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论述的时代意涵

2020-01-04杨明娇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忠诚政治建设意识形态

【摘要】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忠诚观的最大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忠诚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论述的时代意涵,需要从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建设、政德建设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关键词】忠诚;意识形态;政治建设;政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7-001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榜样认同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ZZX1813)和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研究”(课题编号:18DJQN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明娇,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论及“忠诚”这一主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告诫青年干部:“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1]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的重要论述,在不同层面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层次分明的“忠诚观”。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论述的时代意涵,需要从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建设、政德建设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一、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对党忠诚”

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近年来,对于一些人极力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闻自由”等论调,对那些企图将中国历史虚无化、将党的历史歪曲化、将历史上的领袖和榜样人物矮化甚至污名化的言论和行为,部分领导干部要么不敢发声;要么在意识形态的针锋相对中能力不足;要么只考虑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搞两面派,当墙头草。意识形态层面的忠诚,就是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意识形态特征极其鲜明的政党,其事业的崇高性、伟大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都对党员的政治坚定性与道德纯洁性要求很高,这是党的力量的基础。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火种”的传递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能舍近取远,缘木求鱼,日用而不自知。马克思主义学说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必须十分注重运用这一学说来武装党、建设党。我们的党章就集中体现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原则。但是近些年来,种种原因导致党建工作中的一些理论、原则被歪曲、淡化甚至被否定、抛弃。当前,党建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分清理论是非,统一思想认识,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党建工作实践。

在党的发展史上,有无数忠诚于党的信仰和事业的优秀典型。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任何时候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3]。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4]。

2.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

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指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党要有朴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觉。理性的自觉从哪儿来?那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5]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依靠学习攻坚克难、走向未来,这里的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国发生了三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即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历史性事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2018年5月4日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是对统一全党思想的一次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庄重宣言。不同于以往任何的阶级,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目标而奋斗的学说,是其鲜明特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和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不斷与时俱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军事战线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牢牢掌握文化战线的主动权,创造了丰富的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从革命文化中吸取营养,从革命传统中接受教育,从革命先烈中感悟责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和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的最高体现。

二、政治建设中的“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思潮也在深刻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党内出现政治上“宽松软”“两面人”“伪忠诚”的现象,部分党员干部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感性,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定力不够,部分地方领导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为确保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确保全党思想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

1.坚定践行“两个维护”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既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央的一切政策必须无保留地执行,不能允许不得中央同意由任何下级机关自由修改。”[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自觉堅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经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8]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只有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才能维护中央的权威。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核心只有党中央的核心,看齐只能向党中央。

2.守纪律、讲规矩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无规矩不成方圆。政治忠诚作为一种政治道德,首先要遵循道德形成的基本规律。道德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道德需要教化,需要灌输,遵循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性。守纪律、讲规矩,是政治道德的底线。要形成自觉的、由内而外的政治忠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抵御外界纷繁复杂的诱惑,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本色。在反腐败斗争中,一些领导各自为政,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拉帮结派,致使中央有令不行,严重影响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3.“对党忠诚”是对组织的忠诚,不是对领导个人的忠诚

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把对党的忠诚,错误地理解为对某位领导个人的忠诚;在对干部的提拔和使用过程中,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不是德才兼备,而是只看政绩不看政德,心里装着领导,而不是群众,严重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破坏了党内的政治生态。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等恶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9]。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下级也不应当对上级阿谀奉承,无原则地服从‘尽忠。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10]

三、政德建设中的“对党忠诚”

忠诚是对责任的坚守,是对使命的坚决承担,是责任的升华。一个具有忠诚品行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政治品格,“忠诚体现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个人的道德人格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的有机统一”[11]。

1.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忠诚是评价好干部的标准和依据,具体表征为老实人的道德人格和从政道德中的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忠诚老实”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要求。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共产党人的做人标准。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忠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12]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13]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倡导全国的县委书记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并强调,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很多县远离中心城市,容易让人有“山高皇帝远”的念头,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14]。忠诚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榜样示范。

2.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

老实人是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作为改进作风、增强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忠诚老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道德规范上的体现。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斗争中,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是共筑全党政治认同的道德纽带,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净化政治生态。

3.忠诚就要知行合一

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党员干部是不是做到了对党绝对忠诚,不是自诩和自封的,而是看思想和行动是否统一,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叫“知”,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叫“行”。对党忠诚,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要具体到实际行动中的方方面面,“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5]。政治忠诚是每个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对党组织的庄严承诺,是党员的政治义务。但是,政治忠诚不能只靠一时的承诺,理应体现在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体现在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的始终。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只是口头上拥护党的决议就算完事,他的责任在于坚决地执行决议,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这些决议。”共产党员的忠诚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忠诚;共产党员的忠诚是不讲条件的。共产党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忠实于党的决议,而且要在困难中,在生死关头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有党监督时,而且要在没有党监督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只有具备这样坚定和顽强的英雄气概,才配称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参考文献:

[1]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 03/ 02/c_1124185390.htm,2019-03-02.

[2]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3/17/content_5374532.htm,2019-03-17.

[3]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2).

[4]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1月2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5]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06).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01.

[8]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2月5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5.

[10]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9-770.

[11]靳凤林.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伦理之维[J].新视野,2018(4).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13]钟文,鹿海啸.百年小平(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78.

[14]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学习时报,2015-09-07(1).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9.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忠诚政治建设意识形态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仪式化的“忠诚”
仪式化的“忠诚”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