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研究

2019-12-27王蕊华魏旭吕茹佳武腾飞

北方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乡村振兴农村

王蕊华 魏旭 吕茹佳 武腾飞

摘要: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内容,分析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要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实证评价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1-0051-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与城镇发展相比,农村仍存在产业欠发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流失严重、农民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城乡差距、“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通过构建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据此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求对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具体路径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颇丰。在我国,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来看,廖彩荣,陈美球(2017)认为有必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同时要强化制度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孔祥智(2018)指出现今农业农村发展亟需培育新动能,即实现农村产业的繁荣,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乡村有效治理。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来看,田春艳、吴佩芬(2018)指出农村生态现代化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促进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发展特色经济,依托生态工程。易醇、张爱民(2018)认为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通过探索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来解决当下我国城乡产业发展失衡的现状。从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的评价和界定来看,乔富伟、白永平、周鹏等(2017)从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水平三个功能层的具体指标对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李刚(2018)从精准扶贫、新型农业、乡村振兴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研究了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中乡村振兴作为长期的战略规划,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研究方法看,贾晋、李雪峰、申云(2018)利用熵权TOPSIS法对30个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张挺、李闽榕、徐艳梅(2018)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科学度量了乡村振兴进展,对11省份的35个乡村进行了实证评价。程克群、杨仁洁等(2018)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乡村振兴是解決“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现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五大要求的内容,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战略实施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农村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新型产业,以促进农村发展。二是战略实施的基础是生态宜居,以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来衡量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其中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是农村发展工作的重心,乡村医疗体系的完善是人们宜居品质的保障。三是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乡风文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一步,从教育途径和信息化传递而来的文化,引导着乡村精神文明的前进。四是战略实施的保障是治理有效,要明确基层民主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治理问题予以解决,创新农村基层民主运行的体制。五是战略实施的目标是生活富裕,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和生活品质是考量农民生活质量的标识。

根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将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设为一级指标,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大要求构建二级指标,最后选取2017年15个细分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其中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具体指标选取如表1。

四、实证评价分析

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评价,首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五大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的影响权重(Bi),然后对每个主观方面设立具体的底层指标(即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其对二级指标的影响权重(Hi),最后在国家统计局网站查找每个三级指标的具体数值(Xi),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即Hi·Xi,再根据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加权求和计算出总得分,并分层次对我国各省农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视为不同层次的决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评价指标权重方面的计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二是将5个二级指标构建成相互比较的判断矩阵。三是利用几何平均确定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四是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计算,最大特征根λ=5.072,一致性指标C=(λ-n)/(n-1)= 0.018,判断矩阵R=1.120,CR=■=0.016<0.1,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PCA)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原有的相关指标重组为一套独立的综合指标,以取代原有的指标。同时,尽量使用少数综合指标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

现采用PCA计算三级指标赋权,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设置p个指标,将原始指标表示成矩阵。

求R的特征根λ1≥λ2≥…≥λp>0,且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ai。

ai=(a1i  a2i … api)

写出主成分Fi=a1i·x1 + a2i·x2 + a3i·x3 + …+ api·xp,

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最终结果如表3。

计算出各层次得分和总得分如表4。

五、结语

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十三个省市综合得分为正值,其他十八个省市综合得分为负值可说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总体仍不平衡。

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从表4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均值成依次递减趋势,分别是0.50461、-0.1233、-0.38036,其中,東部地区中有七个省市的综合得分排名进入了全国前十名,而综合得分排名后十名的省市中有七个省市都位于西部地区。这说明,东部和中西部农村发展区域不平衡,且东部地区较大程度上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得分均值都为负值,仍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农村比较早的进入工业化,乡镇企业发达,五大二级指标得分均值均为正值,基本已经实现城镇化,走在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前列。因此,东部地区发达省市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树立全局意识,无私帮助欠发达省市,要在资金、物质、人才、技术、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以自己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为其提出可实施性建议,加强欠发达省市的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除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湖北省综合得分为正值外,其他省市综合得分都为负值,而且五大二级指标得分除“产业兴旺”外,其他四项二级指标得分均为负值,各省市综合得分均值也为负值,说明中部地区仍需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除继续振兴产业外,中部地区要更注重学习东部地区在生态建设、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建设生态与文明同发展的美丽乡村 ,一步步提高农民精神文化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使农民生活和精神同步富裕的目标。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除新疆和内蒙古综合得分为正值外,其他省市综合得分都为负值,而且五大二级指标得分均为负值,大多数省市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区域自然禀赋条件相对较差。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说明,西部地区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西部部分地区为生态强省,可着重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合理布置产业结构,同时要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家门”并积极引进外资,转换自身优势,加快生态建设发展进程。而且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速西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引进人才,并通过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健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795-802.

[2] 孔祥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三大途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5):5-11.

[3 ]田春艳,吴佩芬.我国推进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探索[J].农业经济,2018(1):50-52.

[4] 易 醇,张爱民.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2018(4):105-109.

[5] 乔富伟,白永平,周 鹏,李祥云,汪 凡.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4):42.

[6] 李 刚.精准扶贫外溢效应、乡村振兴战略模式与新型农业发展路径——基于中国主要农业省份面板数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07-112.

[7] 贾 晋,李雪峰,申 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

[8] 张 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8):99-105.

[9] 程克群,杨仁洁,戈 艳,江珊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9.

[10] 朱 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报,1999(5):119-122.

[11] 马建华.制定综合评价指标时各主成分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9-22.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乡村振兴农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