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课堂的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19-12-30张月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智慧课堂

张月香

摘  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提出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以“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为例,在智慧课堂环境中采用生成性教学模式变革现有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素质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 智慧课堂;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智慧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09-04

1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技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技术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新课标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提出具体的五个学科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互联网+”的到来,课堂作为教书育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场地,如何适应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变革通用技术传统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很值得深入探索。

2 相关研究现状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概念总体上来讲还较新,具体到通用技术学科,研究仍为数不多。赵柏岩在对中美两国的技术课程分析后,突出了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2];徐停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通用技术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和教学过程框架,发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通用技术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正向影响[3];陈向阳认为,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基于“大项目”“大概念”和“大综合”,在学习方式变革上彰显技术实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在课程教学评价上注重任务的“真实性”“情境化”和“整合性”,将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4];刘海青则强调了项目教学法对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还集中于项目学习,特别是大项目对其的影响研究上。笔者根据无锡市第一中学课程实施情况以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发现,项目学习存在诸如学生对于新项目上手慢、课堂效率低、项目学习周期长、任务繁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成效不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变革现有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6]。近十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对智慧课堂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和应用研究,智慧课堂在中小学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智慧课堂的本质、关键要素以及核心价值研究等。研究发现,智慧课堂以数据决策教学、即时评价反馈、立体化交流互动和智能资源推送为主要特征[7],具有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生成性教学等多种典型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生命体验,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借鉴已有成功案例,探索如何基于智慧课堂变革现有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素质智慧型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3 通用技术智慧课堂变革:以“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为例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智慧课堂的呈现形态和技术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与设计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以“常见的技术图样”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基于智慧课堂对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进行变革。

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常见的技术图样”是“技术与设计1”中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进行处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不好,无法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在深入理解智慧课堂教学后,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变革。

1)重设教学目标,培养智慧型人才。智慧课堂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创造性、自主地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智慧的形成,引导其主动体验学习过程,形成技术意识;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核心,锻炼其工程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之于三维目标既有传承更有超越,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三维目标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学科知识是载体,学科活动是渠道[9]。因此,笔者重设教学目标以更好地指导教学的实施。

①知识载体: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能够绘制三视图;明确尺寸标注的意义,并可以正确、完整、清晰地标注形体的尺寸;了解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所用符号的含义和表达方法,能识读常见的技术图样。

②核心素养。

技術意识:认识到技术图样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技术规范、标准意识。

工程思维:通过微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形成初步的系统与工程思维。

创新设计:经历微项目的全过程,提出符合设计原则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发展创造性思维。

图样表达: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和微项目设计,学会利用技术图样来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锻炼图样表达能力。

物化能力:实践微项目,将图样表达的方案转化为实

物,锻炼物化能力。

2)教师的教学评价。智慧课堂支持课堂实录,教师可随时回看课堂教学实况,以发现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同时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4 通用技術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体验过程,形成技术意识  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技术图样在设计表达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技术规范、标准意识、技术的安全和责任意识,形成严谨、细致的技术行为习惯。

系统分析,培养工程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变革后的通用技术智慧课堂使得微项目“简易3D全息投影仪”的实施成为可能。为了完成这一微项目,学生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切实培养了工程思维。

自主探究,提升创新设计  对于微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收集相关信息,提出符合设计原则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分析方案优劣并进行改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深入练习,强化图样表达  本课主题即为常见的技术图样,突出强调图样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从三视图到电子电路图,各部分内容都要求学生深入练习,会识读、绘制常见的技术图样,更通过微项目的实施,使学生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构想,用技术语言实现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实践项目,锻炼物化能力  通用技术教学只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物化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都参与项目实践的全过程,安全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处理,将图样表达的方案转化为实物,并实地演示实物效果,拍摄视频上传至智慧平台。大部分组别都完成了3D全息投影仪的制作,切实锻炼了物化能力,并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该教学案例蕴含了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基于智慧课堂环境,采用生成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学成效,促使学生全面而智慧地发展。基于智慧课堂的通用技术变革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道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合理地选择智慧课堂环境,优化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赵柏岩.浅谈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构建[J].通讯世界,

2016(18):242.

[3]徐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通用技术学习活动设计[D].山东:聊城大学,2018(6).

[4]陈向阳.学科核心素养: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新图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6-9.

[5]刘海青.以生成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通用技术项目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5-67.

[6]邱艺,谢幼如,李世杰,等.走向智慧时代的课堂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8(7):70-76.

[7]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8]李祎,王伟,钟绍春,等.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08-114.

[9]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50-54.

[10]谢幼如,杨阳,柏晶,等.面向生成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与应用:以电子书包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1):126-132.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智慧课堂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