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联盟:家校融通共生长的学习场

2020-01-02张保勇

江苏教育 2020年55期
关键词:洛伊盲道王老师

张保勇

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以下简称“民富园小学”)遵循“以生为本、知行合一、全员育人”的德育原则,构建家校共育共同体——“融·浸”式家校联盟,打造社会、学校、家庭融为一体的生态学习场域,以“家长进学堂、教师访庭堂、亲子融社会”为路径,通过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主题实践活动,涵育儿童素养,锤炼儿童品格。

一、请进来:家长进学堂,蜂巢课程多点花开

“我的经验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感同身受,如公交车上让座、平时在家孝顺老人、照顾弟弟妹妹等,这些都是孩子思想行为转变的契机。”

“对于爱读书的孩子,阅读不失为一个自我教育的捷径。每当我发现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我不会一味说教,而是会买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体悟。”

新学期,民富园小学会议室里,一场“家有儿女”主题家校叙事活动正在进行。五年级全体班主任和家长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就“如何缓解儿童的逆反心理”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校还特别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专家指出: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点,家长们应该因地制宜,做出灵活的、富于变化的选择,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关注儿童认知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才能找到育人行走的最佳方向。

学校的“家长进学堂”活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转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学校除了成立家庭教育专家导师团,开设线上线下“智慧启航大讲堂”,还成立“家长帮”(家长互助学习小组),引导家长在学习共同体中交流学习、共同提升。

五年级学生小昂的妈妈生动讲述了自己在学校指导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她说:“由于工作原因,我和孩子爸爸很少管孩子。一二年级时,孩子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三年级时,孩子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辞了工作。可没想到,我全身心的投入反而让我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化。一次家访,班主任推荐我参加学校的‘智慧起航大讲堂’,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了解到了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的规律。而且,班主任还让我加入了‘家长帮’,组织我们聚焦共同的教育问题,定期召开家庭小组会议。我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起想点子、抓实施、谈心得,联手攻克育人难题。我们还把几家孩子约到一起,组建‘孩子帮’,让同伴互相影响带动,引导孩子由自知到自省再到自育。”可以说,“家长学堂”“家长帮”有效改善了家庭教育行为和教育环境,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了家长的育人素养。

学校在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把家长资源引入学校课堂,建立起蜂巢式家长课程,形成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库。学校邀请优秀的家长走进课堂授课,授课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艺术审美、智慧科技、生活能力、职业体验、生命教育等领域。不同职业、不同专长的家长走进课堂,为班级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家校的共同成长。

二、走出去:教师访庭堂,主题家访延伸成长

如果说家长进学堂,是把家长“请进来”,那么教师访庭堂,就是教师“走出去”。教师访庭堂,是教师走出校园,主动走进学生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家访活动,教师和家长一起分析学情,制定育人方案,以精准的指导促家长和孩子共成长。

学生洛伊爱说好动,但缺乏耐心,学习上过分依赖家长、缺乏主动性,她的妈妈非常烦恼。经过与班主任王老师的反复交流,王老师给出了一条“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的育人思路,并把洛伊家纳入学校“博文主题”家访对象。家访前,洛伊妈妈根据王老师的要求,录制了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视频。王老师通过观看视频,在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开始家访。

第一次家访:共建书香氤氲的家庭环境。一个书香氤氲的家庭,书应该无处不在、触目可及、唾手可得。王老师与洛伊的妈妈、洛伊一起重新布置家庭读书角,添置各种小书柜,将家里的各种空间都利用起来。在王老师的建议下,家长还给洛伊配备了可调节书桌、舒适的座椅、亮度适中的照明灯等,让孩子有了专属的阅读空间。

第二次家访:共选亲子阅读书单。王老师与洛伊的妈妈、洛伊一起到书店读书、选书、购书,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认知和学校的阅读要求,选择适宜的书籍,制订合适的阅读计划,同时,推荐适合家长阅读的家庭教育读物。

第三次家访:跟进式反馈,指导高效阅读。王老师针对孩子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第一,统筹安排,用好整块时间。每天定量阅读,并进行周统计、月统计;利用家校联系卡,定时在联系卡上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等),定期反馈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给予及时评价和引导。第二,见缝插针,用好碎片时间。制订晨读、午诵和睡前读书计划。第三,用好阅读方法,如摘抄名句、文内批注、写阅读体会等。

第四次家访:阅读仪式教育。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洛伊逐渐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养成了独立阅读的习惯。“短短两三个月,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读书治愈了她原本懒散贪玩的坏毛病。现在孩子能自己做读书计划,喜欢跟我分享书中有意思的情节……”洛伊妈妈神采飞扬地说。“你要把孩子每一次进步都用仪式强化。”王老师对洛伊的妈妈说。学期末,洛伊和妈妈的阅读成长故事感染并带动了很多家长,她们还荣获了当年学校“书香家庭”的荣誉称号。

“博文主题家访”引导家长逐步从“旁观”走向“在场”,儿童品格在教师和家长共建的书香氛围中悄然变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不仅叩开了学生的一扇扇家门,也叩开了学生与家长的一扇扇心门。

三、融起来:亲子融社会,实践共成长

为锤炼学生博文约礼、乐美向善的品格,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阳光少年,学校成立亲子实践学部,构建“金手指亲子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开发了指向五大领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实践创新、意志培养、个性塑造)的“融·浸”式主题实践活动。我们制订了学生六年五项成长计划:“融·浸”式运动——打造儿童活力训练场,变“竞技”为“娱乐”,改“精英展现”为“全员参与”,融“生活知识”于“趣味运动”;“融·浸”式寻访——发现身边好榜样,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典范的过程中,见贤思齐;“融·浸”式工坊——启迪创意智慧,通过生生互助、亲子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融·浸”式研学——笃行万里路,让亲子双方在旅中学、行中思;“融·浸”式剧场——欢乐展示台,以演促学,以美育情。在亲子实践学部,我们倡导亲子携手融入社会,在实践中经历和感悟,从而浸润品格。

以亲子研学项目“徐州温度”为例,学校五年级组织开展了交通工具亲子研学之旅。学生俊翔发现城市盲道设计不合理,经常被占用,给盲人带来较大的困扰,于是开始了盲道使用现状调研。为了进一步探究盲道存在的问题,俊翔蒙上眼睛,在妈妈的帮助下,亲身体验盲人在盲道上行走的不易。他们发现盲道中间存在紧贴电线杆、树木、垃圾箱、水泥墩等障碍物的现象,这些都给盲人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他们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身边的同学和家长关于盲道的认识、占用盲道的行为、不安全因素等方面展开调查。基于问卷调查,他们统计数据,绘制饼状图,分析盲道被占用的客观原因,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全国助残日那天,俊翔和妈妈一起举着“关爱盲人出行,请勿占用盲道”的宣传牌在街边宣传。现在,他还经常和家长一起在街道做志愿服务,主动清理盲道上的障碍物,弱小的身影在阳光的映衬下越发真实美好!

在亲子研学实践中,提出问题、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对策的研究过程,运用语言、文字、图画等表达研究结论的过程,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乐美向善的品格。

“融·浸”式家校联盟的构建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家长进学堂,家长在与专家和其他家长的互动交流和反思研修中共生共长;教师进庭堂,家校携手,共同施力,促进有效共育;亲子社会实践,家长与孩子合作共进,一起编织美好。

猜你喜欢

洛伊盲道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盲道十八弯”之忧
捕蝇草
盲道
不能再这样下去……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
把记忆传授给你
盲道?停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