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狮子型”干部培养模式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和启示

2020-01-04姜耀辉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干部

【摘要】“狮子型”干部培养模式是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画狮”“育狮”“选狮”“用狮”的选人用人机制,能够让基层公务员有目标、有机会,能够有效激励基层公务员坚持实干精神、增强奋斗动力。基于此,新形势下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要不断优化关心关爱机制、健全精准管理机制、完善多元评估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机制,更好地激励基层公务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关键词】“狮子型”干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7-000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女性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妇联改革中的参与活力研究”(项目编号:19YBQ1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耀辉,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组织管理。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明确要求。基层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政府管理职能的承担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据《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9万人。其中,县以下机关单位公务员约占60%,乡科级及以下人员约占76.7%,可见,处于行政序列末端、下沉基层工作的公务员数量十分庞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期,迫切需要广大基层公务员敢闯敢干,担当作为,跳出“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受了委屈不愿为、害怕担责不敢为”的困境。如何更好地激励基层公务员并解决他们面临的基本需求关注低、流动晋升难度大、绩效考核形式化、培训效果不理想等突出问题,已刻不容缓。“狮子型”干部是对具有改革创新、不畏艰险、拼搏奋进精神的干部的概括描述[1],其培养模式在全国多地广泛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激励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有着独特作用,对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狮子型”干部培养模式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作用

2013年3月,浙江省首提“狮子型”干部概念,发出“一把手要做狮子型干部”的号召;2013年8月,湖南长沙开始“海选”“狮子型”干部,并在全省推广评选“狮子型”团队和“狮子型”干部的成功经验。广西南宁、湖北武汉等地也纷纷掀起培育“狮子型”干部的热潮。“狮子型”干部的成功培育实践,孕育了一套清晰完整的“画狮”“育狮”“选狮”“用狮”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了“狮子型”干部的“鲶鱼效应”,让广大基层公务员有目标、有机会、重实干、有动力,激发了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1.瞄准特质“画狮”,为激励基层公务员确立参照目标

狮子作为“百兽之王”,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挑战极限,体现了人类所希望具备的不畏艰难、抗争奋斗的宝贵精神。拿破仑说过,“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这里的“狮子”,用来形象地指代“有才、能干”的干部,强调领导力、统率力、决策力。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狮子型”干部,为干部发展树立了参照标尺。例如,浙江对“狮子型”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讲政治有定力,对党忠诚;讲实绩有本领,攻坚克难;讲民主有集中,团结高效;讲规矩有纪律,廉洁奉公”;长沙将其确定为“敢于担当负责、做事雷厉风行、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团结协作、为人公道正派”;武汉将其明确为“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总之,“狮子型”干部一般具有忠诚、担当、敢拼、好学、坚定、创新等基本特征,是新时代呼唤的“猛将”“干将”和“闖将”。在实践中,要大力培育“狮子型”干部,坚决摒弃推诿塞责的“驼鸟型”干部、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无为不为的“病猫型”干部,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勤恳奉献的“黄牛型”干部和能力突出的“千里马型”干部,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好、使用好各类优秀干部,做到各扬其长、各展其能。

2.聚焦发展“育狮”,为基层公务员提供平台机会

鲸鱼只有放养在大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鲸鱼,这揭示了平台机会的重要性。所以,要培育出“狮子型”干部,必须要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狮子型”干部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机会。一是通过“给台子”来“赛狮”。注重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实事、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综治维稳、急难险重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作为“赛狮”的竞舞台和练兵场,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竞相作为。二是通过“压担子”来“识狮”。注重将具备狮子潜质的干部安排到工作一线,下沉到工作前沿,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见世面、经风雨、长才干,在复杂局面中磨砺锻炼成长,及时在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广大干部比作风、比能力、比实绩、比贡献,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三是通过“补脑子”来“训狮”。注重对“狮子型”干部的教育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完善培训内容体系,使理论教育更加深入、党性教育更加扎实、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知识培训更加有效,通过“补脑输血充电”,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潜在实力和综合能力。四是通过“壮胆子”来“护狮”。毋庸讳言,敢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狮子型”干部,往往以“非常之举”展“非常之能”、办“非常之事”、成“非常之效”,但在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的过程中,不排除有犯错的可能。考核干部时,应认真分析甄别问题,合理容错,赋予必要的“试错权”,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帮助其增胆气、添信心,保护和调动干部大胆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3.注重实绩“选狮”,激励基层公务员坚持实干精神

一是动员群众参与“推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是否有专长、是否有实绩,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干部选任过程中,重视群众参与,让群众的呼声成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对“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大有裨益。多地实践证明,号召群众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举荐优秀干部,既能拓宽渠道,又能接地气,更能充分尊重和体现民意。二是坚持客观公正“评狮”。对于群众推荐的优秀干部,党委组织部门应派出调研考察组,深入一线了解具体情况,考察干部实绩,广泛听取意见,重视扬长避短,确定建议名单后,按照规定程序决定入围对象,确保评选出的“狮子型”干部真正实绩突出、组织认可、群众公认。三是创新多元方式“奖狮”。注重发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作用,激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例如,长沙市望城区推出创新奖励举措,一方面明确“狮子型”干部的相关政治和经济待遇,在年度绩效考核时评定为优秀或者记功,给予适当奖金奖励;另一方面还通过颁奖典礼、群众观摩、巡回宣讲、媒体推介等多种方式宣传领导干部的典型事迹,增强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4.不拘一格“用狮”,激励基层公务员增强奋斗动力

“画狮”“育狮”“选狮”“用狮”几个环节的核心是“用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显然,“用”是逻辑重心所在。对培育选出的“狮子型”干部,不唯年龄,不唯学历,大胆起用,委以重任,营造崇尚开拓创新的用人环境,让广大干部有盼头、有想头、有干劲,使其成为激励基层公务员的正确导向和重要风向标。例如,2016—2019年,湖南吉首共评选出了20个“狮子型”团队和53名“狮子型”干部,其中52名干部被提拔;2016年5月,又如,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党政正职领导中的“70后”有47人,占比超过 25%,其中包括14位书记、33位县长,这是“大力培养选拔狮子型干部”鲜明导向的显著成果;再如,2017年湖北武汉更是提拔重用108名“狮子型”干部至厅局级,年纪最大的57岁,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47.2岁,竭力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基层干部。当然,在“用狮”的过程中也要严格“管狮”,注重严管厚爱相结合,及时提醒和纠正苗头性问题,让“狮子型”干部在制度框架内履职尽责、健康成长。

二、“狮子型”干部培养模式对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启示

“狮子型”干部培养模式是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它激发了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优化关心关爱激励机制,做到物质与精神并重

(1)执行和完善现行职级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明确指出,“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公务员晋升实现“双通道”,不再是“独木桥”,拓宽了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待遇与职级挂钩”让其真正感到“劳有所得”,有利于缓解严重“压级”情况和实现持续薪酬激励。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真正落实好政策和实现制度初衷。诚然,现行制度并不完美,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将制度优势转换成治理效能。提高职级晋升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完善职级晋升条件[2];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基本工资的正常调整机制,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加大基本工资结构改革力度,适当增加职级工资比重;科学评估工资结构合理性,适当增加基本工资比重,同时充分发挥津贴、补贴、奖金分配的杠杆激励作用;适当缩小地区间、层级间工资差异,注重向基层和特殊岗位倾斜等,为激发“狮子型”干部成长和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2)注重对基层公务员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激励。现实中,多数基层公务员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压力,呈现出“权小责任大、钱少天天忙”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能承受外界的误解、责难,甚至“污名化”,因此他们特别需要精神鼓励和理解支持。一要在心理上关怀。领导者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肯定其付出和貢献,理解其难处和不易,设身处地为其考虑,以实现情感共鸣;要创造条件打造平台,为其成长“鼓”与“呼”,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加强干群互动,增进荣誉责任感,以实现价值认同。二要在工作上关爱。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切实落实带薪休假等保障制度,持续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真正减轻干部负担;对工作受挫的基层公务员,建议畅通倾听渠道,及时鼓励和开导,帮助他们重振士气,尽快回归。三要在生活上关心。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实行领导“一对一”结对指导,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基层公务员所急、所忧、所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干部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健全精准管理激励机制,做到识人与用人并举

(1)建立台账和交流制度,全面识别干部能力。一是通过建立干部成长工作台账,实现全面跟踪培养。为准确识别干部中的能者,多地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干部成长培养跟踪台账,对每名“狮子型”干部的学习、工作、奖惩、评价等基本情况进行精准的跟踪记录。在基层公务员中推行成长培养跟踪台账制度,有助于发现干部才能,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是干部评优和升迁的有力佐证。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交流制度,提供多元锻炼平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加强干部交流,既能够实现基层公务员在内部岗位之间、双向层级之间的有序流动,也能够通过多岗位锻炼帮助干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比如,选派干部到信访、维稳、拆迁等部门进行易岗锻炼,或是担任社区(村)书记或主任,或是选用到上级机关工作等。

(2)实施分类管理制度,优化干部资源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职位的性质特点,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三大类别,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在此分类基础上,“狮子型”干部的培育实践启示我们,要更加注重根据基层公务员个体的性格特征、能力特点、工作特色进行分类管理,努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比如,安排具有创新思维的干部到改革发展前沿岗位,安排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到矛盾突出岗位,安排进取心强的干部到发展迟缓的地方,让基层公务员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充分释放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完善多元评估激励机制,做到考核和奖惩并联

(1)建立以“注重平时、突出实绩、群众参与”为主要特征的考核体系。一是以平时动态考核为基础。多地在“狮子型”干部培育中都十分重视日常考核了解,坚持管早、管小、管在平时,改变了年底“一锤定音”的做法。建议创新实施“二八分”原则,把80%的精力用在日常了解干部上,做到平时识人、以事识人,同时建立平时考核制度,为年度考核提供基础依据。二是以工作实绩考核为重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一定要突出实干实绩,杜绝“按资排辈”“利益均衡”,同时兼顾工作特点实施分类考核,让实干、巧干、会干的干部出彩上位,让不愿干、不能干、干不好的干部主动让位。三是以群众参与考核为补充。在实际工作中,“狮子型”干部容易因触犯部分人利益而落入“票荒”境地,因此,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要延伸考察范围,扩大服务对象参与,广泛听取群众评价,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全面、客观、公正。

(2)建立以“利益挂钩、及时兑现、能上能下”为主要导向的考核奖惩制度。一是考核结果要与利益挂钩。只有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让考评结果与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物质奖惩、职务升降、级别调整、工资待遇等切实利益挂钩,才能为优秀的基层公务员成长搭“梯子”,又能为不称职的基层公务员惩戒使“鞭子”,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二是考核结果要做到及时兑现。言必行,行必果,莫让考核结果流于形式化、空泛化、虚无化。想让某种行为长久保持,就要及时进行强化,才能取得考核的预期效果,否则就会弱化评价的意义。三是考核结果要为“能上能下”提供重要参考。在提拔空间从紧的背景下,多地仍提拔重用“狮子型”干部,但对实绩不佳、违纪违规的干部也严厉问责、果断调整。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务员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实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激发内生动力,传导外在压力,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生态环境。

4.加強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做到内容和方式并行

(1)注重教育培训的激励作用,增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狮子型”干部的能力有所差别,培训所需也会不同,多地实践证明,要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通过系统化、针对性强的培训来满足公务员的切实需求,进而增强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一方面,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契合,实现递进式的累积和转化;另一方面,这也是一项针对性工作,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培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满足其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细化能力指标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持续培训,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3],探索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调查和座谈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根据工作职位职责需要和个人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实效性。

(2)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弹性制度,力促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工作中,“狮子型”干部往往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参加教育培训,而弹性培训方式和灵活有效的培训机制,能够实现“有时间培训、有意愿培训、有选择培训”的良好效果。有的地方借鉴高校的“学分制”弹性管理制度,以学分为标准来衡量干部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启示我们,基层公务员可以根据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要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妥善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实现学习工作相伴相长。此外,多地根据实际情况,还探索出“菜单式”培训、“自助式”培训、“套餐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贠杰.把“狮子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J].人民论坛,2017(27).

[2]李学明.激励视角下的公务员职级晋升制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10).

[3]程波辉,彭向刚.基于制度可实施性的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审视[J].南京社会科学,2018(1).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建设刍议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