聘用水库专职管理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水库防汛、日常管护和巡查监督等基本知识,提高其履行职责的基本业务素质,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

1.1.3 落实管护经费,确保“有钱管”

按照《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实施指导方案》《莒南县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管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管护经费由管护主体负责筹措,其中水库水费、承包费、租赁费等收入专项用于水库管护,不得挪用。财政部门按照小(1)型水库3万元/(年·座)、小(2)型水库1.5万元/(年·座)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用于水库专职管理员聘用的补助经费平均0.5万元/年·人,省、市、县财政部门按照1∶1∶1的比例进行补助。2014年以来,财政部门每年落实管护经费336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12万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为适应新形势,加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力度,从2020年开始,财政部门执行补助新标准:小(1)型水库6万元/(年·座)、小(2)型水库3万元/(年·座),省、市、县财政补助比例不变。

1.2 健全运行机制

1.2.1 实行水库维修养护制度,告别“重建轻管”

对水库日常出现的问题,例如排水沟整修、路沿石更换、公示牌更新、启闭机维修、管理房维修等维修养护项目,每年经镇(街)水利服务中心统计,以县为单位打捆招标,由县水利局与具有相应资质的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县水利局对维修养护项目进行督查;完工后,县水利局委托中介机构对维修养护项目进行计量、审计;县财政局依据施工合同和审计报告拨付施工单位工程款,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养护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水库维修养护制度,使水利设施能及时得到维修养护,避免小问题酿成大毛病。

1.2.2 多方施策,确保“管得好”

一是制定《莒南县小型水库管理办法》《莒南县小型水库专职管理人员考核细则》,细化管理规则,使小型水库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采用“例会制”“以干带训”方式,切实提高水库专职管理员履职意识和操作技能。三是严格考核。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由镇(街)水利服务中心根据各位水库专职管理员的日常表现、工作成绩,进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根据考核等次发放绩效补助,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对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四是结合水库维修养护,改善大坝外观。例如,坝顶采用光滑路沿石,坝后坡栽植草皮。五是管理智能化。建立“互联网+水库巡检平台”,水库专职管理员的巡查轨迹、水库大坝外观可随时上传,实现即时管理、即时监督。

1.3 落实安全责任

按照隶属关系和分级管理原则,镇街政府(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小型水库防汛抗旱、大坝安全负总责。县政府以正式文件公布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其中,水库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均由镇级领导担任,管理单位责任人由镇(街)水利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政府责任人对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负总责,主管部门责任人负监管责任,管理单位责任人负直接责任。

2 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大隐患

很多小型水库由于受当时建库条件限制,存在安全隐患,加之多年运行又缺乏管护,虽经几次加固,但由于投资少,水库多,基本是应急加固。2015年,县水利局组织对问题明显的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有93座小型水库属于三类坝,不满足防洪要求,存在安全运行风险。近年来,莒南县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支持,已累计完成8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其中小(1)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82座,完成投资8828万元。

2.1 三类坝存在的主要险情隐患

a.大坝黏土心墙顶部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坝顶高程低;无防浪墙。

b.大坝迎水坡护坡石厚度小,护坡石与坝体土之间无垫层;坝顶为泥结碎石路面;坝后坡局部偏陡;坝后草皮质量差,局部坝体土裸露;无坝脚排水沟。

c.坝后渗漏。

d.溢洪道过流断面不规则,无溢流堰或溢流堰破损,导流墙破损,无交通桥。

e.闸门、启闭机损坏,放水洞引桥老化无防护,启闭机房破损。

f.无管理房、大坝照明设施,防汛路不通畅。

2.2 采取的主要除险加固措施

2.2.1 大坝

a.大坝黏土心墙接高。根据当地材料,心墙可以用黏土压实接高,或用水泥搅拌桩灌浆接高。

b.坝顶覆土压实,满足坝顶高程要求;新建防浪墙。

c.坝顶路面采用C30混凝土硬化,下游侧设花岗岩锯解路沿石。

d.迎水坡干砌石用花岗岩,厚度不小于15cm;下设垫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粗砂、土工布、碎石。

e.下游坝坡补土放坡;铺植中华结缕草皮护坡。

f.新建坝坡排水沟、坝脚排水沟。

g.灌浆截渗;坝坡渗水点处建反滤池;坝后设贴坡排水和反滤式排水沟。

2.2.2 溢洪道

溢洪道按设计断面开挖整治,新建溢流堰、护底、导流墙、防汛交通桥。

2.2.3 放水洞

更换闸门、启闭机,新建放水洞引桥并设防护栏,改建启闭机房。

2.2.4 其他

新建管理房,增设水文观测尺、水位及雨量自动监测设施、景观石标示牌、太阳能路灯。

2.3 加固后取得的成效

a.提高了防洪能力,保障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头顶库、连环库,安全意义重大。

b.保障了水库发挥农业灌溉、居民饮水、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c.美化了环境。这次水库加固,使整个水库大坝面貌焕然一新,打造了一座座精品工程,为人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去处。

d.水库专职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由原来的修修补补,转向巡查、看护,降低了劳动强度,为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

e.改善了办公环境。新建的管理房,为水库专职管理员提供了办公和休息的场所,养护工具也有了存放点,便于开展工作。

f.这次水库加固,标本兼治,既消除了困扰多年的安全隐患,去除了病根,又增设了水库管理设施,还改善了大坝外观,解决了水库管理多年来想解决却无力解决的问题。为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湖长制”,助推水库管理新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莒南县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于2018年8月,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湖长制。县委书记、县长任县级总湖长,对全县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镇党委书记、镇长任镇级总湖长,对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担任镇级湖长,河湖所在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湖长,对河湖管理保护负直接责任。

鉴于小型水库属于人工湖泊,具有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因此莒南县将其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老问题,助推小型水库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3.1 进行确权划界

水库边界不清、管理范围不明,是导致水库岸线萎缩、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河湖“四乱”泛滥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水利管理单位希望对小型水库进行确权划界,但由于此事比较敏感、复杂,一直没能实现。因此,一些小型水库周边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水库管理范围仅限于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洞。2019年初,县政府决定,由县水利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小型水库进行现场勘测、地籍调查,年底前全部完成确权划界工作,明确管理范围,并埋设界桩,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费用由县财政承担。目前,全县191座小型水库已全部完成确权划界工作,划界成果建立了电子档案,纳入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和自然资源数据库。确权划界,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管理范围,为水库管理奠定了基础。

3.2 实施“河湖清违”

在完成水库确权划界的基础上,莒南县及时启动了“河湖清违”专项行动,对水库管理范围内的乱圈、乱占、乱建、乱采等违法活动进行了清理。在实施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各级湖长亲临一线,实地巡查,亲自部署,亲自督导。二是水库专职管理员、水库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深入现场,摸清违法问题现状,列出问题清单。三是各级总湖长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从严、从快抓好问题整改。据统计,本次专项行动,共拆除水库管理范围内违建房屋56座、养殖场34个、阻水建筑物5处,清理非法林木345棵,整顿了水库周边环境,为今后有效管理扫除了障碍。

3.3 开展污染治理

多年来,一些水库养殖承包户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放养,向水库投放大量猪粪,以达到肥水增产的目的;有的进行网箱养殖,定时投放大量饵料,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和新时代老百姓对水美景美生态美的追求和向往很不相符。为此,镇级湖长协调生态环保部门、综合执法部门、渔业部门和水利部门,进行了专项治理。这次活动,共清理拟向水库投放的粪堆12处,清理网箱15个,并责成水库养殖承包户和发包方签订养殖补充协议,规定今后禁止有污染水体的行为。现在,水库水质已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4 结 语

小型水库在山丘地区面广量多、工程小、效益大,由于诸多因素,存在的隐患也比较多。多年来,管理机构不明确,无人管、无钱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小型水库效益发挥和运行安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薄弱环节。莒南县采取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了上述难题。同时,借助除险加固,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工程外观和工作条件,为小型水库长效、规范管理打下了基础。而“湖长制”的东风,又为小型水库完成了确权划界,清除了河湖“四乱”,整治了水库污染,为小型水库管理新发展扫除了障碍。现在,莒南县的小型水库管理工作,正走在标准化、规范化、职能化的道路上,成为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的一个标杆和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莒南县划界专职
论岛屿对海洋划界不成比例的效果
——基于国际司法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研究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如何处理“争端”*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星空下的我们
闲散生活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平欧杂交榛在莒南县的栽培技术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