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学生全科医学认知调查与教学指导分析

2020-01-01袁思越汪朦朦彭妙侯凌志林子阳伍钢胡建莉杨盛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医学

袁思越,汪朦朦,彭妙,侯凌志,林子阳,伍钢 ,胡建莉,杨盛力

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1]。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科医学概念引进入我国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2]。针对目前形势,为努力实现“2030年健康中国”全科队伍建设目标[3],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源泉地,需结合当代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基于此,本文对某大学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对全科医学认知程度、课程评价与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旨在探索高校合理的全科医学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大学医学院所有参加“肿瘤学”课程的12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医学专业有:临床医学(92名)、预防医学(3名)、医学影像(13名)、中西医结合(7名)、医学检验(7名)。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本次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由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临床工作的教学医师设计。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本调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填写问卷时间约为5分钟。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基本情况及临床接触了解程度;②对全科医学的理解认知程度(自评)及了解渠道;③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必要性评价;④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认知情况;⑤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度及职业规划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采用频数、百分数表示,用描述性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回收为96.8%。其中,大二医学生21名(17.21%),大三医学生82名(67.21%),大四医学生19名(15.57%)。进一步调查临床实践受教情况结果显示,处于临床早期见习学生46名(37.70%),内外科轮转见习学生60名(49.18%),本科临床实习学生5名(4.10%),未接触临床学生11名(9.02%)。

2.2 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理解认知程度及了解渠道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非常了解全科医学4名(3.28%)、略有了解112名(91.80%)、不了解6名(4.92%)。对其中了解全科医学的医学生信息来源渠道调查显示,13人(11.21%)因朋友或家人中有全科医生而非常了解,23人(19.83%)了解来源于阅读报刊杂志,53人(45.69%)了解来源于浏览网络推文,25人(21.55%)了解来源于与同学讨论交流,2人(1.64%)了解来源其他途径。见表1。

2.3 学生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必要性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86名(70.49%)学生认为医学生有必要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15名(12.30%)学生认为医学生无必要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21名(17.21%)学生观点保持中立。而对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必要性方面,47名(38.52%)学生认为在当前医疗环境下非常必要培养全科医生,66名(54.10%)学生认为有一定必要培养全科医生。进一步对其中认为有必要培养全科医生的学生调查关于全科医学课程的想法,其中选择将全科医学课程纳入基础课程的学生有43名(35.54%),设为独立专业学习的学生有58名(47.93%),设为选修课程及假期实习任务的均有10名(8.26%)。对全科医学课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多选)调查显示,全科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占98.35%,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占95.87%,医院或社区见习实习占90.08%,提供校际或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占52.07%,实验室科研要求占35.25%,其他占1.65%。见表2。

2.4 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认知

调查显示,27名(22.13%)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55名(45.08%)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是社区医生,这二者与全科医生承担基层医疗的工作性质较为相符,而40名(32.79%)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病都看的医生。从全科医生的培养人群上看,14名(11.48%)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应以“3+2”培养的大专生为主,25名(20.49%)学生认为应以普通本科生为主,46名(37.70%)学生认为应以“5+3”培养的本科生为主,37名(30.33%)学生认为应以研究生及以上为主。从全科医生适用的医疗机构上看,只有12名(9.84%)学生认为全科医生适用于省部级大型三甲医院,20名(16.39%)学生认为全科医生适用于地市级医院,认为全科医生适用于乡镇医院/卫生院与社区诊所的均为45名(36.89%),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对全科医生作为家庭或社区医生角色的认同。全科医生作为综合性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被调查者认为,成为一名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如下素养:丰富广泛的基础知识(98.36%)、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97.54%)、敏捷的临床思维和判断(90.46%)、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90.16%)、高尚的医德医风(85.25%)、良好的身体基础(86.07%)、其他(3.28%)。见表3。

表2 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评价 n,%

表3 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认知情况 n,%

2.5 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与职业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2名(1.64%)学生对全科医生兴趣度高且已确立成为全科医生的目标,30名(24.59%)学生兴趣度中等,处于观望了解全科发展趋势状态,74名(60.66%)学生职业规划尚不确定但有兴趣了解,16名(13.11%)学生无兴趣度且不想了解。进一步调查学生对全科医生职业感兴趣的原因,选择频数最多的为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范围更广(51.33%),其次依次为全科医学涉猎的医学领域广泛、可以带来成就感和话语权(46.90%)、巨大的发展空间(46.90%)、全科医生工作强度没有专科医生大(24.78%)及毕业后愿意去基层工作(8.85%)。调查分析阻碍自己成为全科医生的因素,选择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全科医生目前管理体系尚不成熟、担心职业领域混乱(74.59%),担心收入过低(62.30%),学术界定位尚不明确(62.30%),对能否掌握广泛的医学知识而担心(51.64%),担心就业环境差对医患沟通能力要求更高(42.62%),承受的临床工作压力过大(36.07%),不愿去基层工作(36.07%)。见表4。

表4 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兴趣 n,%

3 讨论与建议

3.1 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兴趣度较高,但多处于职业选择萌芽阶段

本调查以临床医学专业为调查主体,与当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吻合,可为探索高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途径与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信息。调查结果显示,49.18%的在校生处于临床见习阶段,这是受样本主体年级为大三年级的教学计划影响。60.66%的学生尚不明确全科医学职业方向,但对全科医学有兴趣,此时的学生正处于建立职业方向选择的萌芽阶段。基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程度与从事全科医学的职业选择倾向相关性研究,全科医学课程教育对于临床医学生获取全科医学知识,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工作,进而从事全科医生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5]。因此,建议对该阶段的学生普及全科医学教育,拓宽医学生的职业选择。目前,全科医疗制度、医疗地位、全科医生收入等客观因素[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选择,但随着全科医学的宣教普及以及医疗体制的健全,相信今后选择全科医生职业的学生比例将会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全科医疗人才的后辈之力。

3.2 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全科医学的理解认知程度调查中,91.80%的学生对全科医学略有了解而不是非常了解,说明尽管修读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其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仍不充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通过课程学习让他们意识到自身认识的不足,或者相对比其他学科认识不足。进一步对学生信息了解渠道的调查,说明学生除课程学习外,对于全科医学的了解更多地来源于网络,这与现代化信息时代能使当代大学生快速而便捷获取信息密不可分,但这种信息“碎片化”的了解方式很难深入。调查结果中,有32.79%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病都看的医生,忽略了全科医生职业的专业性,这对全科医生工作性质的理解偏差,反映出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的建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3.3 学生对全科医学现状了解不够

总体上,学生认同全科医学教育为医学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科医学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全科医学重要性观念已初步形成。国家相继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相关政策[3],而在调查中,只有38.52%的学生认为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培养全科医生非常必要。我国目前对全科医生的紧迫需求[7]与学生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出现不平衡现象,说明学生对我国全科医生以及基层需求现状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与学生缺乏基层实践相关,仅通过课程学习的理解尚浅,未能真正从意识层面上了解全科医学对社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课程中,应多增加学生的基层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全面了解我国基层医疗的真实现状。

3.4 学生对全科教育模式基本认同

全科医生集医生、教育者、沟通者、管理者、守门人和组织协调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4]。虽具备多学科整合医学性质,但从我国基层医疗角度来看,全科医学自身具有的专业性质是不容忽视的。全科医生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及以上,培养学历的逐层提高是学生对全科医生培养教育的认同,与调查中没有学生认为全科医生为赤脚医生的观点相符。获得学生最高比率认同的全科医生培养人群为“5+3”的本科生,而不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逐步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规范为“5+3”模式,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说明目前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工作的承担者,其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及完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全科医生在医疗、技能、医德、沟通等多方面能力十分重视,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已在全科医生职业认同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医学院校应在国家的指导方针下,不断探索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9]。结合本次案例院校在校本科生调查结果,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建设,在授课细节处体现全科医学对医疗体系的重要地位,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及职业前景。在教学课程中,理论教学应多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加学生到基层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基层医疗现状。此外,可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等帮助医学生提高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等软技能[10],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感及兴趣度,从而引导更多处于观望而对全科医学感兴趣的医学生做出合理化的职业选择。

猜你喜欢

全科医学生医学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