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平铁佛寺彩塑造像的艺术特征

2019-12-27刘鱼鹏

文化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平彩塑天王

◎刘鱼鹏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佛教从汉末传入我国,受中国儒道思想、历代统治阶级政策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佛教艺术逐渐汉化,并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逐步走向适应中国审美思想与人文情怀的本土佛教艺术发展之路。

一、高平铁佛寺概况

高平铁佛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的米西村。铁佛寺的创建年代尚不确切,据正殿青石门墩上所刻的题记“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殿”,得知正殿建于金代,经过多次修复,至今尚保留有金代的铸造手法。铁佛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南殿、铁佛殿、东西配殿、厢房等,构成了四合院的布局。2016年关于“华彩之塑”的展览中首次以图片形式面向社会展出铁佛寺彩塑造像真容,高平市政府于2017年对铁佛寺进行了维修保护。

铁佛寺释迦牟尼佛居于殿内中央,趺坐于高高的须弥座上,背光有悬塑,金碧辉煌,制作工艺精湛,精美绝伦。文殊、普贤菩萨站立于佛像两旁的莲花宝座上,可惜的是头部遗失,佛背后的观音菩萨也只剩少许残身,损毁严重。大殿的东、西两侧对称塑有二十四诸天像,从右到左依次是崇宁天、广目天王、阎罗天、散脂大将、功德天、罗刹天、鬼字母、韦陀天、日天、多闻天王、摩利支天、帝释天、大梵天、辩才天、持国天王、月天、密迹金刚、紫薇大帝、摩旈首天、菩提树神、将军天、龙王、增长天王、昭惠天。文官像、将军像、金刚像以及六臂像等间接摆放,这些塑像都比真人高大,位置摆放密而有序是造像突出的特点,人物惊愕怪诞的个性表情,突出的眼珠、头发倒竖以及脚趾抓地等特征表现突出,造型生动传神,气势恢宏[1]。

二、高平铁佛寺彩塑造像的材料拓展

艺术的发展无法脱离时代人文思想、文化浪潮、地域文明习俗以及审美对其产生的影响与浇灌,也受到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高平铁佛寺彩塑造像艺术也一样,受到唐宋以来民间艺术影响,本土化特征明显,诸天造像衣着有着典型的明代官员和将军的特征。

生活就是美的本质①。长治、晋城一带,古称“上党”,是我国铁制品生产中心,且晋城地区盛产煤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该地区铸铁工艺极为发达。

当地彩塑艺术家正是对铁质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拓展了传统彩塑造像以木架结构为主的思路,打造出奇特且精巧绝伦的铁佛寺造像。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庞大、紧凑、繁缛,甚至有些拥挤不堪,其原因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张伟教授所说:“材料决定造型”。中国传统彩塑一般都以木架为骨、泥草为胎,细节处多用小木条,而铁佛寺却在原有木头骨架基础上大量使用了铁丝、铁线塑造佛像,丰富细节造型[2]。铁丝与木条相比,其材质优势突出,铁丝具有柔韧性,刚柔相济,可弯、曲、折、叠加,方便彩塑艺术家塑造形体,同时材料易获取,为高平铁佛寺造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平铁佛寺彩塑艺术家对铁材料的拓展应用,创造性的呈现出区别于同时代彩塑造像的特点。多闻天王、持国天王等形象异常威武张扬,飘起的衣带,华丽装饰的头冠与铠甲等特点展现出其个性化特征,彩塑艺术家给予了造像尽可能丰富华丽的艺术表现效果。功德天、鬼子母穿着虽不像天王那般华丽,但衣褶繁密、头冠装饰复杂。

这些特征,既是对明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造像者对铁丝性能的把握与使用,丰富了彩塑造像,使其不再单一而僵硬,显得形象生动,层次感、空间感丰富,堪称明代彩塑惊世之作。

三、高平铁佛寺彩塑造像的本土化

艺术的继承并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表达,也不是对以往艺术的模仿,而是对传统艺术精华的融合吸收与应用,更是结合时代当下人文关怀的再创造。因此,印度佛教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服饰等形式化的变化,而是在于中国大众审美情感和精神寄托等更为深层次的本土化。

到唐代,佛教雕塑艺术本土化走向成熟,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是佛教艺术本土化成熟的典型作品。此后,中国艺术又走向民间化,佛教艺术同样不可幸免,寺观造像逐步增多。“根据《造像度量经》所称,如果造像不合规格,既是对佛的大不敬,不但不能增福反而会获罪。因此这类造像使雕塑家个性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②因此,高平铁佛寺造像也不可避免的遵循一定的佛教程式化内容。

人的心灵感觉是人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是机器造不出来的③。但是,人类的智慧能赋予冰冷的机器以某种形式的美感。“一切艺术问题(以及可能与艺术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必须涉及特殊的感情,然而,这种感情从本质上说来不是非物质的,我虽然无绝对把握,也敢断定:这两个方面,即感情和形式,实质上是同一的。”(克莱夫·贝尔《艺术》)

高平铁佛寺密迹金刚、将军天、增长天王等二十四诸天骨架中大量使用了铁丝材料辅助支撑起骨架,通过丰富的形式感将每一个佛像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形式丰富、感情充沛,达到了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因此,我国彩塑造像在中国化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佛教程式化内容的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到佛教造像中国化进程,展现出了不同地区各具时代特色的风貌,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艺术家的审美形式与情感的较好融合。

四、高平铁佛寺白描“以线造型”的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中“线”的应用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一大特色,线不仅具有艺术造“型”的特色,更是艺术家情感表达和艺术生命力体现不可欠缺的要素之一。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其线描被称为“莼菜条”,有“吴带当风”之称,在其宗教题材绘画方面表现突出。最具典型的宗教画《八十七神仙卷》,张大千曾对此评价“非唐人不可为”[3]。铁佛寺造像线条多而繁缛,但流畅自然而奔放,极具力量,味道十足,实有吴道子线之韵味与力道。如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散脂大将比人高大、两眼圆瞪向上看、嘴巴大咧、头发直竖、满目狰狞、身穿铠甲,左手拿一斧头,一副凶神恶煞,富有正义的大将军形象,给人以极强威慑力。其如此极具特征的表现,源于线条紧密、流畅、奔放而夸张的特点,把散脂大将惟妙惟肖、真实可爱的一面塑造的动人心弦,正体现了白描“以线造型”的方法在彩塑中的应用,即以线造像。

五、结语

高平铁佛寺彩塑造像是对明代宫廷官员的真实写照,而“材料决定造型”的实现离不开当时彩塑艺术家在传统思维模式下的拓展、发散与创造。当下,我们要重视科技力量,赋予新材料以人文情感,发挥新材料的优质特性,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彩塑艺术以及其他各门类艺术。同时,要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体现中国审美情怀,不断挖掘传统书画理论思想,以线造型,以线造像(象),重视形式与情感的相互联系。

【注释】

①(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缪灵珠译:《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②孙振华《中国雕塑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

③高原著《我审美 我存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高平彩塑天王
天王退役
Redefining Tour-guiding Interpreting: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泥彩塑:天地之美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费天王”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