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2019-12-27葛雯雯贺巧峰雷东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活菌益生菌菌群

葛雯雯,贺巧峰,雷东红

(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719000)

小儿本身肠道系统还未完全成熟发育,而当前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率逐渐升高,使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发现,抗生素导致的小儿腹泻和抗生素种类、用药时间、用药长短、联合用药情况有直接关联。而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含有不同种肠道正常活菌菌群,联合用于抗生素治疗时,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导致腹泻的风险,同时能够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能够更迅速治愈患儿[1]。我院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进行患儿的治疗,显示出良好效果,现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100例患儿为对象,具体分析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6岁,年龄平均(3.02±1.30)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5岁,年龄平均(2.86±1.28)岁。两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抗生素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国药准字H20040320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氧哌嗪青霉素钠(国药准字H19983032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其中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选取50 mg/kg溶入5 mL生理盐水中进行慢速静脉注射,间隔8 h治疗1次;氧哌嗪青霉素钠选取50 mg/kg溶入5 mL生理盐水中进行慢速静脉注射,间隔8 h治疗1次。治疗至患儿痊愈停药。

观察组另外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药物包括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国药准字S10970104上海上药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布拉氏酵母菌散(注册证号:S20150051法国百科达制药厂)。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3岁以上儿童每次1袋,2次/d,3岁以下儿童每次1袋,1次/d,温水冲服;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0~1岁儿童,1次0.5g,1~5岁儿童,1次1.0 g,温水冲服。治疗至患儿痊愈停药。

1.3 观察指标

腹泻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时间。

肠道菌群: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后测定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后测定两组患儿IgG、IgA、IgM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及时间

观察组治疗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及时间比较

2.2 肠道菌群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儿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各菌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天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血清免疫球蛋白

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A、IgM各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有上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类多发病,一般是因为不同因素、不同病原导致,我国小儿腹泻的发生率仅居于呼吸道感染之后,且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规用药,不过临床发现,抗生素的持续应用本身容易导致腹泻,临床将其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超过20%[3]。研究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结合服用益生菌,对于腹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4]。

本研究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两种益生菌治疗,结果显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仅为4.00%,较对照组发生率20.00%有显著减少,同时观察组腹泻发生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使治疗发挥更好的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对疗效的影响。其中应用的双岐杆菌三联活菌散含有多种肠道正常菌群活菌,包括嗜热链球菌、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5]。另外益生菌含有乳杆菌活菌,能够生成大量乳酸、过氧化氢,使酸碱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非嗜酸微生物生长形成良好抑制,益生菌不仅能够起到菌群调节作用,还可以形成生物拮抗屏障,使微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使患儿免疫功能得到明显增强[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使机体肠道生理菌群得以及时补充,通过在机体中的繁殖及生长,实现肠道菌群平衡的调节,从而能够对损害肠道功能、诱发疾病的致病菌形成生长上的有效抑制,使肠道生物屏障得以重建修复,达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7]。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各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水平评价的有效指标,可知配合应用益生菌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免疫功能,对于预防腹泻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抗生素加服益生菌能够有效延缓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降低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稳定肠道正常菌群,有良好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菌益生菌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有些药别用热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