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现状与血压控制效果关系研究

2020-01-01陆菊萍李程跃吕军袁红张一英汤伟琴于广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控制率定期服药

陆菊萍,李程跃,吕军,袁红,张一英,汤伟琴,于广军

高血压是遍及全世界的高发性慢性疾病,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疾病已经占据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肾功能损害等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1-2]。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3-5]。目前,上海市的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正逐步“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随着高血压筛查报告流程的规范,其健康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生的随访工作量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让患者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使社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自我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种当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健康行为,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来控制血压,巩固药物控压的效果。本研究拟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管理现状及其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新纳入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高血压管理系统的全部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言语意识不清、行动不方便及不愿意参加调查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等)和行为现状(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运动、血压监测、服药依从性)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2份,有效回收问卷789份,有效应答率98.38%。

1.3 判定标准

血压值以两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为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6],血压控制良好是指平均收缩压<140 mmHg,且平均舒张压<90 mmHg。服药依从性好指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7]:①没有忘记服药的行为;②自觉好时不会自行停药或减药;③不会擅自改药;④自觉不好时不会停药。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对现场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统一调查步骤与方法,调查员通过考核方能参与调查;由专人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质控和复核,同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随机抽取10%的调查问卷进行录入质控。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89名高血压患者中,566例控制良好(71.7%),控制不良223例(28.3%)。男性375例(47.5%),女性414例(52.5%);年龄22~92岁,平均年龄67.5±10.8岁;平均病程9.93±8.04年;483例(61.2%)高血压患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及以上学历为306例(38.8%);有高血压家族史517例(65.5%);60例(7.6%)为独居老人。见表1。

2.2 行为现状

调查患者中,吸烟者169例(21.4%),饮酒者158例(20.0%);高盐饮食者111例(14.1%);442例(56.0%)的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自觉生活或工作无压力的高血压患者512例(64.9%);有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分别为402例(51.0%)、620例(78.6%)、365例(46.3%)。

2.3 血压控制情况

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6.3%,高于男性患者(6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

2.4 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行为因素

2.4.1 单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的血压控制率低于不吸烟者(73.5%),饮酒者的血压控制率低于不饮者(74.0%),低盐饮食者的血压控制情况(75.8%)优于高盐饮食者(46.8%),有规律运动者的血压控制情况(75.1%)优于无规律运动者(68.2%),定期监测血压者的血压控制率高于不定期监测者(58.6%),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78.2%)优于依从性不好者(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指数、压力方面,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单因素分析

2.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血压控制效果(1=血压控制良好,0=血压控制不良)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6的吸烟(1=吸烟,0=不吸)、饮酒(1=饮酒,0=不饮)、高盐饮食(1=高盐饮食,0=不高盐饮食)、规律运动(1=有规律运动,0=没有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压(1=定期监测血压,0=没有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1=服药依从性差,0=服药依从性好)6个变量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不定期监测血压患者其高血压危险性是定期监测血压者的2.097倍,服药依从性好(OR=0.579,95%CI:0.416~0.808)、非高盐饮食(OR=0.286,95%CI:0.187~0.435)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而其他变量则未显现此影响作用。见表3。

表3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行为现状

本调查显示,研究人群饮酒率为20.0%,与杭州市某社区持平(19.02%)[8],吸烟率为21.4%,低于杭州某社区(31.18%)[8],超重或肥胖率为56.0%,高于杭州市某社区(48.79%)[8]。在服药依从性、有规律运动、定期血压监测方面的健康行为率分别为46.3%、51.0%和78.6%,选择有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良好者,控制血压的效果优于不规律运动、不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差者,这与上海市徐汇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9]。本研究结果提示,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促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规律运动率、超重或肥胖率等得以改善。

3.2 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低于女性高血压患者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占71.7%,此结果高于来自银川的研究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47.2%)[10],也高于李园等[11]在中国8省开展的研究中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62.0%)。因血压控制受服药情况、运动、饮食、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可能是研究结果有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调查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低于女性高血压患者,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2]。这可能是由于女性高血压患者更关注自身健康,从而更倾向于采取更多干预措施以维持健康,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少的吸烟和饮酒习惯等,从而达到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13]。在今后的高血压防治管理中,男性高血压患者应是重点管理人群,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改善血压控制的效果。

3.3 服药依从性、定期测量血压、高盐饮食是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定期测量血压、低盐饮食对血压控制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6]。遵医嘱用药是高血压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对血压控制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定期测量血压能让患者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有助于医生为其选择最合适的降压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社区医生的慢性病诊疗水平,加强与医联体上级医院的紧密合作、学习与对接,增加患者对其信任度,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配合度[17]。另一方面,要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研究表明,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干预、行为干预等过程中,同伴及家属可以起到监督、鼓励和支持的作用[18-19]。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应积极发挥同伴教育、家属教育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加强自我管理,随访医生对患者提供用药、诊疗、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的指导,家属及同伴是患者的重要社会网络支持,三者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不断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加强患者定期血压监测及积极倡导低盐饮食是今后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点。高血压患者管理离不开社区医生随访管理和系统的健康宣教。同时,高血压患者应成为自身疾病的主动参与者,主动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病情,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定期测量血压,坚持药物治疗,从而不断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猜你喜欢

控制率定期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