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广水市为例

2019-12-2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准旅游

(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2.武汉车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1660万,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作为一项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扶贫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湖北省旅游委员会发布的《湖北旅游业助推精准扶贫报告》显示,自“十二五”以来,湖北省共有110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脱贫。2017年,旅游扶贫重点村人均增收5000多元。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创收的有效方式。

1 广水市基本情况

湖北省广水市位于大别山西端桐柏山东南部,东临孝感市大悟县,南邻安陆市和孝昌县,西与随州市交界,北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广水2014年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1个,贫困人口71629人。广水市是湖北省贫困乡村较多的县市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6个乡镇被列入省扶贫开发重点,4个乡镇被列入省老区建设重点。

近年来,该市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18年初,全市建成了一个省级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两个市级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广水市以陈巷镇兴河村、杨寨镇丁湾村、武胜关镇桃园村、十里街道观音村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建设。目前,丁湾村已完成3000亩土地流转。一期建设了集餐饮、住宿、会务、观光垂钓等功能的汝堂春庄园综合体项目,二期培育了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深加工和冷藏冷链项目。桃园村已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桃源村旅游标志系统。广水特产——吉阳大蒜和胭脂红桃子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广水市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硬化,农村环境改善,厕所革命和自来水改造等新农村建设活动;建设农田水利,高产农田,安全饮用水和沼气能源,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22个省级美丽乡村和1个省级特色小镇,2019年又新增6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武胜关镇桃园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2 乡村旅游助推精准脱贫的途径分析

通过对广水市武胜关桃源村、陈巷镇兴河村、杨寨镇丁湾村、宝林乡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关庙梅庙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业发展示范基地的调研发现,发展乡村旅游至少可以通过六种途径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

2.1 土地流转创收

当地村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以经营权租赁的方式流转给旅游项目开发商,村民可以获得分红收入。广水市武胜关镇在2017年实现土地流转2800亩,截至2018年,其总计土地流转达到8800亩,新流转的土地用来开发蓝莓、梨、桃采摘园及向日葵观赏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2 参与旅游项目入股

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部分村民以自己承包的土地,自建的房屋等资源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从而获得股权分红。如广水市桃源村通过村民集资的方式建起了青年旅社,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参与投资的农户共同经营共同获利。

2.3 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务工收入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户可根据自身特长,在家门口打工,增加收入来源。

2.4 农副土特产品收入

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如鸡蛋、竹笋、桃子、柿子、新鲜时令果蔬等绿色有机农产品比农贸市场更新鲜、口感更好,深受游客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2.5 特色工艺品收入

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农民通过开发竹编、根雕、土布、鞋垫(广水特有的手工刺绣鞋垫)等当地特产手工艺品,增加了收入。

2.6 农家乐经营创收

广水市油榨桥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打造了千亩太空莲观赏基地,夏天荷花盛开时,大量游客涌入基地赏莲,在政府的引导和补贴下,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既解决了部分游客接待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2016年,广水桃源村200多名外出打工者回家乡就业。开办农家乐29家,培育了300多亩柿子和桃子采摘园,种植了茶叶、稻米。与4年前相比,该村户均年收入增加了2万元。

近年来,广水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徐家河水库风景区、全国最美乡村—桃源村,十里办事处观音村等,这些景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带动当地一部分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户实现了增收。但总的来说,这些乡村旅游点仍然以传统农业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业发展程度较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且接待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和娱乐的个性化需求。乡村旅游未能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只能“靠天吃饭”,不能给当地农户带来长期的、稳定的收益。因此,部分村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仍持观望态度。

3 广水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政策之间缺乏联动性

乡村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产业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其产业融合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就目前情况而言,广水市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尚未就产业整合与发展达成一致,究其原因:首先,缺乏前瞻性的发展思想,政府引导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其次,政府对乡村旅游及扶贫工作的具体分管岗位定位不清,导致分工及责任无法具体到个人。再次,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作为近几年的新事物,其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农村资金问题、信息传递及沟通、农村留守人口素质、以及就业及发展机会等问题。

3.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游客体验不佳

乡村旅游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广水市各乡村旅游项目调研发现,大部分村镇在“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下基本都实现了道路互通,但是因“村村通”工程项目投资有限,道路窄,弯道多,对旅游大巴和旅游自驾车来说可进入性较差。尤其是旅游旺季,对向行驶无法错车,导致道路拥堵。广水市乡村旅游还处在建设的初级阶段,配套旅游设施如景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都是临时搭建或者根本没有,游客体验较差。尤其是农村的“旱厕”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多有随地吐痰及随地丢弃垃圾的陋习,且公共区域卫生无人管理。大批游客的涌入更是给当地环境带来较大压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广水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垃圾桶投放数量不够,甚至没有垃圾桶,导致旅游旺季时垃圾遍野的情况,美丽乡村不再“美丽”。

3.3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

从当前广水市乡村旅游规划来看,大部分项目属于农业观光型和采摘型,农业观光型和采摘型旅游项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且花期短。赏田园花、吃农家饭、摘农家菜的乡村旅游项目参与度不够,内容单一。甚至因产量有限,很多采摘项目无法实现,最后只能演变为售卖农产品。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停留在开发的初级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体验类产品较少,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3.4 农村留守人口中旅游人才短缺,服务管理意识缺乏

广水市乡村旅游从业者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留守村民以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居多,青壮年较少,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匮乏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点突出,乡村旅游业与扶贫产业的融合更是增加了行业的跨度。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的景区交通、景区应急医疗设施、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环保等行业的融合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而乡村旅游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大部分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服务标准、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5 扶强容易扶弱难,精准扶贫问题凸显

通过对广水市乡村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项目的调查,大多数贫困户是由家庭经济一穷二白、家庭成员能力有限和知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叠加致贫,从而使得对贫困户的帮扶困难较大。目前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中获得实际利益的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知识水平、头脑比较灵活的农户。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争扶贫”的局面,在援助过程中对精准扶贫工作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精准扶贫“到人到户”政策的实施,部分农户为了一己私利从而“争贫困”的局面,将会给政府在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衔接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4 广水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索

2015年习总书记在贵州省调研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从而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的一种新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既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当地就业,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帮助了贫困人口脱贫。旅游精准扶贫,一方面实现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使农村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下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加快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广水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的具体途径如下:

4.1 科学布局,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建设

目前,广水市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相对单一。当地政府应积极引进农业技术人员和旅游规划专家。将农业观光、农业体验与农产品种植有机结合,保证农产品增收的同时,推出体验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例如,广水市观音村引进了三峡大学旅游系的规划队伍,探索了“前庭+后院”的民俗服务和“一分地+一起耕”的田园生活体验服务,挖掘特色民俗活动,吸引市民在城市赚钱,在乡村消费的新型生活体验。稳步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6个农业合作社,2个种植合作社,40多个大型养殖户的发展。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农牧结合,支持木本油料,花园苗圃等林业经济发展,扩大以绿色水稻、绿色水产为主要内容的“双水双绿”综合养殖规模。目前已建成种植,养殖,林果,甲鱼四个基地,培育生态鱼基地3个,甲鱼养殖场1个,大白杨经济林1处和2个苗圃基地,林果基地发展到500余亩。观音村乡村旅游发展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村民的收入也将进一步提高。

4.2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环境整治。广水市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投入,筹集社会闲置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硬件设施的改善,例如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环境卫生、乡村住宿餐饮等。当前首要任务是对乡村公路进行拓宽,保证景区的可进入性;其次要在景区建设一批旅游厕所,投放一定数量的垃圾桶,确保美丽乡村的环境“美丽”;同时做好当地的环保宣传工作,让村民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维护村庄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当地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村民注意当地民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本地乡村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维护,营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

4.3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广水市乡村旅游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吸引了当地及临县市民的旅游观光,但从全省来看其辐射范围还是有限的。因此,要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宣传的新途径,将已开发的乡村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特色旅游线路,统一包装,统一推广,推动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挖掘当地有特色的农事或者节事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的媒体宣传,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节假旅游活动,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建立广水乡村旅游网站,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广广水乡村旅游产品,多途径多渠道全面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4.4 利用政策优势,吸纳社会投资,积极推广“两带两联合”的精准扶贫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支持,除了要引导村民用好相关政策,还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服务乡村旅游。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山地面积850亩,耕地面积2465亩,有526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428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该村依托湖北省鑫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的千亩太空莲基地,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旅游扶贫实践中,总结出“两带两联合”的精准扶贫路径:即通过景区开发带动乡村建设,能干的先富起来的群众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联合农户创办景区农业合作社、 联合农户入股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的扶贫模式,推动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发挥主体和引导作用,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让乡村部分贫困人口尝到旅游致富的“甜头”,形成良性循环逐步脱贫。短短两年时间,油榨桥村就实现了整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2018年,全村建成2个观景长廊,栽种树木5000多株,硬化观景道路1200米,危房改造58户,改建、新建厕所220个……油榨桥村已通过发展旅游业基本实现脱贫摘帽。

4.5 以“旅游+”为手段,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乡村旅游均衡发展

促进“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鼓励乡村旅游业态创新。当地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研发和推广并积极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加速推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一体化,促进农村特色旅游资源产业化;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智慧旅游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旅游+互联网”的发展,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5 结 语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工程,使农村低收入人口通过旅游业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他们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意识。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部分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市场意识和专业知识,当地农民作为资源所有者往往不了解市场,对农业资源价值缺乏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进行合理投资和规划。因此,要使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猜你喜欢

精准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A去旅游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