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源式”发展之路
——评贾先文教授新著《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2020-01-02黄正泉

武陵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宗族社区农村

黄正泉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农村社区是农村居民的生存家园,宗族是农村社区的血脉,社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面貌一新,“数家临水自成村”“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的旧村庄越来越少了,“相协厥居”“彝伦攸叙”的人伦秩序也受到了较大冲击。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中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社区建设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宗族是农村社区自身的资源禀赋之一,是居民自治功能发挥的重要渠道,利用宗族资源,恢复温情、宜居的农村社区就是不忘初心。贾先文教授的新著《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是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宗族研究”的最终成果,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强的时效性、创新性。

该著作研究价值重大。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农村社区的研究成果丰硕,最具代表性的是费孝通的江村研究和吴文藻的社区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社区与宗族的关系,宗族成为农村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研究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时,分析了祖先崇拜维护文化运行、血缘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价值,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社区与宗族的特殊关系,宗族作为底层社会力量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研究囿于社区与宗族的关系,侧重对宗族势力的批判,较少关注其积极价值。

学术史上,对宗法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对社区的宗法研究则较晚。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在宗族内部,大家尊崇共同的祖先,尊卑长幼有序,对继承秩序及宗族成员的义务也有明确规定。《礼记·大传》曰:“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新中国建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对宗族进行了打击和压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对宗族复兴的评价见仁见智。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社区与宗族无法分开,宗族作为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生产互助作用,在社区内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和连接情感纽带的作用。这些研究既肯定了宗族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又为宗族在农村的复兴正了名。贾先文教授新著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农村社区与宗族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走“内源式”道路,利用“内源式”资源将宗族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引导、改造宗族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开辟了农村社区与宗族关系研究的新路径。这一研究对落实国家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进农村社区现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宗族社会资本与社区的角度来研究新农村的发展,结合农村宗族现状,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宗族之间的关系,能调节农村社会基本矛盾,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若一味批判、否定农村宗族,视宗族为封建残余势力,将农村社区与宗族势力剥离开,在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今天,是行不通的。因此,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宗族相结合,将人的研究与物的研究相结合,对农村宗族进行正确引导、有效改造,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宗族问题是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宗族在农村的复兴其实不是复兴。因为,一方面农村社区一直就存在着宗族关系,宗族是农村社区的隐形肌理;另一方面,宗族的复兴并不是国家和社会控制力量弱化的结果,宗族复兴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当然,宗族势力具有两面性,需要引导、改造,而引导、改造宗族是社区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宗族之间的关系,可以起到协调农村居民与社区资源、环境和社会关系的作用,符合传统中国农民以家(或家族)为单位的处世哲学,有利于农村宗族社会资本或农村社会资本的存量增加,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对和谐农村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将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进行研究,实际上是将血缘(宗族)与地缘(社区)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相结合。将传统宗族治理与现代社区治理融入到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乃至纯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之中,能拓宽其学科内涵,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在社区层次研究的创新。

该著作研究视角独特。近些年专家学者紧跟国家政策开展的对社区建设的研究日趋增加,比如,探讨以宗族头人为首的非制度精英与制度精英之间的矛盾、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国家政权与“草根”的博弈、农村社区宗族势力派系间的斗争,剖析无视法规政策而按乡规民约行事的个案,追踪农村社区中小官大贪的现实等,但从宗族视角研究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却比较少。贾先文教授融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个案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描述、系统分析了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植根本土文化,尊重农村现实,走“内源式”发展道路。贾教授的研究将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实质上就是将人的研究与物的研究结合起来,体现了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将宗族这一普遍存在的“内源性”资源嵌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探析政府与市场失灵情况下,宗族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机理,研究嬗变中的宗族与转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的适应性,挖掘宗族对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的巨大贡献,提出合理利用和有效改造宗族、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凸现宗族势力在社区建设中的正价值。

该著作观点新颖。中国农村社区是古老的社会组织,是中国人真正的故乡和生存的家园,人们在相同的价值体系中生活,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在同一地域“百世不迁”。正如章孝标《长安秋夜》所描述的:“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步晚香醪熟,村村自送迎。”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也是海德格尔笔下的诗意栖居地。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物质如何充裕,灵魂首先必须得到安放。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转型,社会问题社区化的今天,传统社区外在化的空间不存在了,人们担心家园不在时,贾教授通过多年研究,试图解答人们的困惑,认为将宗族与社区建设相结合、血缘与地缘相结合,走“内源式”的发展道路,可能是农村社区建设和留住乡愁的一条新路。

贾先文教授的新作,虽非长篇巨著,却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新观点。其一,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植根本土文化,尊重农村现实,挖掘传统的、内源性的因素,利用“内源式性”力量,走“内源式”发展道路。其二,积极有效利用宗族正能量,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农村社区而言,将血缘与地缘结合起来,构建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就是构建最小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可以促进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促进人性复归,是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重新恢复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活的必由之路。其三,宗族社会资本是对农村社区建设“两极失灵”的有效补充。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政府与市场也存在着不足或失灵,而宗族的道德机制、信任机制、网络机制以及声誉机制等能弥补政府与市场的某些不足,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贾教授颇有见地地指出,“聚族而居”是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利用的内源性资源,宗族社会资本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宗族社会资本是对政府与市场缺陷的补充。贾教授的新著切中时弊,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尤其是大量调研数据、表格和逻辑关系框图的应用,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经济学功底、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宗族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影像社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