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1-04于蓉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开发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着特殊意义与使命。文章通过SWOT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SWOT矩阵分别从整体谋篇布局、加强传承保护、打造区域品牌、推动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几个方面提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SWOT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开放创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大湾区不仅是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文化概念[1]。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力量,应关注、推动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以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实现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广东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从理论层面而言,对此问题的研究亦是“文化自信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地化的思考。

广东是中国近代史起点、大革命的策源地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以强烈的革命和改革精神为民族自强、发展、振兴做出突出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广东红色文化极具岭南人民的性格特质,即包容、创新、勤劳、实干、务实。广东拥有叶挺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大量的物态红色文化资源。广东拥有776个革命老区镇,有11个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汕尾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其革命遗址多达613处、红色村共计873个,拥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广东红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改革与创新的特质极为鲜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发展新的契机,也是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机遇与使命。运用SWOT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进行分析,有利于认清内外部形势,明确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1 经济实力雄厚,消费需求强烈

经济发展是推动文化资源转化的基础和保障。广东省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产业基础。2017年,广东省GDP达89705.23亿元。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256.63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粤东西北特色地市为补充的文化产业布局。巨大的市场需求、强烈的文化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也是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2018年,全省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761.6元和3654.6元。广东不仅有旺盛的本地文化消费,同时也有较广阔的海外市场。2018年,广东省国内演出观众高达2522.27万人次。广东省201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2051.1亿美元。

1.2 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特色鲜明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是其红色资源开发的差异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多元化、包容、开放的特质及海外的影响,是其现代传承与转化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粤籍的革命者早年到港澳两座城市成长,经受住了革命斗争大潮的洗礼和锻炼,最后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同时,无数的港澳同胞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来到广东,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也有许多革命领袖人物的革命、奋斗的足迹。粤港澳地缘相近、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拥有最为初始的红色文化基因。

1.3 创新力强,人才聚集

文化资源现代转化与开发的关键就是创新。广东省经过长期努力与发展,在先行先试、 市场导向、产业创新、协同开放以及创新容错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创新优势。[2]区域创新是以教育、人才、科研为主要支持。广东省人力资源竞争力在2017年位居全国第二。知识经济竞争力2017年全国第一;教育竞争力在2017年全国第四。截至2016年年底,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5.1%,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2017年全省拥有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达3.40万人。2018年,广东省文化、文物机构的人员数高达26.4万人,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人员数2.68万人。

2 劣势(Weakness)分析

2.1 资源影响力不够,品牌意识薄弱

广东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资源开发上取得的成果却不突出。与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文化资源地相比,广东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存在较大差距。广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品牌意识较弱,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识别度、知名度、影响力不够。四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3个,广东只有12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共有 300 处,广东只有 13 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80个,广东只有2个。广东没有国家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欠缺,开发分散,存在多而不精、重复开发的问题。广东的红色资源的营销、推广整体上较为落后。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生态被破坏

作为经济、文化强省,广东各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一些紅色文化资源丰富的老区、原苏区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广东省原苏区的11个县市均属省重点贫困县。苏区老区曾为广东的革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在改革开放中,由于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没能借改革之势迅速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严重影响到老区、苏区人民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热情,同时也影响到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区域品牌打造。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其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造成老区、原苏区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乡村生活方式改变。红色文化资源所依存的空间不断被压缩,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大量的物态红色资源被摧毁。

2.3 人员结构复杂,认同不强

2017年,流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8%。人口流动曾为广东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支撑广东高速发展。广东省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输入大省,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住房、教育、医疗压力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打工地归属感、认同感较差,流动性较强。在背土离乡脱离原生文化域的情况下,外来人口对于广东本土文化、历史缺乏了解、认识及认同。基于开放、创新、发达的经济与区位优势,广东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高端人才及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既定的形象认知,又造成对其文化特色的屏蔽。

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 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关于在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的通知》《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的文件不仅给予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高度肯定和政策支持,而且为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人文湾区的建设无疑为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带来新的契机和更大的平台。

3.2 红色旅游跨越式发展

在全国红色文化旅游规划的宏观指引与各地政府的支持下,红色文化旅游近年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绝大多数红色景区实现了从事业型发展向企业型发展转变,红色旅游市场较为活跃,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稳步提升。根据相关统计,2019 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2.68 亿人次,同比增速4.31%。红色旅游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老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带动就业,改善老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红色文化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3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确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传统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偏重于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和根本目标,把物质的积累作为重中之重,而忽视了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人的发展、文化建设等[3]。新时代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以创新激发文化发展动力、以协调平衡文化发展差异、以绿色推动文化健康发展、以开放力促文化走向世界、以共享推进文化全民受益[4]。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不仅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也为其提供了指导。

4 威胁(Threats)分析

4.1 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

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外部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将面临各种文化思潮、西方理念和价值的冲击危险。受外来腐朽落后文化思想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侵蚀,“功利主义”“怀疑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青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缺失、认同感缺乏、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享乐利己主义突出、奋斗精神弱化等现象和问题[5]。受错误的价值观影响,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缺乏自觉认识与传承的主动性,认同感相对也较低。当前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国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纷纷抢占国际文化市场。各国政府一方面在国际上为本国文化输出争取权益;另一方面又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文化市场。广东扩大文化出口、拓展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难度也在增加。

4.2 区域竞争激烈

近年来,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各地都积极开发区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竞争激烈。广东相邻的江西、福建、湖南等红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在全国影响力较大。江西省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路,2002年提出“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的口号。江西省在红色资源开发中,注重整体规划、主题提炼、品牌打造、推广营销。湖南省以伟人故里和名人故居为重要品牌,开发片区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福建省在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十分注重业态融合,将红色文化与区域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并融入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4.3 其他文化产品的竞争

不同产业门类之间竞争同样激烈。就红色文化旅游来说,国内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娱乐休闲等旅游产品无论是开发规模、配套设施,还是影响力及对游客的吸引力都更具竞争优势。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较大。就文化产业资本市场而言,红色文化相关产业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产业资本的终极目标是盈利。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不足,进入的积极性不高。文化娱乐、休闲、体验类的相关产业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5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在政策和措施上进一步突破,在利用方式上必须有所创新,在管理上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红色文化资源特性。结合SWOT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SWOT矩阵见表1。

红色文化资源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历史、政治记忆载体,不仅能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成为提升国家认同的精神资源[6]。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提升粤港澳的国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上政治价值的实现尤为突出。当前中国的政治認同,集中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行政治体系和治理模式的认知、判断、认可、服从和参与度[7]。首先,应从文化自信、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开发。广东省应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纳入区域发展评价体系,贯彻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始终。其次,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推进。从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出发,结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情况,根据新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短期规划。最后,应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涉及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教育、金融、土地规划等不同领域。因此,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规划的严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5.2 加强保护传承,激活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在民族独立、解放、振兴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在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首先,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应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分布、级别进行系统摸排、统计。保护不仅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个体形态,更要注重不同资源的关联性、其历史发展规律、时代特点,保护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再次,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红色文化走进大众。依托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资源,搭建公共文化建设的空间与平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公共演出、展示、展映、体验交流活动,让广东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基层、进企业,让红色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拥有创新宣传方法,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红色文化宣传应结合大众文化语境,基于受众的接受习惯、接受心理,转变传播思路,创新宣传方式、途径,构建宣传片、书籍、影视、互联网和手机传播等全媒体传播系统。

5.3 突出文化主题,打造区域品牌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显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首先,准确定位,差异化发展。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需基于其优势与特色找准定位。其文化品牌定位应主题明确、清晰、简明。在突出主题的情况下,厘清不同红色文化资源关联、逻辑进行资源整合,讲好红色故事。其次,文化品牌构建过程中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广东应在挖掘红色文化价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技术优势,打造符合审美经济时代的红色文化产品。最后,拥有国际视野,开拓国际市场。广东红色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加强合作交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自信。在国际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要参考国际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吸引国外消费者,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

5.4 合理开发利用,推动融合发展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同特点及现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不同产业类型融合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产业融合不但可以在更多领域展示出红色文化的魅力,为红色文化推广、传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使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呈现出多元化魅力,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不同类型资源的融合开发。广东不仅拥有丰富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洋文化,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融合实现文化共生,有助于相关利益主体文化认知与认同,合理解决红色文化和在地文化融合问题[8]。红与绿、古、俗结合开发构建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最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还必须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各地方政府应本着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法律政策允许下鼓励、支持社区参与开发、企业开发、项目式开发、PPP模式等形式多样的资源开发模式。

5.5 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区域合作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注重区域资源整合、资源互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根据《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全面性、整体性保护的原则,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中应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在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中,原中央苏区就包括江西、福建、广东共101个县市,以广东为主的海陆丰片区也包括福建的两个县。首先,进行跨区域保护与开发中的整体规划。在红色文化资源跨区域开发中,要尊重历史,坚持政府统领、多方协调的基本原则,进行整体的统筹,凝练统一主题,形成整体竞争力。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共同编制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对于苏区的扶贫攻坚、振兴发展做了整体规划。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应参照此进行整体规划。其次,打造大湾区的红色文化产业链。香港、澳门留有很多革命领袖的足迹、革命事迹,拥有一定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共联的革命、改革文化内涵。在人文湾区建设中,广东应立足“一国两制”,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关联性,建立粤港澳交流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各类文化活动较活跃、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较好的片区。应充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文化产业优势,延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重大举措。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力量,不仅要打造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更要以高度文化自信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秩序。红色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价值體认、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保障,也是其参与国际文化对话交流的底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应从战略高度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提高湾区的凝聚力、忠诚感、归属感。同时也要不断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实践中进行红色文化的再创造,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辐射度,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差异、多元共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构[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12):40.

[2]周轶昆.新时代广东经济特区的创新优势与创新发展[J].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8(1):179-180.

[3]余立,孙劲松.“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关于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检视、重构和开拓[J].理论与改革, 2017(6):65.

[4]沈壮海,史君.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J].党建,2017(7 ): 44.

[5]於天,柳清.人文湾区建设视角下的岭南文化育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佛山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9(8):103.

[6]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1):102.

[7]罗永宽,李燕.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11.

[8]高科,刘海洋.吉林省红色旅游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9):859

[基金项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科研课题项目“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DG2017FY09);东莞理工学院智库项目“支撑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市空间优化研究”。

[作者简介]于蓉(1979—),女,山西侯马人,南昌大学博士生,东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资源与产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开发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