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万一颗人头,10万一篇文章,他们以笔为枪

2019-12-27

新传奇 2019年47期
关键词:邹韬奋西安事变抗日

1937年10月,世界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一张名为“血色星期六”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被国际公认为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罪证。照片触怒了日本天皇,他以5万美元的高价,悬赏这个摄影师的人头。

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以下简称“青记”)成立。新闻的战场里,有日本人的子弹,也有汉奸的冷枪,還有国民党的糖衣炮弹。顶住四面八方的压力,这群年轻人始终秉笔直书。

“血色星期六”

一座城市沦为废墟,一个婴儿正在啼哭。他是谁?他的父母在哪里?为什么他会独自坐在铁轨上哭泣?

1937年10月,世界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刊登了这张名为“血色星期六”的照片(如图)。这是淞沪会战期间,日本空袭平民的几分钟后,一名摄影师在上海南站按动快门记录下的一幕。这张照片记录了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被国际公认为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罪证。照片触怒了日本天皇,他以5万美元的高价,悬赏这个摄影师的人头。摄影师名叫黄志刚,是一名中国摄影师。在死亡威胁下,黄志刚不得不搬离了上海去了香港,后转至台湾生活。

“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

1935年,全面抗战一触即发,《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一带。他想去走一趟。20世纪30年代,西北交通闭塞,食物匮乏,范长江没要差旅费和工资,只向《大公报》讨来一张记者证,便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他想了解红军,但此行需要保密。

这10个月里,范长江没有见过红军一面,但是却准确预测了红军动向。在《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中,范长江写道:“他们(红军)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然后根据红军当时的实力和面临的局势,大胆地预测:“进图四川腹地既不可能,困守岷江上游与大小金川之间,尤无法自给……”红军走向,和他的判断基本一致。多年后,周恩来见到范长江赞不绝口:“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

从西北回来,范长江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一文。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报道过红军。一个月之内,《中国的西北角》初版几千本售罄,一年内再版9次。美国记者斯诺阅读了范长江的文章后,于1936年6月辗转来到延安,采访红军和毛泽东。后来,毛泽东曾亲笔致函范长江:“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意。”

范长江真正见到延安的面貌,是在西安事变之后。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爆发。一时间人心惶惶,骂张学良叛徒的、传蒋介石去世的,各种小道消息传来,真假难辨。范长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1937年2月2日晚上,范长江终于顶风冒雪穿越乱军抵达西安。他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周恩来,又访问了延安苏区。第二天晚上,范长江赶回上海,连夜写就《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开了西安事变的真相。

在《陕北一行》里,他还记录了共产党的转变:“在理论上,由阶级斗争变为民族革命解放战争;在策略上,由‘反蒋抗日变为‘联蒋抗日乃至‘拥蒋抗日”。范长江的文章,狠狠打脸了国民党的报告。蒋介石勃然大怒,将《大公报》的总编张季鸾狠骂一通,严查范长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但范长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这些火线中发出的新闻紧紧牵动着当时的舆论,为风雨飘摇中的国人,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流亡记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有人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短短数字,字字泣血。这个人就是邹韬奋。

“9·18事变”发生8天后,邹韬奋为了宣传抗日,再也没有放下过笔。

他主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他创办的上海书店甚至出版了马克思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这相当于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共产党一边,也因此,遭到国民党的忌恨。

对邹韬奋这样声名赫赫的记者,国民党专门有一批“文化特务”,他们负责搜集文艺界名人演讲、出版动态、文化团体及作家往来等情报,汇报给上级。

针对进步文人,国民党准备了三个选择:一是招安,成为国民党“御用文人”;二是严格审核,文章一旦出现敏感字眼,一律查封;三是标记黑名单,名字递给蓝衣社。蓝衣社主要任务是清除一切共产党,也是无数知识分子的噩梦。邹韬奋就遭到“利诱”、“收编”、“招安”,比如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送上10万元请邹韬奋不要刊载某篇文章被拒;再如在他流亡香港前,国民党高官刘健群、张道藩来探听口气,后来杜月笙出面,邀请邹韬奋去南京见蒋介石。有人说,蒋介石想请他做“陈布雷第二”,要求“坚决挽留”,帮南京政府做事。但邹韬奋的愿望很简单:“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民主权利。”

1936年11月23日凌晨,蒋介石下令逮捕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领导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如此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反对,张学良上书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到拒绝。随后,西安事变爆发。而邹韬奋直到1937年7月底才被释放。在其奋斗生涯中,邹韬奋流亡了6次,因此也被称为“流亡记者”。

1991年,以范长江的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设立;1993年,以邹韬奋的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设立;2005年,两个奖项合二为一,成为“长江韬奋奖”,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项。为了纪念这些以笔为枪的人,从2000年开始,青记成立的11月8日,被定为记者节。

(《新京报》、《三联生活周刊》等)

猜你喜欢

邹韬奋西安事变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邹韬奋“永不背叛大众”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一见钟情结良缘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
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从“除蒋”到“释蒋”原因考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