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T间期缩短与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2019-12-2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室性心电图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是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是由于出现冠状动脉主干痉挛所导致的缺血性心绞痛[1]。典型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电图多存在暂时性ST段抬高,并且常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的病人甚至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发生在ST段抬高期[2-3]。由于变异型心绞痛往往发生在夜间,且存在一过性,因此,常规心电图难以确定,近年来多采用动态心电图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4]。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24 h内病人的心脏情况,目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6]。本研究旨在探究变异型心绞痛病人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人均符合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存在典型的心电图改变[7];②病人体格检查正常,既往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疾病、肾病等;③病人均未服用影响心电图检查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④既往无猝死、晕厥病史者;⑤病人和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或心力衰竭;②合并内分泌异常疾病或肾病;③恶性肿瘤病人;④病人在本研究进行前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QT间期缩短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出现QT间期缩短的150例病人设为研究组;未出现QT期缩短的9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1.2 方法 病人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采用美国生产的HP Explyder动态心电图记录仪,通过闪光卡记录盒连续记录24 h病人的心电图情况。心电图监测结束后均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最后获得完整的心电图报告。QT间期的测量方法,优先选取Ⅱ导联测量,如其不能清晰进行测量,则改为Ⅰ导联或V5、V6导联进行。分析病人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QT间期测量从QRS波的起始点至T波末端;校正QT期间期(QTc)计算依据Bazett公式[8]:当QTc<400 ms时,则认为QT间期缩短[9]。QT间期和QTc间期的测量均于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所得,并且测量过程中需要稳定的无RR间期突然变化的窦性心律,重复测量10个心动周期后取其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测量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1eft ventf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VEF可作为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随访1年,统计两组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昏厥或猝死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按修正Lown标准分类,其中,单纯性室性心律失常为Lown 0~2级;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为Lown 3~4A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Lown 4B~5级。

2 结 果

2.1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晕厥、猝死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晕厥、猝死16例,而对照组晕厥、猝死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猝死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LVEF、心电图指标比较 研究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于对照组,LVEF、QT间期、QT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LVEF、心电图指标比较(±s)

2.3 QT间期缩短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经Logistic回归分析,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详见表4。

表4 QT间期缩短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3 讨 论

变异型心绞痛常发生于存在轻度冠状动脉损伤或血管狭窄的病人,发作时极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临床上已对心绞痛广泛重视,但由于变异型心绞痛与病人的活动、劳累和心情等因素并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发病时间常在夜间,往往被忽视[3]。临床中由于出现胸痛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也需要考虑到有变异型心绞痛的可能,此时进行长时程的心电监测是尤为必要的。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长达24h的各

种负荷状态下的心脏情况,长时间动态记录病人的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信息量扩大超过2 000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0-11]。

在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电图监测中,ST段的改变最具有特征性。典型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有:在心绞痛发作早期,高耸的T波,随后出现ST段抬高并持续几分钟,回落期可见短暂的T波倒置[12]。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病人的心电变化,能够为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提供充足的客观依据。QT间期是指从QRS波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是心室电兴奋的标志,表示心室除极时间和复极时间的总和[13]。研究表明,心率会对QT间期产生较大影响,当心率加快则QT间期减短,相反心率慢则QT间期时间增加[14]。因此,可以影响心室电兴奋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因素均会导致QT间期的缩短,QT间期短于其正常值范围,将会引发一些心电异常出现[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于对照组,LVEF、QT间期、Q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出现晕厥、猝死16例,而对照组仅有3例出现晕厥、猝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 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可以对变异型心绞痛病人进行有效诊断,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发作时,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室性心电图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