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邳州农民画的发展与现状

2019-12-27◎秦

文化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邳州农民画壁画

◎秦 莉

(江苏省邳州市文化馆 江苏 邳州 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艺术积淀深厚。邳州农民画就是在这块沃土里诞生的。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广大农民业余美术队伍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代美术工匠的匠心传承,邳州民间绘画60年来绽放出绚丽的乡土艺术奇葩。

一、邳州农民画的历史沿革

邳州民间绘画早期以“门神”“灶神”等巫术祭祀画为主。明清时期,各种年画和喜乐画进入家家户户并被广泛使用,邳州年画在继承传统年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清至民国之间,出现了各种绘画专业户及画坊,当时数百家各具特色的年画作坊的作品画面秀丽、装饰精良,是农民自己创作和欣赏的绘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灶头、房屋绘制的吉祥图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此,邳州的年画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从历史上看,邳县农村过去有画春牛图的习俗。在农历立春的前一天,农民便在大门两旁墙上粉刷两块版面,一块画上一头牛,一块画上犁或耙,再写上一首迎春诗“春年春月春水流,春人春马春放牛,春风刮到春园内,春鸟落到春树头”。从春牛图到农民画,这不是简单的民间传统艺术的继承,而是一种创举。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农民用彩笔在墙上作画,那时称农民壁画,内容多为歌颂新人新事、批评社会恶习,也称“农民画”。

二、新中国第一幅农民画的诞生

1957年春,邳县陈搂乡农民张友荣发现:由于生产队饲养员克扣牛饲料,以至牛被养得很瘦。他非常气愤,当天晚上伏在油灯下,连夜画了一幅草图“老黄牛告状”,第二天早上笔蘸锅灰水,把这幅画画在生产队办公室门口墙上。老牛瘦骨嶙峋,前腿双跪,带乞求状,诉说着吃不饱的痛苦。画的下方写到“老牛泪汪汪,找社长去告状,发我的饲料粮,饲养员全扣光,饲养员呀饲养员,你是多么狠心肠!”

这幅画一出,饲养员找队长作了坦白,并下决心改正错误。大家议论说:思想工作磨破了嘴皮子,没想到画张画起这么大作用。当时这件事传到县里,县政府的领导到现场观看时连声叫好。

“老黄牛告状”这幅画是邳州第一幅农民画,也是新中国第一幅农民画,邳州由此掀起农民画创作的高潮。这幅画揭开了邳州农民画发展的新篇章,也可以说这幅画是“中国农民画之父”[1]。

三、邳州农民画的发展与提高

第一幅农民画产生极大影响,农民画创作活动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57年年底,邳县每个乡都成立农业合作社,并且相应成立业余美术组织。从此农民画作者开始画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画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生活。

邳县农民画在全县范围内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反映农村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壁画,画满墙、连成片,形成了百里画廊,内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当时全县三、四十个乡,乡乡有壁画、村村有壁画;全县四百多个农业合作社,社社有壁画。在这样一个群众性美术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新的美术骨干,比如陈楼乡新胜一社6人美术小组,当时在全乡画有5万多幅壁画;车夫山乡梁大娘美术组,全组8人,最大的72岁,最小的才10岁。当时民间绘画活动达到高潮,骨干农民画作者达12000多人,全县成立了1800多个美术组。1957-1958年,全县共画壁画9.3万多幅,张贴画9万多幅。

提起梁大娘,当时邳县的干部群众都知道,她是车夫山公社的老农民画家,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位老人创作了《玉米大王上北京》《大豆元帅》《农具改革好》《牛是农家宝》等许多作品。1960年7月15日,梁大娘美术组选派代表梁传魁上北京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会议期间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嘱咐“你们邳县壁画搞得好,要坚持生产,坚持业余,扩大队伍”。

1977年2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第一次美术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邳县农民业余美术骨干代表李金友应邀出席了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民间艺术重获新生。1988年7月,邳县农民画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同志参观时说:“三十年前,邳县农民创造了一批农民画,确实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件新事,三十年后又看了邳县农民画,与三十年前相比,邳州农民画无论从技法上和形式上都有提高,内容更为丰富,绘画的构图大胆、泼辣、精美,造型也极具现代风格。”

1991年6月,“全国现代农民画工作座谈会”在邳县召开,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2年,邳县撤县建市,邳州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邳州农民画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把农民画作为邳州特色文化品牌,并成立了邳州民间美术研究院。2000年以来,邳州文化馆每年举办农民画学习班2期,每期学员30名左右,为期10-15天,参加学习的农民画作者基本都可以学会农民画创作技巧。到2018年6月止,共办学习班126期,培养创作人员3500多名。

2016年10月,邳州农民画走向世界,参加德国柏林举办的“五色土的浪漫”中国(邳州)农民画巡展。邳州农民画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其中邳州有3幅农民画入选:邹文才《乡土之花》、朱成梅《美在人间》、陈良成《秋到银杏湖》,这3件作品从全国145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邳州农民画迈进中国美术最高殿堂。2017年,邳州农民画被江苏省文化厅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

四、邳州农民画发展存在的问题

邳州农民画60年的发展,居全国各地农民画乡之首。但是据了解,邳州农民画和全国农民画乡相比,无论是人才培养、作品数量和质量、文化交流、经费等方面投入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当地领导的重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把控方向、经费落实、人员、物资的保障上。其次,农民画的发展需要有一批专业的美术干部,这也是农民画的特殊性。农民画家大多数没有进过美术院校,需要专业的美术学者来辅导,这样才能让农民画家创作出更多质量好、形式美的佳作。另外,农民画发展还要与当地旅游文创产业结合起来,让农民画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让农民画走得更加长远。

五、结语

邳州农民画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邳州农民画作为民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彰显了中国精神,鼓舞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守护精神家园,以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邳州农民画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邳州板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