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江香格里拉藏区

刘 静

香格里拉市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处,作为旅游名城,一度游人如梭、盛极一时。实际上,香格里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一样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在新时代,回顾党领导的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在香格里拉长征及解放时期的光辉历程,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推动香格里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地处边疆、多民族杂处的香格里拉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更具深远意义。

一、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所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历史上所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精神和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其革命圣地、革命根据地和领袖人物故居等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1]香格里拉市红色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形式多样。红军长征途中在香格里拉停留了短短的20天,经过了藏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上江、小中甸、中甸等地区;人民解放军解放迪庆时,帮助迪庆各族群众在境内成立的地下党支部、特区人民政府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址遗迹是香格里拉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一)香格里拉红色文化的缘起

香格里拉成为世人心中追求的净土,不仅因为有迷人的风景,和谐、包容的人文魅力,更是因为一片传承着红色基因的红土地。“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及肖克、王震等军团首长的指挥下,于1936年3月30日遵照驻川西红军总部‘要求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电示,决定放弃川、滇、黔根据地,离开北盘江,北渡金沙江,开始向西转移[2]。1936年4月24日晚,前卫部队抵达金沙江东岸的三水坪(1)三水坪,今香格里拉市金江镇撒苏碧村,为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的7个渡口之一,笔者注。至士旺约200里长的江岸。”[3]1936年4月25日部队开始北渡江,虽然是金沙江的枯水期,但由于金沙江江面宽阔,船只极少,后又有国民党部队滇军追击,军团首长便到附近寻找船只、动员附近的乡绅帮助红军渡江。1936年4月29日,二、六军团所有队伍胜利渡过了金沙江,在沿江一带进行短暂的休整、筹粮,准备翻越雪山进入中甸藏区。1936年4月27日,二军团先遣部队从格路湾出发,翻越雅哈雪山,雅哈雪山海拔高达4200多米,山顶常年积雪,部队在积雪中艰难前进,不少战士因为高寒缺氧长眠在了中甸雪山。部队行军至干岩房一带,受到中甸民团总指挥汪学鼎带领的小中甸民团阻击,几十名指战员英勇牺牲,红军驱散汪部武装,乘胜翻越雅哈雪山,来到中甸藏区。在中甸县城期间,贺龙同志在军团总指挥部独克宗西康(2)西康,藏语音译,意为经堂,也称中心镇公堂,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历史上是藏族群众祭祖诵经、集合议事的场所。红军长征时期此地成为二军团总指挥部。,邀请县城三行代表团藏团、汉团、商行代表团召开了座谈会,详细了解中甸民情,讲明了红军的宗旨、纪律、准备在中甸短期停留筹粮、整训,然后继续北上甘孜,要求藏民给予大力支持[4]。部队在中甸整休期间,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中甸僧人、群众的广泛支持。为继续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奠定了物质、群众基础,在雪域高原传下了“兴盛番族”藏汉团结的佳话。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甸播下革命的火种后,共产主义信仰在藏区萌芽,一大批中甸儿女投身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历史伟业中。1949年12月25日,中甸县境内第一个人民政权——金江特区人民政府成立,随即金江特区积极开展艰苦的武装斗争工作,坚持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红军长征在中甸播下的星星之火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为当时党领导的金江、中甸城区各项革命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迪庆地区的和平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

1.遗址

一是渡口。红军部队北渡金沙江选择了中甸境内的7个渡口(撒苏碧、松坪子、士林、车轴寒史里、吾竹羊梨石、木斯扎、士旺),均列为革命遗址。二是战斗遗址。红军长征时期在中甸境内留下的遗址较多,有干岩房战斗遗址、资纳腊战斗遗址、“箐口事件”遗址、夜袭财神殿遗址等。三是会议遗址。为顺利在甘孜会师,继续北上抗日,军团决定在中甸短暂停留休整,召开了重要的“中甸会议”“政治干部会议”,以指导全军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做好通过康藏地区的各项准备工作[5]。该遗址在今独克宗古城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内。

2.纪念(地)馆

一是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位于独克宗古城,展厅里有序陈列着当年红军进迪庆时使用过的船只、文件书籍、马灯、药箱、粮袋、水壶等生活用品,还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了长征中的故事。二是金江革命老区陈列室。金江革命老区陈列室位于中甸最早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最早建立党组织、最早建立人民政权的金江镇,陈列室真实展现了红军抢渡金沙江、进入中甸藏区、英勇战斗的壮丽篇章,同时讲述了作为红色政权诞生地的金江以及革命星火在中甸传播的历程。三是香格里拉市革命烈士陵园。香格里拉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安放有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中甸时在境内牺牲的师参谋长汤福林、高利国及连长肖学志及数十名不知名的红军烈士,以及在中甸和平解放、平定藏区叛乱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牺牲的烈士。四是清香树红军营地。清香树红军营地位于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石麦谷村民小组,是红二、六军团进藏的第一站。红军进藏后规定了几条铁的纪律,对群众秋毫不犯,当地村民积极送粮食给红军、为红军烧水、洗衣、照顾伤员,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

3.民族统战工作

中甸是红军北上第一次进入的藏区,红军严守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为群众做好事。部队进城后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联欢会、表演文艺节目,到处张贴“保护商贩利益、买卖公平、私人商贩不许侵犯、准许商人自由营业”“保护土司头人及其财产”“抗日救国、抗日讨蒋”“红军是工农的红军”“番民们团结起来,组织番民独立军”[6]等标语口号。在中甸停留筹粮期间整训召开会议,颁布制定的政策为继续北上甘孜等藏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4.红色作品

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到达中甸境内后,留下许多诗歌、传说故事等红色作品,如肖克军团长在中甸县上江即兴题诗《北渡金沙江》、李贞将军在翻越雅哈雪山时写下了《过中甸雪山》、一名藏族战士写下的《心愿——一个藏族战士的恋歌1936》,红军长征时期,文工团在爬雪山时改编调子鼓舞士气,同时在中甸召开群众联谊会时改编了藏族舞蹈《雅西雅舞》等。红军长征经过中甸时留下的传说故事有《一枚五星奖章》《藏好贺龙给的委任令》《贺龙跟我换马骑》《藏族娃娃爱红军》《三张火狐皮》《金沙情深》《十六里地还石磨》《一顶八角帽》等。著作有1991年云南迪庆军分区政治部、中共中甸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印《兴盛番族之光——红军长征过中甸》,201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印《红色记忆故事》等、评剧剧目《金沙江畔》等。这些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作品,是当代开展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重要载体。时代在变,红色精神永不会变,这正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二、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重要作用

(一)以红色文化为支撑,维护藏区稳定

2014年9月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香格里拉作为滇川藏三省交界处,面临着国际分裂势力干扰、民族宗教问题交织、边界资源纠纷等严峻问题,维护藏区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香格里拉的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积累是民族团结的典范。长征时期,红军与中甸各民族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中甸各少数民族帮助红军走过艰难岁月,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艰难与共的革命情谊不因时空的变化而褪色。当前,以红色文化为支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助于藏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藏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步入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教育和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定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提升党在藏区的执政能力,维护藏区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同时艰苦奋斗是红色文化中显著的品质之一。当前香格里拉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传承红色文化,发扬艰苦奋斗,缺氧不缺志气的精神,奋发有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筑牢党在藏区的执政根基。

(二)培育红色旅游产业,推动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香格里拉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新产业结构。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产业分布在藏区、金、上江革命老区农村,开发藏区、金、上江革命老区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培育香格里拉新的文化产业链,可以形成香格里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香格里拉市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现有的红色文化保护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遗址遗迹,促进金江等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还存在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中缺乏文物、文字资料的支撑,相关设施设备严重匮乏,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文化旅游与香格里拉发展融合不深等问题。

(一)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深度开发利用香格里拉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多方参与。一是政府主导,吸引旅游文化等相关企业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过程,企业主动融入全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质中。二是围绕红军长征经过香格里拉这段历史,加强对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品质,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由相关部门继续挖掘和收集、征集红军长征过中甸时的文物资料,扩大和深化其内涵。三是依靠人民,发挥红色文化社会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群众,香格里拉市红色文化资源多分布在交通沿线,但较为分散,对其保护和管理需要群众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开发利用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需要依托当地风土人情,同时通过广泛参与,筑牢群众对红色文化及其资源认同、对国家的认同以实现香格里拉长治久安。

(二)打破区域障碍,整合大香格里拉红色文化资源

红军长征在滇西北活动主要集中于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北上进入甘孜地区,在此期间留下了丰富、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香格里拉地处云南滇西北,由于环境相对恶劣,交通不便,其红色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开发与利用。要突破地域限制,必须借鉴经验,有效整合香格里拉及其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资源整合路径,打造大香格里拉片区红色名牌。

(三)依托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文化产业

一是以乡村旅游为契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依托现有景区,借助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打造自驾红色乡村游,沿途感受香格里拉各民族的民间民情和民俗风情、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翻越雪山的场景、战斗场景。打造红色游,依托各遗址、景区,踏寻革命前辈足迹、投身自然、体味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接受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探索香格里拉红色文化历史底蕴。二是深入挖掘香格里拉红色品牌价值,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借鉴其他革命老区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经验,抓住香格里拉打造红色品牌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香格里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7]红色文化对于香格里拉而言不仅是藏区各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维护藏区稳定的精神支撑。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才能有效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使其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实现经济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金江香格里拉藏区
高金江的绿色生机
香格里拉行
醉美是金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寻找香格里拉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雕琢残而不缺的人生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