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2019-12-30何英郑友菊杨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何英 郑友菊 杨娟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护士18名,该院急诊科在2017年1—12月对专科护士施以传统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评价及对比传统管理模式和分层管理模式中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医生与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分层管理模式中医生、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急诊科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有助于增进医护、护患感情。

[关键词] 护理管理;急诊科;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a)-0063-02

急诊科是医院各级科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风险高、突发性高、纠纷较多的特征,主要是用于对急重症患者抢救[1]。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医院关系、抢救效果。由于急诊患者数量明显提高,为了确保抢救工作开展顺利,降低抢救风险,成立一个高效可靠的护理团队就显得颇为关键[2]。以往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但未达到预期效果,护理质量未得到明显提高。有研究指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急诊科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3]。鉴于此,在该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护士18名为对象,评价临床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护士18名,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名、16名;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23岁、45岁,中位年龄(34±11)岁;教育经历:6名本科、10名大专、2名中专;职称: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8名护士。

1.2  管理方法

在2017年1—12月对专科护士施以传统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即急诊科护士长充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接诊特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岗。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包括①充分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教育经历、职称等资料,并根据其资料划分为A级(主管层)、B级(操作层)、C级(基础层)。其中,主管层主要为主管护师,负责担任管理岗位的职责。临床管理工作内容为对病区予以全面管理,正确、及时指导下级护士临床工作。操作层主要为主管护师、护师、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负责担任临床岗位的职责。临床管理工作内容为对病区基础护理内容进行管理。基础层主要为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组成,负责担任基础岗位的职责。临床管理工作内容为对患者的临床需求、健康需求、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负责,同时可帮助与配合操作层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工作。②分层展开护理培训。主管层:重点培训护理管理理论知识,提升管理水准与经验。并指出平时护理工作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不足、突发现象等,集体讨论与制定综合处理对策。学习与了解国内外先进护理管理方式,并充分根据医院急诊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借鉴,扬长避短、适当运用于平日护理工作中。操作层:抓住该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加强理论、实践考核。整合出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后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不足,并思考出相应解决措施。基础层:不定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医院提供理论知识阅读以及临床实践操作条件,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职业素养。③护士长需与下级护理人员保持有效性沟通,可采取“1对1”或是集中交流方式,目的就在于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另外还应积极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实施人性化排班制度,科学分配上岗人员,不仅要做到确保护理服务工作的高效性,还要尽可能降低护理人员的压力与强度。

1.3  观察指标

评价及对比传统管理模式和分层管理模式中的:①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②医生与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采取百分制。其中,医生共有46名,患者有300例。划分为SS级:≥90分;S级:60~89分;不满意:≤59分。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情况

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种管理模式的护理满意情况

分层管理模式中医生、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就诊的大部分为危急重症患者,工作强度较大、护理内容繁琐,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的风险性。近年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同时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急诊科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已成为科室管理人员所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有研究指出,传统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自身特征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按照接诊量与工作内容进行分配,缺乏一定科学性,容易出现护理差错事件[4-6]。分层管理模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之一,是指按照护理人员的教育经历、职称等各方面进行分层并提供对应管理方式,具有标准化、合理化的管理特征[7]。分层管理是基于传统平面管理上进行优化改良,将其向阶梯式立体管理模式转化,充分有机结合护理工作内容、护理工作岗位以及护理人员层级,有助于积极提高资历较浅护理人员的主动能动性,同时也可充分发挥资历较高护理人员的专业优势[8]。将层级不同的护理人员分配至合理护理工作岗位中,使护理工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另外,分层护理可明确护理人员的奋斗目标,增强职业认可度,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之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9-10]。

该研究表明,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提示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分层管理模式中医生、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提示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获得医生与更多患者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建立和谐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急诊科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有助于增进医护、护患感情,是一种可靠、理想的护士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谨,曹惠萍,邓兴红.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387.

[2]  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5):110-112.

[3]  刘伟,黄清波,丁素云,等.两种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新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培训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 36(12):1692.

[4]  郑丹蓓,许润珍.分层管理模式对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27-129.

[5]  常青,郭霞,牛雪莲.急诊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护理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124-126.

[6]  孙迟.分层次培训在培养急诊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19):2391-2393.

[7]  李慧.急诊科探索护理岗位管理,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2017,11(3下旬版):286-287.

[8]  张国虹,杜月明.層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7):97-99.

[9]  刘贤英,刘陈勇,龙晓秋.划片区组长负责制能级对应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 30(16):69-70.

[10]  叶凤丽,赖文娟.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型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30):46-48.

(收稿日期:2019-08-06)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