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家坨矿业公司降低原煤灰分的方法

2019-12-29冯彦龙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煤质矸石原煤

冯彦龙

(开滦集团 吕家坨矿业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关行业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煤炭行业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吕家坨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吕矿公司)从生产源头抓起,降低原煤灰分,进而确保产品质量第一,并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1 超前理论论证,科学设计规划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提高原煤质量的前提,为此公司超前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在满足25号主焦煤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开采不同煤层,优化衔接,为降低原煤灰分打下了良好基础。

1.1 优化生产衔接,实现科学配采

吕矿公司为保证25号主焦品牌煤种,要求由煤质科提供历史数据,地质科提供地质素描图,综合考虑井下煤层实际情况,由规划部科学制定各生产工作面的衔接安排,做到至少保证一条7煤层主力生产作业线、一条挖潜作业线,并视情况尽量组织8、9煤层同时回采,实现不同煤层的科学配采,既保证了优劣资源的合理开发,又保证了公司品牌煤种。

1.2 做好煤质预测预报,优化煤层产比

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精煤产率,降低入洗原煤灰分,吕矿公司洗运室、生产技术部和规划部紧密结合,要求煤质科每7 d提供各生产工作面、各煤层煤质情况,并对下周情况进行预测;同时与地质科提供的地质素描图相结合,制定产比优化方案。通过优化煤层产比,保证选煤厂入洗原煤质量稳定,减少因煤质变化造成的商品煤损失,较好地保证了商品煤的各种质量指标稳定。

1.3 在地质条件变化时加强煤质管理

吕矿公司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在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公司开采设计、工作面生产衔接的排定和每个工作面的规程审定,提出提高煤质的措施、方法及合理配采方案的基础上,工作面出现遇断层、过薄煤层带等地质条件变化时,职能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及时下井,与领导共同会诊,制定控制煤质措施,现场盯班,抓好措施的落实,把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毛煤质量稳定。

2 强化煤质检查,加强考核力度管理

生产过程管控是降低原煤灰分的源头。在原煤生产过程中,严格强化现场煤质检查,加强考核力度,使员工增强保煤质、提高煤质的思想意识十分重要。

2.1 完善制度,打好煤质管理基础

公司严格执行《开滦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煤炭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职能部门、主管单位、生产单位三级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了职责清晰、制度完善的煤质管理机制,为煤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公司成立了煤质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经营副经理兼任组长。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初召开一次煤质分析会,由生产技术部部长、经营部部长、分线副总、选煤厂技术厂长、煤质科科长、各生产单位技术区长参加。会上煤质科对上月各工作面煤质情况进行分析,对各单位提高煤质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进行通报,提出当月提高煤质的措施。同时,按照《煤质管理办法》规定,通报上月对各生产单位实行超灰扣产考核结果。坚持每月两次降灰提质措施在现场落实情况检查制度,由生产技术部部长牵头,各部室负责人、煤质科科长、各生产单位技术区长参加,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对措施落实不好的单位现场进行考核。

2.2 实行工作面包礃制度

煤质科井下采制样工实行工作面包礃制度。采制样工实施区域负责制,负责煤质管理监控及煤样的采取。监控范围包括采掘单位毛煤质量完成情况、采掘工作面现场煤质变化及对精煤回收造成的影响,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薄煤带、过断层等异常区对煤质影响较大时,是否制定煤质管理措施及措施落实情况,并将监控情况上井后填写到井下煤质汇报台账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有效促进了煤质管理措施的落实。

2.3 实行煤质预测预报,超前谋划生产管理

公司通过实施煤质预测预报、科学调整各煤层产比、推行最小采高、控制回采模式等举措,确保了原煤质量均衡稳定。一是加大检测力度,实施煤质预测预报。二是构建实施煤质管理“日检查、周预测、月分析”制度,每天现场采集各工作面煤质信息,科学测算工作面灰分、硫分,实现各工作面煤质情况的动态监测;每周预测预报各工作面煤质变化情况,科学制定煤质管控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并组织实施井上配洗等工作;每月汇总分析各工作面煤质情况,为编制月份煤质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回采提供指导。煤质管理部门与地测部门随时结合,抓住重点问题工作面,采取超前地质预测、地质分析。选煤厂、煤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地测部门协调联动,建立信息沟通、科学决策、快速反应机制,超前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煤质不出现大的波动。

2.4 强化煤质考核,降低原煤灰分

根据实际灰分进行产量调整,调整后的产量作为原煤市场部的考核产量。产量调整公式为:原煤市场部调整后产量=回采盘点分产产量±回采盘点分产产量×(标煤灰分-实际灰分)÷(矸石灰分(80)-标煤灰分)÷2。每月对灰分超出计划范围的单位,严格实施超灰扣产办法,即按比例扣除单位原煤产量,并与生产单位共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公司煤质的稳定。通过超前规划,采取运输管控措施,实施超灰扣产考核,调动了各个生产单位主动降灰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原煤灰分。2018年1—11月,各生产单位累计超灰扣产104 512 t,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3 加强煤质管理,提高煤质管理标准

3.1 强煤质管理创新,推广煤质管理经验

认真学习其他先进矿井的管理经验,充分认识煤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矿井生产中的作用,将煤质管理考核政策与煤质技术措施同步实施、相互促进作为提高矿井效益的重要举措,将“以煤计资”、“分采、分运、分洗、分销”、“最小采高模式”等煤质管理创新经验因地制宜进行学以致用。充分研究薄煤层开采煤质管理方法,实现煤质管理创新突破,将质量理念和意识转化为一线员工的有效实践活动,实现矿井煤炭生产产量、质量、效益三因素的协调发展。

3.2 加强煤炭运输管理,减少矸石混入

当生产单位遇到断层或构造产生大量矸石时,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汇报,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生产单位及相关单位,对矸石进行单独运输,并在地面单独存放,减少混入原煤系统的矸石量,有效降低原煤灰分。各单位在首部胶带输送机机头处安排专门处理大块矸石的员工,对体积过大的矸石进行特殊处理。2018年1—11月,公司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将原煤灰分控制在46.00%以下,比2017年减少了1.21%,少出矸石总量达到6.15万t,精煤产量同比增加2.76万t,预计创造经济效益达到4 140.0万元。

猜你喜欢

煤质矸石原煤
1-5月份原煤产量前十名企业排名公布
前5 个月排名前10 家企业产煤9.4 亿t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排矸方式对矸石山稳定性的研究
通过分级预处理降低煤矸石山自燃的技术研究
粗矸石回收系统改造的实践
1-6月份直报大型煤企原煤产量13亿t 利润同比下降33%
三家企业煤质超标各被罚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