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五溪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0-01-04蒋胜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

蒋胜华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省级一般课题“五溪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016CZXX035)的研究成果

摘要:开展优秀地域文化教育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五溪文化是沅水中上游流域的区域文化,五溪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怀化市锦园路小学通过营造“五溪文化”教育校园环境、开发“五溪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展“游历五溪”研学旅行、组织“五溪文化”教育拓展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途径,构建了完整的五溪文化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五溪文化;五溪文化教育;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结合本土文化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如何自觉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培养既有乡土情怀,又有开放视野的新型少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锦园路小学在创建“五溪文化”教育特色学校思路的引领下,充分挖掘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营造五溪文化教育校园环境,开发五溪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展“游历五溪”研学旅行活动,探索出一条着眼学生发展,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质的有效路径。

一、立足本土,唤醒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

怀化市锦园路小学是怀化市鹤城区一所有23个班的中等规模学校。学校所在地为怀化市,古称“五溪”,位于云贵高原东麓、武陵山脉以东,雪峰山脉以西的狭长区域,境内舞水、渠水、巫水、辰水、酉水等河流在这里汇入沅水流入洞庭。这里山峦叠翠,水碧天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片相对封闭的区域里的各族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既保留了各自民族的独特风俗、艺术形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五溪文化。这里有洪江市高庙遗址、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会同高椅古村、沅陵龙兴讲寺等极其珍贵的文化古迹或古建筑群;有侗族大歌、苗族歌鼟、酉水号子、辰河高腔、麻阳农民画、土家族摆手舞等灿烂的艺术形式;有风格独特的侗乡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建筑形式;有合拢宴、大戊梁歌会、哭嫁等民族习俗,有粟裕纪念馆、芷江抗日战争受降坊、飞虎队纪念馆、向警予纪念馆、滕代远纪念馆、通道转兵会议旧址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有万佛山、二酉山、雪峰山、酉水画廊、怀化大峡谷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学校开展五溪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思想变得更加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然而,在离土、离乡、离农的这一代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对乡土乡情的认识变得愈发模糊,对传统文化和自身身份的认同感不断淡化,甚至出现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情况,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作为学校,必须要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结合本土优秀文化,提升整体育人的优势,自觉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区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与担当。

基于学校当地的文化资源、学校发展思路和学生发展现状,锦园路小学在办学过程中确立了建设五溪文化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通过构建五溪文化教育体系,设计五溪文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开展五溪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貌、地理特点、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生产生活方式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听得见乡音,悟得到乡愁,读得懂乡情,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家乡的多元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与家乡文化共生、与家乡环境共生的意识和人文情怀。

二、提炼主题,营造浓郁的五溪文化教育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是一个隐性课堂,对学生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凸显学校五溪文化教育的特色,我们把营造五溪文化校园环境作为开展五溪文化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来做。我们修建了120米长的“五溪风韵”文化墙,精心编排了五溪名人、五溪名胜、五溪民俗、五溪诗词4个篇章30篇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80余幅以五溪文化素材为内容的“文化镜框”,有五溪故事、五溪民俗、五溪风光等内容。教室里也以“五溪文化”的相关内容布置了板报和宣传画。每一年编辑一本五溪文化教育专刊,校园里设置了五溪文化宣传窗,通过重塑校园环境,凝练校园主题文化,展示本土各种文化元素,让学生每天置身于家乡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之中,感悟家乡的人文歷史、自然地理和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家乡的情感。

三、凝聚乡情,开发五溪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是实施五溪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2015年,我校在对本土自然地理、文化艺术、历史古迹、民风民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等文化元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整合、充分论证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辑了适合3~6年级学习的8册《感受五溪》校本教材。《感受五溪》校本课程包括养育我的五溪大地、优美动听的五溪故事、魅力四射的五溪体艺、可口诱人的五溪美食、引以为豪的五溪名人、独具特色的五溪民俗、独具特色的五溪民俗、赏心悦目的五溪诗词、迅速腾飞的五溪经济、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共9个篇章98篇课文,包括了五溪流域的各种文化元素。

五溪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对象为3~6年级学生,每周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风俗民情、历史渊源、发展成就,了解五溪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五溪文化的丰厚博大和源远流长,了解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建立学生与脚下这片土地的精神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知家乡、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四、深化体验,开辟亲近自然和感悟文化的行走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效,2015年4月开始,我校结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始组织“游历五溪”研学旅行活动。

我们精心挑选了本地特色突出的17个自然景点、人文景观和现代农业科技园作为我校学生的研学旅行基地,每学期组织3~6年级学生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游历怀化本地的1~3个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或参观本地的現代农业科技园。学生从3年级开始到6年级毕业,每个人都有17次去校外研学旅行的机会。“游历五溪”研学旅行,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家乡的美景,体验家乡的风俗民情,感悟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能在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培养对五溪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进而启发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丽家乡的愿望。

学生每一次研学旅行,都设定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活动目标。例如,我们6年级第2学期选定了沅陵县的二酉山、风滩电站和龙兴讲寺作为研学旅行基地,设定的目标是:知道一个故事(伏胜藏书),学会一句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了解一段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诵读一首古诗(黄庭坚《朝拜二酉山》),知道两个人物(善卷、伏胜),了解两条河流(酉水、酉溪),了解龙兴讲寺的由来及其作用,了解古建筑特点,感悟书院文化。又如,我们选定鹤城区久丰农博园、洪江区星空庄园、中方县南方葡萄沟三处现代农业科技园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心里从小埋下致富的种子;选定会同粟裕纪念馆、芷江抗日战争受降坊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选定靖州地笋苗寨、靖州岩脚侗寨、通道皇都侗寨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独特民俗文化。

为了让研学旅行与课程学习、游历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我们对“游历五溪”研学旅行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目标进行了系统规划,使研学旅行成为学生亲近自然、实践体验和感悟文化的行走的课堂。

五、拓展融合,丰富五溪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我校开展五溪文化教育,除了通过营造五溪文化校园环境、开发《感受五溪》校本课程、开展“游历五溪”研学旅行三个途径来实施以外,还开展了相关的拓展活动和社团活动,以丰富五溪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组织五溪文化艺术节,开展本土知识竞赛、诗歌朗诵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开展环境考察活动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学生收集当地民俗资料和民间故事,学习侗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舞蹈,学唱侗族大歌,开设了小导游培训班、五溪话剧社等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是五溪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学习和体验五溪文化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我校小导游培训班的学员在每次“游历五溪”研学旅行活动中,都兼任各班的导游,负责给全班学生讲解。五溪话剧社排演的“跟我游五溪”节目,将本地的众多景点串联成了有趣的故事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五溪文化艺术节上的表演赢得了师生和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我校开展五溪文化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湖南旅游》《小学生导刊》《怀化日报》《边城晚报》等省市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五溪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锦园路小学418000)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
群文系统民族舞蹈教育大众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多元神经网络系统下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开放大学教育体系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