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被“退休综合征”所扰

2020-01-02陈华娟

养生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失落感综合征子女

◎陈华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因为退休后,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而出现种种“退休综合征”。

退休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老年人在增龄的过程中,角色转换时期的适应和应对尤为重要,适应得不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退休,就是老年人遇到的最主要的角色转换之一,转换不好可能导致包括抑郁症在内的“退休综合征”的出现。

所谓“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焦虑、抑郁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紊乱,常常导致高血压或使原有的高血压、糖尿病呈现波动,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脑血管事件发生。包括抑郁症在内的“退休综合征”,一般在退休半年到1 年这段时间多发。退休后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会进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滞、懒惰,不愿与人交往等,这些都将加速脑的衰老以及认知功能的减退,最终加速痴呆的发生。“退休综合征”患者也因此成为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

什么样的老人易患“退休综合征”?研究显示,年轻时争强好胜,事业心强,工作严谨,性格固执,兴趣爱好少,又缺少一技之长的人,更加不能积极对待离退休,突然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之后,心理落差大,无所事事难以适应,“退休综合征”的发病率更高。从临床观察看,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性工作的人占老年抑郁症比例较低;反之,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则较多,职位越高,出现问题的几率则越大。有心理学者曾对某市20 位同一年从处级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退休时身体并无大碍的老年人,两年内竟有5 位去世,有6 位重病缠身。

如何有效摆脱退休综合征

如何有效防治老年抑郁症、退休综合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及早做好退休前的心理准备。老年人接近退休时,应及早做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心理准备,计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一技之长者,可联系需要自己技术特长的单位,准备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充实退休后的生活,这样可以预防退休后的适应不良。这种心理准备一般在离退休前1~2 年就要着手进行。

2.消除自卑感。老年人退休后,必然会有一个社会角色的转变过程。人老身体状况差,退休使得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老年人不适应目前重新担任的社会角色,进而产生“不中用”“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强烈自卑感;还有一些老年人,退休前社会地位较高,学识和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好面子,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爱听恭维及顺耳语,处事固执己见,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一旦出现反对声,便感到自己没有面子,人老了,谁也看不起了;部分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由于没有了需要自己决策和把关的事情,便把注意力从单位、社会转移到家庭中来,尤其是在单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老年人对子女工作、婚姻、生活横加干涉,并因此常与子女发生矛盾,感到自己经验无处使用,而产生自卑感。

那么,怎样克服这种由于角色转换所产生的不适应呢?对自己应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人生在世并不是只在工作岗位上做贡献,在家庭也可有所作为。一个人辛苦工作了几十年,对家庭生活几乎没有什么照顾,退休在家趁自己身体还好,应为家庭尽自己的一份义务。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平静地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

1.克服失落感及孤独。克服孤独与失落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节。一是不断探索和追求,充实自己的生活。老年人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由于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退休后可以充分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施展才华,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则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将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二是克服消极情绪,重新安排晚年生活。退休后的老年人,一定要消除“无用”的悲观心理及消极情绪。要知道,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退休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人生第二个春天的开始,是一种新生活的开端。因此,要重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三是改变旧有的生活环境,扩大人际交往。老年人不要自我封闭,不要离群索居,要扩大社会交往,努力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冷漠化。应该尽量增进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帮助子女教育第三代人,从中寻找家庭的乐趣。尽量地缩短与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做脱离群众的超人,也不做不合群的“怪人”。老年人还应从多方面与同代人进行交往与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多参加集体活动及各种公益活动,打破自我封闭的局面,并在人际交往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他人良好的性格,为自己性格的改造创造良好条件;要多交几个性格开朗的朋友,遇事多与朋友协商,取得朋友的热情帮助,而不要闷在心里。在交往过程中,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取长补短,互助互学,以有益身心健康。

2.培养多方面的情趣。老年人可参加一些文艺、体育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太极拳、舞剑、打球、下棋、写字、作画、垂钓、养花、养鸟。这样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忘却孤独寂寞,帮助解除烦恼,使自己融合于群体中,通过交流技艺和感情,消除失落感和孤独感。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退休老年人,因为摆脱了忙碌的工作,进入一个轻松自由的休养环境,生活会变得不规律。规律的生活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老年人也不例外。所以,退休后的老年人也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有益身心健康。

4.结交新伙伴。老年人丧偶后,孤独感较为严重。所以,应结交适宜的异性伴侣,待感情成熟后,结合在一起,相敬相爱,这是克服孤独的最好办法。老年人在再婚问题上,即使遇到一定的阻力,也应积极去争取,尤其是无子女的老年人,丧偶后更应寻找新的生活伴侣。对于那些无子女又不想再婚的老年人,应到养老院中去生活,这样可以找到伙伴,防止孤独感的产生。

5.在情绪低落时,应多寻求帮助。老年人在退休后,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收入的降低,朋友交往的减少,生活上的单调,常会有孤独感及失落感,从而情绪低沉、精神空虚、心情烦躁、郁郁寡欢、萎靡不振、焦虑不安,还会出现头昏头痛、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周身不适、心悸失眠等症状,甚至出现活着受罪、生不如死的念头。这时应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心,或找心理医生咨询,以排除心中苦闷,减轻失落感及孤独感,调节情绪,顺利地渡过这一心理危机。

6.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事物。老年人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老病死或者其他不顺心的事。不要害怕孤独,孤独并不是灭顶之灾,孤独并不等于孤立。老年人如果时刻把自己同国家、民族、社会、群众连接在一起,虽然自己身边无亲人,但是可以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人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就不会感到孤独。

猜你喜欢

失落感综合征子女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考前综合征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编辑工作的失落感及其应对策略
围城内外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