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探究

2020-01-05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秦岭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地位[1]。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坚持工程建设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两手抓,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秩序,完善管理体制措施,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千年生态工程,切实筑牢秦岭这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

1 主要目标

引汉济渭工程作为国家水资源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建设项目,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组成,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水利工程。其中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的黄池沟配水枢纽和南干线部分线路(约91km)涉及秦岭生态保护范围。为了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环境、全面实施文明工地建设及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建成以后达到涵养秦岭资源、美化环境的目标,同时为将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工程而蓄力。

2 主要任务

2.1 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可分为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与污染防治两部分。一方面严格按照环评内容及相关规定要求,对施工期洞内涌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进行严格管控,管理、维护好废水处理设施,做到淤泥干化后合理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在岭北工区,修建了高标准的“高效池+石英砂池+活性炭池”三级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涌水达到一般县城自来水水质处理水平,实现污水零排放;二期工程建设将考虑合理布设移动式水处理设施,以解决因配水线路长、标段多等原因造成的废水量不稳定问题,同时又能控制资金投入。另一方面, 2016年9月23日,引汉济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正式由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该水源地处于汉江上游的秦巴山区,对维护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将加快完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保护区勘测定界工作,全面保护秦岭水源区水质及生态环境、保障用水安全。

2.2 大气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中,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严控单响药量,孔口用水袋覆盖以减少扬尘。同时确保施工敏感区域高效除尘器正常运行,尤其在三河口砂石料加工系统中安装四台布袋式脉冲除尘器,并定期进行维护。输配水工程开工后,进一步加强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道路路面养护,控制车速,实现施工运输车辆尾气达标排放。严格把控砂石料加工系统的设计,考虑采用全封闭式方案,配置高效率除尘设施,有效减缓大气环境污染,保证除尘效果满足环评要求。

2.3 声环境保护

敏感区域在夜间禁止爆破,以防产生较大噪声。对主要敏感区域、施工道路沿线修建声屏障、减速带等设施,并架设禁鸣限速标志。将作业时间分段合理安排,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达到降低运行噪声的效果;对用以砂石加工、混凝土拌和等振动大的设备加装减噪槽、减振机座,在主要产生噪声的车间修建隔声罩等,有效减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噪声污染。

2.4 固废管理

本文所称固废涉及施工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弃物等。按照各区域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保洁人员,合理调整垃圾桶间隔距离,有效预防垃圾的乱堆乱放,减少疾病传播途径。实行危废物台账管理,施工单位与有处置危废物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按照环评等要求严格设置危废暂存间,尤其对机修废油、蓄电池等危险有害物品要严格管控,做到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全部得到合理转运与处置,有效预防危险废弃物对秦岭保护范围内水质、土壤的污染。

2.5 水土保持

一方面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工程涉及的秦岭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进开展创建“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活动,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调水、输配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全部达标。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减轻土壤侵蚀强度,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改善生态环境[3]。另一方面创新水土保持理念,建立科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在生态文明工程创建中推广应用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工作信息化建设[4]。

2.6 生物多样性保护

a.在调水工程建设期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砍伐树木。在施工区及周边设置警示牌和宣传牌,持续开展保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保护生态的意识。一是为避免物种单一,在施行植被修复措施时充分考虑植被覆盖率,同时保证多样化。以“适地适草、适地适树”为原则,选择根系发达、有较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的植物种类。二是做好鱼道、鱼类增殖站、分层取水设施、拦鱼设施、捕捞过坝、生态滚水堰、人工鱼巢、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等生态环保专项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按期投产使用。按照设计方案建造“亚洲最高标准”的黄金峡鱼类增殖站,充分发挥鱼类增殖站环保、繁殖、科普的一体化功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b.输配水工程将采取避让及减少在生态敏感区内占地等措施;对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须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对水源地、湿地公园采取地下水水位下降防治措施,灌浆应选用水玻璃等无毒环保的无机化学灌浆材料;按照湿地保护“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对涉及秦岭保护的湿地进行集中恢复,确保施工期恢复到位。临时占用湿地资源须编制生态环境恢复方案,在临时占用湿地资源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5];开展施工期环境空气、噪声监测和水生生态、陆生生态调查,以全面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效果,致力保护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

2.7 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设计、布置、建设新建集镇、农村集中建筑物及生态环保设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居民集中区域建设完善供排水、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设施,组织推广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减缓新增移民安置点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

2.8 施工区人群健康安全

建设工地每年开展两次消、杀、灭工作,不定期开展参建工人免费体检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健康水准。

2.9 全面推进网络化管理

在四级环水保管理体系(公司、分公司、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监理、施工单位)的基础上,对分公司、环水保专职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局域划分,将每个渣场、料场、施工道路、临时措施划分给具体责任单位,落实具体责任人,构建区域划分明确、责任落实明确、管理任务明确的秦岭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各级网络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检查督导、快速处置、严肃问责,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危害秦岭生态的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2.10 文明工地建设

以“驻地建设庭院化、现场标志标识统一化、施工便道砂石化、施工管理规范化”等为准则,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环境,提高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监督检查,致力打造干净整洁、安全文明的施工工地。

3 保障措施

3.1 统一思想,提高秦岭生态环保意识

公司内部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参与活动等方式,充分体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清醒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升政治站位,扎扎实实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2 发挥体系职能

成立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任副组长,公司相关部门、分公司负责人任成员,对施工区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负主体责任。一是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加大对施工区的巡查力度,定期开展环水保工作大检查。二是加强分公司、监理单位对施工区的监管工作。三是完善四级环保管理体系(由公司、分公司、监理单位、监测单位、施工单位构成),有效发挥体系职能。

3.3 强化制度建设

针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内部管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制定了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施工期飞行检查办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考核基金管理办法、施工期监理管理办法等文件,涵盖管理、检查、监理、考核、处罚等内容。一方面,公司将根据工程进度、环保要求等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为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积极配合,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3.4 细化目标考核

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与施工单位每年签订《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书》,其内容根据工程进度及涉及秦岭范围大小等特点定期进行完善,对造成秦岭生态环境破坏的施工单位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5 强化过程监管,完善检查机制

实行专职专员、具体经费制度,积极推进秦岭保护工作,完善引汉济渭工程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设置。严格落实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各项环水保管理制度,对施工区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工作,及时下发通报及整改意见,分公司积极督促,监理单位跟进整改进度,施工单位具体执行,形成消除隐患的良好循环。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大无人机的检查力度,以定期及不定期的方式对工区全方位进行检查[6]。另一方面,实行24小时全面监控,环保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手机软件实时对全工区61个环水保重点部位监控,为进一步细化视频监控管理职责,由分公司、监理单位定期向公司相关环水保管理人员汇报工区环保设施是否正常,避免疏漏事件的发生。

3.6 强化宣传,营造企业生态环保氛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抓上手、摆上位的理念深入传达到一线施工人员,正确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一是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以及干部大会上,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秦岭生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二是依托“引汉济渭大讲堂”平台,邀请业内专家按期开展讲座,深入、细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扩宽培训人群,要求分公司、施工单位专职人员按时参加。三是以“6·5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为契机,坚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现场发放《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宣传册》等法律法规资料,宣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营造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建设氛围,使关注秦岭、保护秦岭成为参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行动自觉。

4 思 考

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致力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明确保护目标→分解保护任务→提供保障措施”的整体思路,并在调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吸取经验,及时查漏补缺。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设中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计,在招标时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参建单位的合同约定内容,监管过程中合理运用奖罚措施,确保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模式的良性循环,持续致力于保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成效,并在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达到涵养秦岭资源、美化环境的目标。

猜你喜欢

秦岭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环境保护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