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某生物质电厂冷却塔余热回收利用方案

2019-12-27

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溴化锂吸收式热网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0 引 言

北方某生物质热电厂建设规模为3×75 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3×12 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是以秸秆、稻壳、芦苇及木屑等为主要燃料的新型可再生无污染能源项目。

本项目拟建设3台27.8 MW吸收式热泵机组,总制热量83.4 MW,回收冷却塔余热35.74 MW,每采暖季可回收余热36.86万GJ。

1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应用原理

蒸吸收式热泵全称为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以蒸汽为驱动热源,溴化锂浓溶液为吸收剂,水为蒸发剂,利用水在低压真空状态下低沸点沸腾的特性,提取低位余热源的热量,通过吸收剂回收热量并转换制取工艺性或采暖用的热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

吸收式热泵应用原理是在电厂首站内设置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如图1所示,以汽轮机抽汽为驱动能源Q1,驱动机内溴化锂溶剂循环做功,产生制冷效应,回收乏汽中的余热Q2。消耗的驱动蒸汽热量Q1与回收的乏汽余热量Q2一同加入到热网水中,即:热网得到的热量为Q1+Q2。

2 吸收式热泵的基本构成

吸收式热泵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热泵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热交换器等主要部件及抽气装置、屏蔽泵(溶液泵和冷剂泵)等辅助部件组成。

图1 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示意图

图2 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运行原理流程图

(1)工质对:一般是循环工质和吸收剂组成的二元非共沸混合物,其中循环工质的沸点低,吸收剂的沸点高,且两组元的沸点应具有较大的差值。循环工质在吸收剂中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工质对溶液还应对循环工质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发生器:发生器中为水—溴化锂工质对的浓溶液(水为溶剂),利用热水、蒸汽或者燃料火焰加热工质对溶液,使其中的低沸点循环工质变为工质蒸汽排出,同时将稀溶液浓缩,故称为发生器。

(3)吸收器:吸收器中为水—溴化锂工质对的稀溶液,利用工质对溶液对循环工质较强的吸收能力,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循环工质蒸汽,吸收器一般是管式结构的喷淋式热交换器,将浓溶液喷淋在管子表面上,吸收工质蒸汽。

(4)冷凝器:由发生器来的循环工质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冷凝器一般为壳管式结构,传热管内为待加热的介质,工质蒸汽在管外冷凝为工质水,工质水在管簇下部的水盘收集,经节流进入蒸发器。

(5)蒸发器:由节流部件来的低压、低温循环工质饱和汽和饱和液的混合物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使其中的循环工质饱和液蒸发为饱和汽。由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蒸发压力相对低,故要求工质在蒸发器内流动时阻力尽量小,因此,蒸发器一般采用管壳式的喷淋式热交换器,即传热管内为低温热源介质,加热管外为工质蒸发。

3 热泵边界条件

电厂管网负责供热的区域为166万平米,按照供暖指标为50 W/m2,供热尖峰负荷为83 MW。所以拟采用3台27.8 MW热泵,热网水1 992 t/h进入热泵46 ℃,经过热泵加热至82 ℃输送至热用户供热。热泵机组的驱动蒸汽来自热网首站的采暖抽汽母管,压力0.49 MPa,温度257 ℃,余热水流量 6147 t/h,进热泵26 ℃,出热泵21 ℃,回收余热35.74 MW。

3.1 蒸汽边界参数确定

根据汽轮机参数及运行实际数据,确实热泵驱动蒸汽采用汽机抽汽,压力为0.49 MPa。

3.2 余热循环水边界参数确定

该生物质电厂循环水系统设置4台S700-M17J/620-F型循环水泵,单台流量为4 000 t/h,扬程24 m,三用一备。通过调研,得知冬季循环水进塔温度在25~27 ℃,出塔温度为22~20 ℃,所以确定进入热泵的余热循环水温度为26 ℃,出热泵的余热循环水温度为21 ℃,这样选择基本维持系统原有的运行参数,不对机组真空产生影响,不增加机组的发电煤耗。

由于机组的发电收益高于供热收益,因此尽量回收余热是基本的设计方向,所以确定进入热泵的余热循环水量为6 147 t/h。

3.3 热网水边界参数确定

该生物质电厂热网循环水系统设置3台DFSS350-9/4型双吸循环水泵,单台流量为1 100 t/h,扬程80 m,二用一备;热网系统配置3台热网加热器,主供水管径为DN700。根据以上设备参数,确定进入热泵系统的热网水流量为1 992 t/h,水流速为1.47 m/s,符合规范要求。

4 余热利用系统连接方案

蒸汽管道连接如图3所示。

图3 热泵系统连接示意图

4.1 热泵蒸汽和疏水管道连接方案

确定在热网首站外采暖抽汽母管接出一条DN600管道,经过减温器减温后,将蒸汽引入到热泵房作为热泵驱动蒸汽。此部分蒸汽凝结成的90 ℃疏水,由新增设的疏水泵送入热网首站内凝结水箱。

4.2 热泵热网水管道连接方案

在热网循环泵入口母管引接一条DN700管道将热网回水引入到热泵内,热网水在热泵内吸收热量后,再返回到热网循环泵入口母管。

4.3 热泵循环水管道连接方案

初步确定在循环水回水管路加装碟阀F1,在碟阀F1前引接DN1200管路,将26 ℃的循环水引接入热泵,降温至21 ℃,再经过新增的DN1200管路引接至冷却水塔塔池,通过原有循环泵再次循环,对凝汽器进行冷却。

5 效益分析

增加发电收益:每个采暖季可回收余热为36.86万GJ,该生物质热电厂出口热价为35元/GJ,则每采暖季余热收益:36.86万GJ×3元/GJ =1290.1万元。

增加节水收益:增加余热系统后,每采暖季上塔的水量减少,每采暖季可减少蒸发、风吹等水损失10.7万吨,每采暖季的节水收益为:10.7万吨×1元/吨 =10.7万元。

改造系统电耗:131.7 kW×24 h×183 d×0.75元/kWh×0.658=28.54万元。

则该生物质热电厂每个采暖季比改造前相当于多收益1272.26万元。

6 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生物质电厂冷却水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减少了能源浪费,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溴化锂吸收式热网
热网异常工况的辨识
溴化锂制冷蒸发器中钛椭圆管外降膜流动及传热特性
新建热网与现状热网并网升温方案
基于动态三维交互的二级热网仿真系统
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关于热网换热站节能监管与应用探究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两种新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种根据热源温度品位自动调节效能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