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体育文学的审美特征

2020-01-01梁培菁

文化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体育赛事体育运动

梁培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之为当代文学,此时,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的繁荣引起了人们对于体育的极大关注。文学反映生活,体育文学的发展吸引了人们对于体育的关注。本文将立足于对当代体育文学审美特征进行粗浅探索,旨在凸显体育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弘扬体育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结合其他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体育文学就是1949年以后文学作品中涉及体育的文学,类型丰富,有体育诗歌、体育散文、体育小说和体育戏剧影视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体育作品。总而言之,作者将自己对于体育的观察结合生活凝聚出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特的文学类型,即体育文学。这些作品中有对体育运动精彩细节的描写,有对体育运动魅力的描述,有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弘扬,还有对体育领域矛盾黑暗的批判和揭露,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其他文学类型的审美特征。

一、身体与精神的艺术品

体育是一种身体运动,通过身体活动来表现人内心的情感,而文学作品通过对于体育的描写表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由此引发的体育热映射到文学上,促进了体育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以及《中国姑娘》等一系列报告文学不断涌现,这些“冠军文学”歌颂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主要对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进行创作,创作的主题就是为国争光和体育精神。在鲁光的作品《中国姑娘》中,那个时代的女排姑娘们在有限的条件中挑战了身体的最大极限,克服自身的病痛伤痛,拼搏努力,最终用五连冠给人们极大感动。还有著名的《扬眉剑出鞘》,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著名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带伤参加青年击剑比赛的过程,艺术性地表现了客观事实,期间对于栾菊杰心理矛盾的描写更是突出了运动成绩的来之不易。栾菊杰奋勇表现不惧伤痛正是他坚强不屈的表现,与当时拨乱反正的社会形势相得益彰,感染了许多国民,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栾菊杰”的热潮。

文学是反映社会的镜子,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当代体育文学受政治以及经济影响,在创作前期大量翻译苏联的体育文学作品。1978年以后,各种体育政策的出台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1979年,中国重新回到了奥运赛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逐渐成熟,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

这一时期迎来了体育文学创作的巅峰,各种被称为“冠军文学”的报告文学涌现出来,歌颂冠军奋斗的精神品质,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民族的荣耀,人们从文学作品中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2]。

众所周知,每一场国际性体育比赛的获胜与否都关乎一个民族的尊严,国际体育赛事总是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这一时期的体育作家力求表现自己的观点,于是,各种体育文学层出不穷,表现体育运动给国家带来的荣誉,表现比赛胜利给国家带来的无上荣誉。女排精神不仅是关于女排,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上升为一种民族感情甚至是民族凝聚力。

二、动与静的结合

文学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美,以语言为载体来表现作者感情。体育运动则是通过有规则的身体活动来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的社会活动,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用文学的静来表现体育的动,使完全迥异的两个事物完美融合。

1978年以后,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度提升,也希望能够更详细地通过生动精彩的文学的描绘,更加深入了解各种体育赛事。体育报告文学顺应时代的要求,将通讯与文学相结合,既有文学的特征又具有真实性,再现了当时的体育赛事过程。理由的《扬眉出剑鞘》详细描写了我国著名运动员栾菊杰在马德里比赛的场景,在那场比赛中,栾菊杰手臂受伤严重,但依旧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比赛,最终弥补了我国金牌史上的空缺。早期的“冠军文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主要是基于对体育比赛中精彩过程和细节的全方位描述,通过文学的特质将竞技美升华,将体育比赛的动态美进行转化,以静态美的方式呈现出来,短暂的体育竞赛过程被文学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在整个体育比赛中,身体对抗所呈现的动态美是体育运动的直观体现[3]。体育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文学描述中将体育的身体美和运动美转化为永恒的文学形象,在阅读中赋予读者动态的描绘和想象,让读者获得别样“美”的感受,内在情感产生共鸣。鲁光的《中国姑娘》中写陈招娣和袁伟民的练球过程,精细刻画了两名运动员动态十足的训练过程,赋予了比赛持久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体育报告文学给体育爱好者甚至是普通读者一种真实感。

体育运动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洋溢着生命力量的美与活力,而文学则是人学,宗旨就是表现人的美,体育与文学结合的体育报告文学展现了运动员的生命力和运动的美感。

三、反思色彩和批判精神

毋庸置疑,每个时期的体育总是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相比于以往报告文学中只有夺冠才能体现自己对国家和体育事业的热爱,反思时期的体育报告文学也开始关注人性。鲁光的《中国姑娘》中,王牌球员三号曹慧英训练时受伤,每走一步都痛如刀割,但作为球队的主力,为夺取比赛的胜利,也为了给对手带来心理压力,她选择了打封闭针,这所有的一切让读者感觉到运动员为了国家奋力拼杀的精神。这使人不得不反思,运动员的这种泪水和伤痛、这样的英雄有一种浓烈的悲剧意识,这种精神、这样悲壮的方式,让读者揪心,也让读者为运动员所感动。

社会的进步推进体育领域的变革,社会审美多元选择瓦解了冠军文学的创作,人们对于体育赛事背后忧患开始有了一定的警觉,反思和观察成了体育文学的主旋律[4]。刘心武的《五一九长镜头》和理由的《倾斜的足球场》以及赵瑜的“体育强国三部曲”,这些都被统称为兵败文学,这个时代的体育文学给人的启示和震撼最大,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感,人们用一种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体育所取得的荣誉。随着赵瑜“体育强国三部曲”最后一部《马家军调查》的问世,中国的体育文学开始走向了成熟,跳出了体育的框架,站在社会的高度来看待体育[5]。

它与之前报告文学一味歌功颂德不同,而是深刻反思各类赛事背后的矛盾,揭露体育的黑暗面,将其赤裸裸地暴露给读者。赵瑜的《马家军调查》以及后期的《强国梦》鲜明而又残酷地给了当时体育领域的虚假繁荣当头一棒。也许金牌是暂时的,是国家举国体制带来的片面繁荣,体育体制需要彻底改革,人不能为体育而体育,这样的观点在社会中掀起了热潮。

四、结语

体育文学在我国当代体育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中有对体育运动精彩细节的描写,有对体育运动魅力的描述,有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弘扬,还有对体育领域矛盾黑暗的批判和揭露。通过体育文学尤其是对体育报告文学所具有的审美特征的探析可以发现,体育文学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它通过文学描写,将独特的体育感染力上升为民族精神。同时,体育对力与美的崇尚更加突出表现在体育文学中,让人们更加充分地领略体育的魅力,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同时,文学作品揭露和批判了体育领域的弊端和矛盾,让人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体育,更加深刻地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体育。对于体育文学审美特征的探析,对加深人们对体育领域的认知具有独特的意义。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体育赛事体育运动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体育运动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呆呆和朵朵(13)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