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抠门”老兵留下的“丰厚财产”

2019-12-27

新传奇 2019年47期
关键词:门楣行医老兵

季华亲手写了“寒舍”二字贴在门楣之上。财产也和“寒舍”二字很是匹配:一张余额2000元的银行卡,外加一套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无产权公房,但这个“抠门”老兵却留下了“丰厚”遗产。

近日,一位94岁“抠门”老兵,因留下“丰厚遗产”频频刷屏网络。将吝啬留给自己,将慷慨留给社会。这样舍已为人的老兵还有很多。

季华:去世后才被发现累计捐款超百万元

季华生于1925年2月,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革命,曾参加解放战争中宣家堡、姜堰、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荣立三等功两次,1982年离休。

季华“抠门”是出了名的,吃的很简单,平时炒西红柿就能吃一碗饭,偶尔开荤也只是多一条自己钓的鱼而已;穿的也很“寒酸”,常年一身部队配发的旧军装、一双解放鞋,背一个用了几十年的黄书包,戴一顶草帽,谁见了都觉得就是一个老农民。

家中没有任何装修,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老房子的原样,连电线都是那时的老旧排线。可季华乐在其中,还亲手写了“寒舍”二字,高高地贴在门楣之上。

财产也和他贴在门楣上的“寒舍”二字很是匹配:一张余额2000元的银行卡,外加一套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无产权公房。

然而,季华去世当天,一张江苏慈善总会发出的捐赠证书交到了季华子女的手上。这一来,季华帮助受灾群众、困难学生累计捐款百万元的善举不胫而走,完全颠覆了他留在人们心中的“抠门”印象。

近20年间,季华先后立过3份遗嘱:“遗体捐献,不设灵堂,不收花圈”;“临终时不要过分抢救,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所有积蓄包括抚恤金、丧葬费,全部用来交特殊党费、捐给家乡学校作为季华尊教助学基金……”

季华去世后,子女们领到50余万元抚恤金,按照季华的遗愿,一分不留。他们拿出12万元交了特殊党费,26万元当作“季华尊教助学奖学基金”,剩下的则作为探望家乡亲人和救命恩人后代的慰问金。

张向温:全部家当不足千元,却将近20万元捐给国家

张向温生于1935年,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随部队回国,之后在原蒲圻碳素厂上班。

1990年,张向温办理退休手续,当时每月退休金不足200元。他一年到头买不了一件新衣服,餐桌上总是萝卜、白菜和咸菜,煮点面条、稀饭凑合一下。原住所拆迁后,他执意租下一间每月110元的车库,全部家当加起来不足千元。但他始终用捐款来回报社会。

1993年,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建设三峡工程,张向温捐出3000元;1996年,他支持赤壁新区建设捐出3000元;1998年,赤壁遭遇洪灾,他取出准备住院治疗腿疾的3000元钱捐给市防汛抗灾指挥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从电视上看到新闻的他夜不能寐,次日就到邮政局捐款6600元,回执单留下的名字是“应献”。

“国家有难,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种时候应该作贡献,所以就留了‘应献的名字。”张向温说。据估算,张向温累计捐款已近20万元。退休金从过去每月200元增加到今年的4300元后,老人捐款频率更高了,金额也从每次几百、几千元变成上万元。

“我一个老头子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钱捐给了国家,捐给了更需要的人,才是最好的去处。”张向温说得很坚定。

虞元顺:义务行医70余载,累计捐款达40多万元

虞元顺生于1919年3月,参加过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当兵期间学会了医术。抗战结束后,他回乡一边务农,一边治病救人。

对于贫困的患者,他不收钱,还送药,并且留人在家里吃饭。他义务行医70余载,房内墙上挂满了感谢他的锦旗。

“他把那些求医者感谢给的钱,连同妻子的工资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公益事业。”华山村支部书记占周军说,修建从广丰县大南到玉山县六都乡的道路,他捐了20000元钱;虞秋湾公路硬化,他捐了25000元钱……累计捐款达40多万。

而虞元顺现在仍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一間客厅、一间厨房外加两间土墙搭起来的房间,承载了他几十年的生活。

“我的想法很简单,房子够住就好,我们老两口吃素,每天花不了几个钱。每天傍晚早点吃晚饭,早点睡觉,也可省点电费。”虞元顺说,有钱他就会拿出来,除了看病和采购药材,其他的钱都用在公益事业上,不留给子孙,让子孙自己创造财富。“金钱是空的,要多做点儿对社会有益的事。”他说,只要还在一天,无论多大年纪,他都会坚持修路,做好事。

2014年9月,虞元顺荣登“中国好人榜”。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行医之术教给他的孙辈们,把友善之举传承下去。“行善积德是本分,你帮助了别人,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就会帮助你。”虞元顺说,“没有医德,成不了名医。”

(《咸宁日报》2019.11.4等)

猜你喜欢

门楣行医老兵
老兵
福建清代九头马古民居建筑艺术初探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吟翁述怀(新韵)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馨香纪
老兵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
老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